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537年閏9月,東西魏第二次大戰即將展開。
高歡讓高敖曹率軍3萬,攻擊黃河以南,他則率主力20萬人,自壺口直指蒲津。
當時關中饑荒仍未停止,西魏直屬部隊不滿一萬人,駐防恒農就地征糧,前後五十多天,效果不佳,這時聽到高歡將親自渡河,於是率軍入關,躲避鋒芒,高敖曹趁機包圍恒農。
高歡的右秘書長薛琡,建議說“西方盜匪連年饑荒,所以冒死奪取陝州,不過打算搜括倉庫存糧,而今高敖曹包圍陝州,當地存糧無法運出,我們隻要在道路上布防,不要跟他們野戰,僵持到秋收麥子收割時,他們自然餓死,何必擔心元寶炬和宇文泰不肯投降?請取消西渡黃河的計劃。”
侯景也說“我們已展開總攻,聲勢強大,萬一受到挫敗,一時之間難以集合,不如把主力分成兩個梯隊相繼進發,前一梯隊勝利,後一梯隊擴大成果,前一梯隊失敗,後一梯隊增援。”
高歡沉吟許久,最終堅定地選擇渡河決戰。
憑借十幾二十倍的優勢兵力,高歡深信此戰必勝無疑。
東魏大軍不久抵達馮翊城下,高歡對守將王羆說“你為什麼不早投降。”
王羆說“這座城就是王羆的墳墓,生在此,死在此,不要命的上來。”
高歡在城外轉了好幾圈,知道並不容易攻克,於是渡洛水,先在許原西郊紮營。
這時宇文泰正醞釀一個驚人的軍事計劃。
從恒農撤退到渭水南,征調
此時西魏各州的援軍尚未抵達,宇文泰準備提前發動攻擊。
將領們當然是不樂意的,畢竟現有軍隊太少,敵眾我寡,但宇文泰自有道理“如果放任高歡突入長安,人心一定騷動,現在趁他長途跋涉,軍隊疲憊,定可把他擊敗。”
計議已定,西魏軍開始在渭水修建浮橋,宇文泰讓士卒隻帶三天的乾糧,親率輕騎兵北渡渭水,軍事輜重都在南岸,向西運輸。
10月1日,宇文泰抵達沙苑,距東魏大營隻有60裡,各將領無不心裡打鼓,宇文深卻向宇文泰表示祝賀,宇文泰問他緣故,宇文深回說“高歡在他控製的黃河以北地區很受愛戴,如果守衛疆土,我們不容易把他擊破,而今他一支孤軍遠渡黃河,不是各將領盼望的事,隻不過高歡認為失去竇泰,是奇恥大辱,所以拒絕所有規勸,堅持西征,這正是所謂的忿兵,可以在一次戰役中把他擒獲,事理如此明顯,怎麼能不祝賀,請賜給我一個皇家符節,調動王羆的軍隊,阻截高歡的退路,使敵人沒有一個幸免。”
宇文泰並沒有樂觀到可以全殲敵軍的地步,但總還是有不少勝算。
高歡聽說宇文泰抵達的消息,立即揮軍前進,宇文泰則召集軍事會議,商討具體方略,大將李弼說“他們人多,我們人少,不可以在平地決戰,這裡東十裡,有渭曲之地,應該先占據等候。”
宇文泰欣然采納,於是背靠渭水,東西列陣,李弼當西翼指揮官,趙貴當東翼指揮官,讓將士及武器,都深藏在葦草之中,約定聽到鼓聲方可出擊。
10月2日晚飯時分,東魏大軍抵達渭曲,司令官斛律羌舉對高歡說“宇文泰動員全國兵力迎戰,目的要一決生死,好像瘋狗,可能咬人,渭曲葦草深廣,土地泥濘,無法發揮戰力,不如放慢腳步,與他在這裡僵持,然後派精銳秘密襲擊長安,宇文泰的巢穴一旦失守,用不著戰鬥,就能把他擒獲。”
高歡遠遠地觀望一番茂密的葦草叢,嘴角微微一揚“一把火燒光如何?若宇文泰當真藏身其中,我們不費一兵一卒,便可大勝。”
侯景已然眉開眼笑,勸阻說“應該先生擒宇文泰,讓人民看到他的嘴臉,如果與士卒一起燒死,誰能相信?”
