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陳留郊外。
曹操坐在臨時營帳前,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
之前剛回兗州時,自己陪著鮑信,一起把他兩個弟弟安葬了。現在回到陳留,又把衛茲安葬了。自己是深深地愧對他們啊!
鮑韜就不多說了,衛茲才是真慘。衛茲字子許,陳留襄邑人,孝廉。曾因多次拒絕三公征辟而聞名於世。當初自己為了討董在陳留起兵,那衛茲感念自己大義,主動出錢、出人幫助自己,貢獻出自己的家仆,幫自己采購軍械錢糧。可以說自己出征討董的士兵有一半以上是衛茲置辦出來的。他不僅僅是出資,還親自參與了討董,在自己決定追擊董卓時,衛茲也跟在隊伍裡。
結果命都沒了。
自己當初還幻想著,等滅了董賊,光複了朝廷,一定要保舉衛茲當個大官,再封個侯,使他能不枉幫自己這麼多。
唉!
現在想什麼都沒用了,人死不能複生,就算風光大葬,又有什麼用呢?
然而即使是想給人家風光大葬也不行了,自己身無餘財,葬禮的錢還是衛家自己出的。本來自己父親曹嵩有不少錢,可他自從聽說自己要起兵討董,覺得陳留這不安全,於是早早地去避難徐州了。
現在自己還有什麼呢?
殘兵千人。
連糧草都隻能厚著臉皮吃人家張邈的。
自己可算是一事無成啊!明明自己平時還自詡有大誌向,還被被諸多名士稱讚過,如橋玄“今天下將亂,安生民者,其在君乎”何顒“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王儁“濟天下者,舍聊複誰”。自己還覺得有些飄飄然。
可看現在自己這德行……
“明公此刻很悠閒呐!”有人打斷了曹操的自艾自憐,語氣帶著些許輕佻。
曹操轉頭一看,原來是任峻。任峻字伯達,河南郡中牟縣人。董卓作亂時,任峻勸說中牟令楊原治理河南,抵抗暴亂。後逢曹操起兵,任峻征集宗族家客數百人歸附曹操。因其對管理後勤頗有心得,故任峻通常在後方負責補給軍隊。
任峻這人頭腦清晰,看待事物清楚明白,經常提出很多有用的見解。曹操把他當成自己的智囊,每遇事都必先請教他,說他是曹操起兵後第一個謀士也不為過。而且曹操因為信任他,還許諾將自己的堂妹嫁給他。
在追擊董卓時,他因為在雒陽安排補給,而免遭一劫。
曹操看他調侃自己,不由苦笑道“伯達你就莫要笑話我了,我都慘成這樣了。”
任峻卻做出一副驚訝地表情問道“明公正值壯年,肢體健全。且義名遠播四海,麾下將領忠勇,何謂之慘?”
曹操知道他在安慰自己,遂道“伯達好意吾心領了,然則現如今我兵不過千,地無尺寸。仰人鼻息,空有義名而無所作為啊!”
任峻哈哈一笑,道“這有什麼!兵沒了再招就是,地想得也不算太難。明公大義著於天下,何愁這些?”
曹操是聰明人,當即問道“伯達可有策教我?”
任峻便正色道“明公,現下已步入亂世,自劉岱襲殺橋瑁後,諸侯間便已撕破臉皮,開始互相攻伐。明公雖然不想學他們那樣搶奪地盤,但也要為自
身安全著想。首先必須要有一支足夠保護自己的兵馬。否則即使劉岱不對您下手,難保不會有其他人欲借消滅明公而成名!”
曹操疑惑道“我現在並不過千,又寄居張邈之下,何人會針對我?”
“明公太小看自己的名望了!當初明公起兵討董之時,同樣無兵無地,卻又為何能夠集結起近萬士兵參與聯盟?那衛子許與明公無親無故,為何要出錢出人幫明公?就連我任峻,為何十八路諸侯在側,卻偏偏投靠明公?”
曹操聽他說到這個,不由想起一事,問他“我知道伯達乃是看到十八路諸侯大多逡巡不前,而我主動追擊董卓才投靠的。不過那趙二積極收容雒陽難民,亦是善舉,且趙雙飛坐擁青州,實力強大,伯達何不投他?”
任峻笑曰“那趙青州所為,彆人不清楚,我可是看得真切,他收容雒陽居民是善舉沒錯。但他的目的卻是為了給他青州增加人口!完全是私心之舉!若是他不把雒陽居民擄走,而是安置原地,峻倒是可以考慮投他!”
“明公既有如此名望,那麼能起兵一次,就能起兵第二次,而現如今明公又正處於落魄之時,此時出手除掉明公,正是好機會!”
話音剛落,夏侯兄弟忽然趕過來,向曹操彙報道“剛才有一股軍隊,詐稱是匪寇,前來試探我軍虛實,已被擊退!”
曹操不由皺眉,這不是第一次了,便問任峻“伯達可能猜出是誰所指使?”
任峻搖了搖頭,苦笑道“明公太高看我了。據峻看來,十幾路諸侯,各個皆有嫌疑,就連當初救了明公的趙二亦難脫乾係!”
曹操對此倒是沒有反駁。他也知道亂世一起,人人皆有可能是敵人。
隻聽任峻繼續說道“明公既有如此名望,那麼要麼依靠名望東山再起,要麼惹人忌憚為人所滅。明公肯定不會選擇後者吧?”
曹操點點頭,問道“那麼這募兵,應該如何募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