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張飛到來後,公孫瓚熱情地接待了他,而後直奔主題地問道“張老弟對於攻克此城,可有把握?”
張飛看了一眼對麵的城防,而後拍著胸脯保證道“嘿嘿,你就瞧好吧!就這種城,俺老張隨隨便便就能攻下來!”
這倒不是張飛吹牛說大話。他一來到這裡就開始觀察樂成城的城防布置情況,同時向之前攻打過此城的幽州步卒指揮官詢問了下情況。在綜合分析了下狀況後,得出了一個結論
這城現在的軍事指揮官是個外行白癡!
據幽州步卒軍官描述說,這城裡的守城部隊完全就隻是縮在城牆後麵,看到攻城軍靠近,就在城頭上射兩箭,看到對方爬雲梯,就把梯子掀下去。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手段了。
這種手段就連完全沒守過城的白癡都會!
這種程度的防禦,也就隻能抵擋下沒什麼攻城經驗的黃巾疑兵,以及隻是試探攻城的幽州步卒們了。如果公孫瓚肯放手強攻,多攻一段時間,也能攻下來!
想來當初中平元年抵禦冀州黃巾攻城的守將肯定早調走了,那人若是在,肯定不會這麼玩!
於是乎張飛便向公孫瓚要過幽州步卒的指揮權——他現在手裡隻有數千青州軍,想單純依靠這點軍隊去攻城,即使能攻下,損失也極大。隻有配合幽州軍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攻城。
公孫瓚大手一揮同意了“張老弟儘管去指使他們,若是有誰敢不聽張老弟的,本將軍宰了他!”
對於這些幽州步卒,公孫瓚向來不是很重視,認為他們隻能執行一些輔助工作,在北地打仗,還是得靠騎兵!
當然,如果他們的戰鬥力能有青州軍那麼強的話另說。
而張飛也不客氣,直接把所有幽州步卒分成了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都交由一部分青州軍指揮,完全把這些人當做輔兵一樣使喚……他們的戰鬥力也確實跟輔兵差不多。
而後,張飛便給他們分彆分派任務,其中大部分幽州步卒被分配去周邊樹林砍伐樹木,以製造攻城器械。
這又體現出守城者的外行了,居然沒有提前把城外的樹林燒掉!
很快,大量的樹木被砍倒,分解,運輸到城下。
張飛又指揮他們將這些木頭打製成器械。公孫瓚一直在旁圍觀,除了感到好奇外,他也想見識下青州軍的攻城技術。
一開始公孫瓚以為他是在造雲梯,看了看,似乎不太像。之後又覺得這玩意有點像衝車,結果很快又不像了。
最後實在安奈不住了,便問張飛“張老弟,你造的這個是什麼?”
“井闌。”
公孫瓚奇道“井闌本將軍也見過,不是這個樣子的呀!”
張飛嘿嘿一笑“山人自有妙方!”
原來,自從中平元年平定完黃巾之亂後,趙二深感自軍攻城能力不足,便開始研究如何提升他們的攻城能力。
《練兵實記》裡肯定沒寫這方麵,古代的其他兵書又各種語焉不詳,根本講不清楚。氣得趙二大罵這群寫兵書的人“
你們到底是在寫兵書還是在寫詩文!說清楚一點能死啊!”
兵書裡找不到辦法,便隻能自己研究了。於是趙二便專門找了一座比較高的城,然後把部隊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扮演攻城方,一部分扮演守城方,玩起了‘模擬攻城’。
最早在濟南諸縣城玩,之後入主青州後,又拿青州諸郡城玩。玩著玩著,還真讓他玩出了一些心得來。
在他看來,守城方既然是依靠城牆這種“器”來提升防禦力,那麼攻城方就也應該以攻城之器來提升攻擊力。
之前朱儁向他介紹過雲梯、衝車、井闌、投石機等攻城器械。他試著製造了一些,造得過程中,武安國也有在旁觀瞧。他看了一陣後,忽然告訴趙二,說他們青州本地官軍的製造方法,跟朱儁教給趙二他們的製造方法略有區彆。
於是趙二便讓武安國指導輔兵們按照青州的方法造了一些攻城器械,外觀上似乎確實有些區彆。但是性能上倒是沒差太多。
後來趙二拜訪鄭玄時,鄭玄也提到太平要術上記載的攻城器械製作方法也有不同。
另外,鄭玄可不單是看過太平要術。這位號稱經神的、在趙二看來就是一個人肉圖書館的老家夥,見識異常地廣博,他不僅知道現在漢朝境內各地的攻城器械製造方法,還知道一些古代秘方。
而朱儁教給趙二的明顯是揚州造法。
於是趙二便讓他把這些器械的製造方法畫出圖紙來,然後趙二安排人去挨個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