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這件事情拖延不得,必須要儘快。走陸路肯定是來不及了。於是趙二急忙乘船渡海來到幽州,想要麵見公孫瓚,替劉虞求情。
這劉虞雖然跟自己不是盟友,還是自己盟友的敵人,但是他的施政方略卻是趙二極為欣賞的。尤其是他對待異族的政策,與趙二有很多相通之處。當然,並不是完全相同,趙二比起劉虞要稍微激進一些,但比起公孫瓚又溫和太多,屬於兩者的中間型。
但若是非要趙二在兩者之間選擇一個的話,趙二寧願選擇劉虞,而不是公孫瓚。因為劉虞雖然軍事方麵弱雞,但施政方麵還是無可挑剔的,史書記載
“舊幽部應接荒外,資費甚廣,歲常割青、冀賦調二億有餘,以給足之。時處處斷絕,委輸不至,而虞務存寬政,勸督農植,開上穀胡市之利,通漁陽鹽鐵之饒,民悅年登,穀石三十。青、徐士庶避黃巾之難歸虞者百餘萬口,皆收視溫恤,為安立生業,流民皆忘其遷徙。虞雖為上公,天性節約,敝衣繩履,食無兼肉,遠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歸心焉。”
意思就是原先幽州窮得一比,隻能靠彆的州運送海量錢糧給它補貼,才能勉強維持其正常運轉。後來天下越來越亂,幽州就越來越淒慘,是劉虞把這裡經營發展了一番,才讓幽州漸漸富裕起來。
由劉虞來執掌幽州的話,至少百姓能過得不錯。
趙二可不忍心這樣的人才就這麼被殺了。
好在他來得及時,在趙二見到公孫瓚時,被告知劉虞還活著。
正當趙二準備同公孫瓚商談劉虞的問題時,下麵人來報說長安那邊的朝廷派出了一位使者,他也剛剛到達這裡。
雖然長安朝廷的威信不比往日,但公孫瓚還是決定接見一下這位使者。而且他也沒有避諱趙二,以表示對趙二的友好。畢竟之前兩個勢力一直是合作的,雙方關係算是不錯。
這位使者名叫段訓,趙二沒聽說過這人之前有什麼事跡,估計就是個小官。他來到這裡卻不是給公孫瓚傳旨的,而是來見劉虞的。
原來是朝廷裡的那些官員們,覺得這天下諸侯中,真正心係朝廷的,也就是劉虞了。於是經過一番商討之下,他們決定給劉虞增加一些封邑。這事李傕、郭汜才不關心,隻是任由這群人們來定,才不插手。
這次的使者就是來宣布增加劉虞封邑的,隻不過詔書上除了增加封邑的事外,還額外寫了讓劉虞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務。這屬於朝廷官員們的小動作,沒讓李傕知道。
公孫瓚一看喲嗬,你劉虞可以啊!都能總督六州了?把我置於何處?
公孫瓚現在把自己名義上的上司劉虞囚禁後,幽州各地本來就開始變得不穩,隱隱有叛亂的跡象。現在朝廷又來玩了這麼一手,等於是替劉虞撐了一把腰。
當然了,朝廷當初做這個決定時還沒發生公孫瓚囚禁劉虞的事件,畢竟兩地相隔遙遠,朝廷沒法未卜先知。可是無論朝廷是有心還是無心,這一舉動都對公孫瓚產生了嚴重的不利效果,這使得公孫瓚十分憤怒。
“好嘛,當初本將軍給你們麵子,才同意跟袁紹議和。你們是不是開始蹬鼻子上
臉了,真不拿本將軍當回事了?”
大怒之下,公孫瓚當即決定扣留使者,不讓聖旨的內容傳播出去。
段訓驚慌不已,指著公孫瓚道“你……你……你怎敢如此!”
公孫瓚冷冷一笑,道“怎麼,你有何意見?”
段訓叫道“本官可是朝廷的使節,公孫瓚你這是藐視朝廷麼?”
“噢……所以呢?”
段訓氣得一時不知說什麼好,這廝居然如此理直氣壯。
他稍稍冷靜下來,想了想,勸道“公孫將軍,你這樣不合適啊!你看,下官一路從長安過來,沿途各級官吏都知道這事。你現在把下官扣留在這裡,這事是瞞不住的啊!”
他裝作為對方考慮的語氣道“這樣吧,您就把下官放回去,今天的事情下官就當做沒發生,您看如何?”
公孫瓚撚了撚胡須,似乎被說動了幾分。正當段訓內心忐忑地看著公孫瓚,等著他開口放了自己時,卻忽然看見一個文士打扮的人湊近了公孫瓚,在他耳旁低聲耳語了幾句。
公孫瓚點了點頭,而後道“很好!”
而後公孫瓚說出的話大大超出了在場所有人的意料,他強迫段訓更改聖旨,命其冊封自己為前將軍,封易侯,假節……公孫瓚看了眼趙二,知道朝廷已經授權趙二督青、徐、兗、冀四州了。於是他便隻要督幽、並、司三州好了!
趙二才懶得吐槽這公孫瓚,心說你這純屬自封官職,跟那袁紹、曹操有什麼區彆,朝廷又不認!
你想要這些官職的話,隨便送點禮品上貢給朝廷不就有了,現在主政的李傕那麼大方,何愁他不同意?你這篡改聖旨算哪門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