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嘖嘖,真是個好借口。
因為糧草這玩意,借多少都是不夠的,那群泥腿子丘八,乾彆的不行,敞開肚皮吃飯最拿手,給他們多少糧食也喂不飽他們!(劉岱軍士兵胡說,分明是你摳門從不給我們吃飽飯!)
你橋瑁若是不借,我就指責你不援助盟友。如果借……你填得上這個無底洞麼?
劉岱計議已定,當即行動。他先令士兵們做好戰鬥準備,而後派人送去書信一封到橋瑁軍營,向他借糧。
喬瑁接到信後,心說我之前與張邈一起供應十八路諸侯所需,糧庫早被你們掏空了,哪還有糧食給你?推辭不與。
劉岱便有了借口。
當夜,劉岱引軍突入喬瑁營地,殺死喬瑁,儘降其眾。而後大軍開回兗州,同時任命自己親信王肱為東郡太守。
袁遺接到消息後一愣,心說這劉岱是要乾嘛?想學趙二一樣刺史變州牧麼?
人家趙二比你高到不知哪裡去了!他當年當青州刺史時,是和和氣氣地,以替彆人清剿當地匪寇的名義,和平接管人家軍權的。被接管的太守也沒有多大怨言。
你倒好,直接殺人吞其部署,簡直野蠻到不能再野蠻了,簡直就是劉岱之心,路人皆知!
得,我惹不起你,我去投靠我們袁家的袁紹去,不陪你玩了!
於是也不回山陽,直接帶兵去了袁紹那邊。
張超本想回廣陵,麾下功曹臧洪卻建議道
“使君若回廣陵,無甚益處,徒受陶刺史壓製而已。而今劉岱專權兗州,排除異己,之前既已襲殺橋瑁,難保不會再對汝兄下手。若汝兄不幸戰敗,則不僅身危,陳留百姓亦遭塗炭!使君不如留在陳留,與汝兄合兵一處,共禦外敵,保陳留一方平安。而陶刺史雖然專權,但對百姓仁慈,見使君不回,定會善待廣陵百姓,以立恩義。如此則兩全其美也。”
臧洪,字子源。廣陵郡射陽縣人,太原太守臧旻之子。十五歲時,因其父的功績被拜為童子郎,在太學裡有名氣。二十多歲時被選為孝廉而為郎,與劉繇、王朗等同被外選為縣長。後來辭官回鄉,又被張超征辟為功曹。
在治理廣陵期間,張超自知才能不如臧洪,故而將郡內大大小小的政務,悉數交由臧洪來打理,對其深信任之。
張超聽了臧洪的建議,然之。遂率軍寄留在陳留太守張邈那裡,也不回徐州了。
而張邈則命麾下司馬趙寵帶兵時時巡邏邊境,一旦發現劉岱的部隊過來,立刻纏住他們並上報。而趙寵麾下有個叫典韋的,武力強悍,就留在身邊保護自己好了!
鮑信倒是不擔心這個,確切的說,他現在沉浸在一片哀傷之中,沒空思考這個。當初曹操獨自率兵進攻董卓,素來與曹操交好的鮑信不放心他,於是也帶著部隊跟了上去。
結果遭到徐榮的伏擊,不僅自己受傷,連自己的另一個弟弟鮑韜也戰死了。要不是麾下於禁拚死保護,自己連逃都
逃不掉。
等回去後跟他上司王朗(不是上麵說的那個王朗,同名而已)說下,提拔下他吧!
至於劉岱那邊,他自覺自己跟那劉岱關係還湊合,便沒有做什麼防備,安心回了濟北。
劉岱暫時倒是不會拿鮑信和張邈開刀,因為他的目的已經達到,現在整個兗州已經沒有人再敢跟自己唱反調了!
正當他感到得意時,忽然發現,自己的兗州突然少了一個郡自己派去泰山收糧的吏員回報說,泰山那邊已經宣布脫離兗州,從此受青州保護。
劉岱立刻向趙二發來抗議。
結果卻立即遭到了公孫瓚和陶謙的雙重指責,言明你一個小小六百石刺史,管得了人家兩千石太守麼?彆忘了,你頂多隻有巡查之責,人家孔融要用哪路兵馬來剿匪,你無權乾涉!
你不滿?可以,去跟朝廷告狀吧!這才是你刺史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