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的開始不說是因為我想到的當有什麼看不慣的,我們不要直接攻擊,而是要幫助他人理解這樣的想法是來自於2020年7月份我看的這檔綜藝的。而這篇隨筆的主要素材是來自於我在2020年2月22日寫的朋友圈,就是事情與聯想到的事物不屬於同一個時空,這讓我有些猶豫,畢竟,現在更的是2月的自己嘛。咳咳,既然說了,我就多說些吧。
其實kozay這個大老粗漢子就是唱歌的時候特彆狂,但是感覺現實生活中的他其實還是謙虛、很好相處的。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他和望江晴(是個剃著寸頭的女孩)合作的《天上的星星不說話》,超級好聽,超級感動,我循環了至少有三十遍,從7月發現它到10月的現在。我一會兒在這篇隨筆的底下附上他們寫的歌詞啊,這篇可是葉聖陶先生《給青年的十二堂文學課的主場》。我覺得ra的故事性和能很快的節奏可以有的霸氣真的很吸引我。
我還想提一下在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文章胡適先生的《差不多先生傳》。一位先生做啥事兒都踐行著“差不多”的原則,他媽叫他買紅糖他買了白糖,學堂先生問他一個答案是山西的問題他回答陝西,後來在錢鋪裡做夥計把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埋怨火車沒有遲發車兩分鐘等他一下——這些他都覺得是差不多的事情,後來有一天他生病了,他家人沒能請到醫生就請了一個牛醫,牛醫用醫牛的法子給他治病,治了一會兒他就死了。他臨死的時候說,“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凡事隻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認真呢?”e,他說完這句格言才斷氣。
等下,故事還沒結束後來啊,大家都稱讚這位“差不多先生”,因為他把樣樣事情都看得很通,一生不肯認真、不肯計較,是真正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取號“圓通大師”。然後他越來越被人傳頌、稱讚,無數人都以他為榜樣學習,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
當看到這篇《差不多先生傳》的時候,我隻覺得振聾發聵,心臟猛烈地跳動了一下,你們呢?當然我轉述地可能感覺沒那麼強烈,大家自己去看下胡適先生寫的原作就知道啦。這應該是迄今為止,令我感覺到靈魂被大程度地震動的短篇小說了。當然,我會這麼覺得也有可能是我讀書太少,打擾了。
今天的小賴“每個人都應該誠實地麵對自己的責任,這是我們能做的。”——羅翔老師的話,記一下。
此外記一下《天上的星星不說話》這首歌歌詞中讓我最感動的部分
zay
當我爸走的那年我還沒長大
她哭紅雙眼抓緊衣角忍住不講話
有人跟她說彆傻了
找一條輕鬆點的路
她卻為我的吃穿再沒請過假
我愛用叛逆考驗她的耐心
話都當作耳旁風好像我是外賓
有多少個夜哭著打我電話
我關掉手機就是不想回家
她常說上輩子又造了什麼孽
為什麼要一個人獨自承受這一切
聽說彆人家的孩子本碩連讀清華畢了業
他的兒子吊兒郎當模仿黑人做音樂
不停不淡定地擔心整天又害怕又擔驚
頭發從長變成短黑變成白我不想辜負她的期待
(——你能想象嗎?就是這首歌開頭到我上一行寫的這裡,我能一字不落地經常自己哼哼。就是“我爸走的那年”那句我不好唱出來,怕給我爸媽打。但這一段真的是,我看到就一下子“哇——”就開始心酸難受,然後又很喜歡這個旋律。
加上望江晴小姐姐特彆溫柔清澈的女聲“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娃娃眼睛眨啊眨”——哇,我第一次看到說唱還能唱哭人。以前真的沒怎麼聽說唱,是聽了這首歌我才開始注意到說唱,然後去看了很多其他的說唱,後來才發現哇原來說唱也可以這麼動人。加上說唱節奏快、能用於表達的字更多,我開始越來越喜歡說唱這種帶著旋律,更多傾吐這樣的故事性表達了。)
對kozay他們的歌詞的記錄就到這兒啊,我先去繼續刷兩遍這首歌我再更下一篇。
20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