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接戰前,照例是一輪箭雨覆蓋,雙方的弓箭手都開始飛速地拉弓、鬆弦,把手中的箭矢朝對方傾瀉出去。
雖然黃巾水賊無論是弓手人數還是弓箭數量,都比青州水軍要多,但傷亡慘重的還是黃巾水賊這一方。因為在麵對箭雨時,訓練有素的青州水軍會在船上豎起擋箭牌,擋掉了絕大多數箭矢。而對麵的水賊們就沒這麼專業的裝備了,麵對箭雨襲來時,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可以抵禦的方法。
這也直接導致了李偷瓜放棄了以往他所最為擅長的遠程遊鬥的作戰方式,而是選擇了加速前進,他們要“玩近戰”。
青州軍的船與黃巾軍的船很快撞到了一起,當即就有不少黃巾漁船被撞翻了船。
青州軍的船畢竟是戰船,即使是小船,其防護力、穩定性也遠勝敵人的小漁船。至少漁船可不會在上麵弄個蒙皮,加個撞角什麼的……你一個打漁用的船,裝那些,難道用來撞鯨魚麼?
之後便是跳幫廝殺。
李偷瓜想著,遊鬥射箭我不如你們,船隻互撞也不占優勢,那接舷戰、跳幫廝殺總該我占優了吧?畢竟我們人多!
然而他又錯了。
兩軍接舷廝殺之時,黃巾水賊們又一次驚訝地發現,青州官軍的水軍士兵,個個身披重甲,手持刀盾……當初在訓練水軍時,有著豐富江湖廝殺經驗的關羽發現,在顛簸的船麵上進行近身搏鬥的話,很難模擬陸上的結陣戰鬥,而且相對狹窄的船身上也組不起多大的陣來。
於是關羽便建議水軍士兵集體使用環首刀和盾作為武器。同時加重了他們的個人武藝訓練不再是陸上刀牌手們那種隻會舉盾砍腿的初級技藝,而是專門傳授了他們不少江湖廝殺的技巧。
不過與江湖人士的作戰方式有所不同的是,江湖人士普遍很少裝備盾牌(因為江湖人士們普遍聲稱盾牌重且妨礙肢體動作,會影響他們的靈活性。雖然亦有人辟謠過,但沒什麼人信),故而關羽在研究了一段時間後,專門設計出了一套配合盾牌使用的刀法。
為了驗證效果,他還專門派了一些表現良好的士兵,以私人身份去拜訪江湖中的幾位知名大俠,與他們進行友好切磋。得出結果是這套刀法雖然不算複雜,但卻十分實用,那些武林俊秀們的花巧武藝再精妙,在那一麵盾牌前也很難發揮作用。
在得知這些士兵的“師父”就是當年赫赫有名的赤麵刀魔時,有人便寫信建議關羽專門開宗立派,這樣可就能夠在武林中青史留名了。關羽則對信完全置之不理。眾人很快反應過來,現在的關羽,可是堂堂兩千石的朝廷都尉,地位尊崇,又哪裡是江湖中的掌門能比的?
畫麵轉回這邊,黃巾水賊們幾乎是一麵倒的被青州水軍屠殺。士氣本來就不算高的黃巾水賊們迅速崩潰,紛紛駕船逃離。
關羽也不急著追,因為他知道,敵人逃不了!
南皮城下,黃巾軍營寨中。
波才看著城牆下的無數黃巾軍屍體,感到有些無奈“唉,孫子曰‘其下攻城’,真是所言非虛啊!”
旁邊有一個黃巾頭目向他建議道“渠帥為何不發動城內細作,來個裡應外合?”
波才搖了搖頭“現下南皮城內眾人齊心協力,防備嚴密。想靠些許細作打開城門,難!”
或許是該換個對策了!
太史慈處。
滿身是血的太史慈,身後跟著一群同樣滿身是血的青州軍士兵,正在忘我地廝殺著。麵前的敵人實在太多了!
太史慈本想先殺退東麵一股敵人,然後在去殺另外兩股,來個逐個擊破的。沒想到東麵的敵軍遠比想象中的要多。
這些黃巾賊忠實地執行著波才給他們定下的黏膠戰術,一批被殺崩潰了,第二批緊接著迎上來,第三批被殺退後,潰逃的第一批人又被收攏了起來,在第五批人被殺潰後重新頂上來。
這套戰術也就是波才能夠使用出來,因為他麾下擁有足夠多的中小頭目,可以用來完成如此複雜的戰術,而且這些黃巾賊士卒也是擁有豐富逃跑經驗的,他們早已習慣了在被敵人打散後又迅速重新集結起來。
若是換了尋常諸侯的部隊,隻會是在一支部隊崩潰後,直接連鎖導致所有的部隊都崩潰掉。而逃散的士兵們也會更傾向於躲入山林,從此當了逃兵——與其回去受臨戰逃脫之罰,不如自此聚嘯山林,自由自在,也好過每天在軍營中累死累活,糧餉還被黑心軍官克扣。
反觀黃巾賊們,他們可沒有臨戰逃脫要受罰的規定,而且比起聚嘯山林,還不如繼續在黃巾軍裡呆著,好歹跟著黃巾軍,可以有機會攻打縣城,玩玩大家族的白嫩閨女。山林裡能打劫什麼?兔子?還是路過的比自己還窮的流民?
所以現在太史慈非常的頭疼。
然而更讓他頭疼的還在後麵,因為原本在他北麵和西麵的黃巾軍也趕到了這邊。三支部隊對太史慈部完成了合圍。
太史慈深知,如果自己再不做些什麼的話,自己麾下的這支部隊就要折在這裡。
雖然青州軍極為精銳,能夠以一當十,不過敵人的數量好像超過了十倍……那不是重點,重點是三麵包夾之下,士氣必然會極受影響。有士氣在,他們可以繼續堅持下去,直到援軍到來,如果沒了士氣……再精銳的士兵也跟尋常士卒沒了區彆。
於是在又一次殺退了麵前的敵人後,太史慈下令部隊擺成圓陣,而後傳令各軍,齊聲呼喊青州軍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