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子響得到報告,瞬間意識到自己可是闖下彌大禍了,穿白衣登上城樓,不斷派使節到胡諧之大營轉達他的話“天下之大,豈有兒子反叛父親的道理,我絕不是叛逆,隻是做事魯莽了些,現在我就乘小船回京,接受殺人罪的處罰,何必一定要出兵捉拿。”
然而胡諧之根本拒不露麵,使節在營中焦急地等了好久,最後隻有尹略出麵,但也並不友好,直接告訴使節“誰跟你這逆子講話。”
蕭子響大為悲憤,急得眼淚直流,下令殺牛備酒,烹飪飯菜,送給朝廷軍作為慰勞,尹略直接把酒菜投入長江。
蕭子響更加驚恐,在城頭大聲呼喊茹法亮的名字,希望能出來澄清誤會,茹法亮假裝沒聽見,躲著不出。
蕭子響現在就像是掉進泥坑的熊孩子,既已注定不受待見,誰都不想沾一身泥去拉他,明哲保身可是亙古不變的優良傳統了。
蕭子響又派人請求麵見傳詔書的欽差大臣,茹法亮非但不準欽差前往,反而囚禁了蕭子響的使節。
蕭子響終於忍無可忍,集結平日訓練的勇士和州政府、王府軍隊二千人,從靈溪西上,他自己親率一百多人,攜帶萬鈞巨弓,乘夜進駐長江提防。
第二天一早,蕭子響親率大軍向朝廷軍發起進攻,一時間萬箭齊發,朝廷軍潰敗,尹略當場被射死,胡諧之等人各乘一隻小船逃走。
如此一來,蕭子響是解氣了,但也坐實了叛逆的罪名,蕭賾再派首都市長蕭順之率軍增援。太子蕭長懋一向不喜歡這個弟弟,特彆囑咐蕭順之,絕不能讓蕭子響安然抵達京師。
蕭子響知道誤會越來越深,心裡的怒氣發泄完之後,率領身穿白衣的平民侍從30人,乘小船順流而下,直赴建康陳述冤情。
蕭子響中途和蕭順之遭遇,痛哭流涕地請求晉見皇帝,蕭順之想到太子的囑托,眼前這個失寵的家夥當然不能和太子相提並論,果斷拒絕請求,就在演武堂把他勒死。
這個22歲的年輕人,行為固然欠妥,但遭到四麵八方的壓力,甚至連申訴的機會都沒有,著實可憐。
蕭嶷上疏請收殮安葬蕭子響的屍體,蕭賾正在氣頭上,堅決不準,並追貶蕭子響為魚複侯。
蕭順之也就是蕭衍的父親,活了一把年紀,迫於形勢做出如此惡事,心裡一直不能安生,沒多久便發病去世。
蕭嶷也很受打擊,蕭子響到底曾是他的兒子,此後一年多的時間都鬱鬱寡歡,於492年4月15日病逝,蕭賾為此痛哭了好幾天。
太子蕭長懋雖然除掉一個眼中釘,但他也沒能笑到最後,493年初就死掉了,享年36歲。
蕭賾的心情可想而知,如果蕭子響並不足以讓他感到遺憾,但兩個最親近的人接連離開,個中感受當是極其苦澀的。
當獲悉了太子生前的作為,蕭賾的感受更加複雜,好像體會到了父親當年的那種無奈和憤慨。
蕭長懋的生活極其奢華,修築自己的宮殿、花園、動物園,比父親的皇宮、花園、動物園還要盛大,費用在千萬錢以上,恐怕父親在宮中登高時看見,就沿著殿門,種植修長的竹林,遮住視線,其他所有衣服器物等,規格也都超過太子的身份。
但就像蕭賾當太子時,勢力甚至比蕭道成更龐大,蕭長懋的許多出格行徑,蕭賾也並不知情,大家可以瞞著皇帝,但絕不敢違逆太子——
蕭家的這一優良傳統被繼承很出色。
蕭長懋死後不久,蕭賾就發現了這些事,一度氣到昏厥。
中央重臣王儉比蕭子響等三人死得更早,489年5月3日就走完了38年的人生旅程。
這四個人或是朝廷棟梁,或是國家的未來,或是左膀右臂,不濟的也是親生兒子,幾年之內接連死去,對蕭賾來說無異晴天霹靂,他也沒能堅持太久,493年7月30日,在寢殿離世,享年54歲。
正值北魏揚言南征的敏感時期,蕭賾的死對於蕭齊政權來說,堪稱災難,而內憂比外患更劇,無數挑戰正在向新的領導班子迎麵而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