彭樂更加鬥誌昂揚,要求立即決戰,豪邁地說“我們人多,盜匪人少,一百個捉一個,為什麼擔心不大獲全勝。”
高歡撫掌大笑,默默點下了頭,於是大戰就此爆發。
雙方一接觸,東魏士卒發現敵人確實很少,於是爭先恐後地建功立業,變得毫無軍紀,完全亂成一鍋粥,而等到短兵相接之時,宇文泰急擂戰鼓,西魏士卒們精神抖擻,冒死奮戰,北雍州督導官於謹率六路人馬投入,李弼率左翼向東魏攔腰攻擊。
混戰中,東魏兵團在中央出現缺口,西魏兵團抓住機會,源源不斷地切入中間,終於將東魏兵團分成兩半。
這一回合節奏異常迅猛,東魏損失慘重,高歡打算集結殘兵敗將再作反撲,派張華原拿名冊去各營點名,結果沒有人應聲,張華原立即折回,驚慌報告說“亂了,徹底亂了,軍營已空,士卒四散,沒法再戰。”
高歡大為憤怒,原本到手的勝利竟這樣被敵人逆轉,簡直豈有此理,執意再戰一回,阜城侯斛律金說“軍心已經離散,不能再用,最好是火速撤到河東。”說著催促高歡上馬。
高歡騎到馬上仍不肯移動,斛律金揚鞭打馬,高歡才乘馬疾馳而去。
宇文泰親自帶人追擊高歡,一直追到黃河,沒能追上,便從俘虜中挑選二萬人,強迫留下,剩餘的人全都釋放東歸。
司令官李穆大為不解,說“高歡已經破膽,緊急追趕,定可以生擒,怎麼輕易放棄?”
宇文泰不置可否,當即回軍渭水南,而這時各州被征調的軍隊也已抵達,因為戰爭已經結束,大家也不能白跑一趟,便在沙苑戰場上,每人種一棵樹,展示此戰的成果。
東魏此戰共喪失武裝士卒八萬人,遺棄鎧甲武器十八萬件,但宇文泰很清楚,即便經曆如此慘重的損失,東魏仍然不可小覷,如果窮追不舍,最後恐怕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
侯景因為沒能支持火攻西魏,心裡多少有些不安,強烈要求高歡給他二萬精兵,他要直取宇文泰的大營,以雪此恥。
高歡倒也沒有怪他,畢竟掌握最終決策的還是自己,但侯景的話倒讓他頗為心動,西魏剛打勝仗,戒備一定鬆懈,準備答應侯景,但婁昭君悄悄製止了他,提醒說“真的擒獲宇文泰,侯景豈有回來的道理?得到宇文泰而失去侯景,對我們並沒什麼好處。”
高歡再三思量,最終作罷。
侯景為人心機頗重,因遭到拒絕,開始對高歡生出異誌,為後來的叛逃埋下了禍根。
而西魏在此戰中湧現的幾員大將,後來都成了輔國重臣,元寶炬事後評點各人的功勞,加授宇文泰為柱國大將軍,李弼、獨孤信、梁禦、趙貴、於謹、若乾惠、怡峰、劉亮、王德、侯莫陳崇、李遠、達奚武等十二將領也分彆晉升爵位或增加采邑。
宇文泰雖然沒有對高歡緊追不放,但也不想錯過此次得勝的良機,大軍經過簡單的休整,立即向洛陽挺進。
經過一番不算激烈的爭鬥,西魏正式占領洛陽一帶,由擅長安撫民心的獨孤信前往金墉鎮守。
獨孤信的好友韋孝寬也在此時走進大家的視野,攻克東豫州雖然算不上多大的功勞,但正是有此基礎,才有後來的豐功偉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