混在三國當軍師!
袁紹一聽,才一萬,嗯,很好,要求不高。沒有削弱我盟主的權力,可以答應!
但是又一想,一萬是不是又太少了?夠不夠用先不說,問題是顯得本盟主不夠大度啊!
於是大手一揮道“三萬!本盟主撥給你三萬,陶刺史儘管放手去乾!”
陶謙也隻得答應。
於是根據出兵比例,趙二這邊出了四千人。(24000180000300004000)
由於趙二的部隊向來與其他諸侯分開駐紮,而且後勤物資也並不通過袁術來調度,全部由自己的運輸船從青州運來。士兵吃得好,冬衣足,醫療有保障。故而非戰鬥減員極少。
但是這一下出動四千人,趙二也是有些舍不得的。
本來想私下求陶謙一下,讓他把自己部隊安排在後麵,不想那陶謙卻先一步找到他,對他道“雙飛啊,現在是為了國家大事而戰,你可不要藏私哦!你的部隊遠比其他諸侯強悍,所以老夫是需要拿來當做主力的。”
得,拿大義來壓我!我還不能反駁什麼。
罷了罷了,由他去!
不過自己也不能不做什麼措施,將這四千士兵的戰、輔兵比例更改為13,出動了一千戰兵,三千輔兵。交由陶謙指揮。
對此,陶謙也不好說什麼,畢竟隻是少了三百多戰兵而已,總比其他諸侯全拿雜兵充數強多了。本來他想讓趙二全出戰兵的。
經過了簡單編組後,陶謙便率領三萬步騎混合部隊出營列陣,而其他諸侯首領也出來觀戰。
陶謙作為一個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指揮官,看到對麵陣型整齊,士兵沒有絲毫亂動的現象,感到十分詫異。
不僅僅是詫異,還有那麼一點……眼熟?
可能是錯覺吧!
作為一個謹慎的指揮官,他選擇先對敵人進行試探。在麵對一個完全陌生的敵人時,如果沒有在正式交手前進行試探,就貿然把全軍壓上去,那往往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首先,他命令部隊中的騎射手出列,這些人主要由公孫瓚出的,雖然數量不多,但也彌足珍貴。
如果想試探敵人,那麼騎射手是最適合的了!
於是一聲令下,白馬義從們擺開橫列陣型,迅速衝向了敵軍。作為三國知名部隊之一,他們的訓練水平沒得挑剔,在衝鋒的過程中亦能保持相對嚴整的隊型。隻聽馬蹄聲轟隆,大地震動。如果對方隻是尋常部隊,這種震撼足以讓對方動搖。
而矛兵們卻似什麼都沒看見一樣,絲毫不動。
白馬義從衝到一半距離,便開始放緩馬速,一直到達距離矛兵們約五十米的距離上,便開始紛紛拉弓射箭,一片箭雨瞬間傾瀉到了炮灰矛們的頭上。
嗖,嗖,嗖,嗖……
然後便是“嗚……”“啊!”“嗯……”的不同受傷聲音。
一部分矛兵們倒下了,剩下的人卻如同沒看到同伴受傷一樣,仍舊矗立在那裡,毫不動搖。最可怕的是,其中那些受傷較輕的人,身上插著羽箭,傷口留著血,卻僅僅是在中箭時搖晃了一下,叫了一聲,之後又恢複了站立姿態,就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白馬義從們射完這一波後便調轉馬頭,返回了營地。
而陶謙的眉頭卻皺成了死結。
其餘諸侯看了此景,也感到震驚。這……這是軍隊麼?這些還是人麼?
趙二見了也不得不嘖嘖稱奇,心說這是誰訓練的部隊,怎麼這麼變態?
陶謙很快恢複過來,作為統帥,他不能浪費無謂的時間。遠程攻擊試探完了,接下來就該是近戰肉搏方麵的試探了。白馬義從們隻是試探出了對方的訓練度和士氣如何,卻沒能知道對方的具體作戰方式。
而這項任務,自然不能再有珍貴的白馬義從來承擔,於是他選擇派出一支步卒隊伍來做這件事。不過這些人顯然不能隨便派,因為他們是一支明顯要去“送死”的部隊,一去之下九死一生,活下來的幾率不大。
而要想讓他甘願去“送死”,那就必須得采取一些措施。
陶謙從部隊中召集了一千步卒,又跟袁紹申請了一些金銀外加大量銅錢。還備了酒,告訴這一千人,隻要敢衝進去,這些錢就都是他們的了,即使死了,也會送給家人雙倍的錢。
讓他們吃飽了飯,喝了壯行酒,還配備了簡陋的甲胄。
這一千人裡倒是沒有趙二的士兵,因為這一千人都是被金錢自願吸引過去的,而現在趙二麾下的士兵,不太看得上這些錢。
一千人喝完了壯行酒,便列成最簡單的方陣,踏著步朝對麵的炮灰矛們走了過去。
待到距離一百步時,停下,整隊,蓄力,衝鋒!
一千先登死士便這樣狂叫著衝向了對麵的敵人。
然而,對麵的長矛兵們依舊沒有動搖。
城樓上,炮灰矛們的原指揮官急得對董卓道“相國,這樣不行啊,還是讓下官來指揮炮灰矛吧!沒有下官,他們的實力無法全部發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