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殿內引燃的香料不但味道清香,而且十分醒腦。
不過團坐於殿內的二十幾位重臣,卻大多好似並未提起精神。
或是一副垂頭思慮的樣子,或是隻顧著吃荼湯而一言不發。
甚至李斯都是如此。
隻有馮去疾、馮劫,以及蒙毅與楊端和幾人闡述了各自的看法。
不過每當話音落下,那些好似提不起精神的重臣卻又突然跟打了雞血一樣,反駁幾人的提議。
並且順帶著要讓黃品上書奏,或是過來議事聽聽他的意見。
在反駁過後,或是再沒人吭聲,又恢複到了先前的樣子。
剛開始的時候馮去疾等人沒摸清是怎麼回事。
可接連這樣,幾人心裡都猜了個七七八八。
對此,幾人倒並沒什麼惱怒,反而有些哭笑不得。
這十幾位故意怠慢河西治理之事肯定是不可能。
間接對始皇帝抱怨的可能性也不大。
唯一的緣由就是這殿內缺了新晉的安國侯黃品。
不管李斯與昨日被嬴政問詢的那幾位是不是咎由自取,畢竟憋了一肚子氣。
不能把黃品怎麼樣,總該能借著議事的時候陰陽怪氣幾句,或是鬥一鬥。
管是輸贏,氣能撒出去了就好。
另外,河西可以說是黃品拿下來的,也屬實缺不了他的意見。
而治理河西這樣大的事,怎麼謀劃都會有不妥之處。
畢竟大餅光拋出去分了並不算完,得有個用力的方向才行。
最簡單的,不管用哪種使勁的辦法都缺不了錢。
而眼下國庫並不豐盈。
沒錢,自然就要加稅。
再算上其他的瑣碎事,可以說治理河西怎麼謀劃都會有不妥之處。
而該給的,該封的昨日始皇帝已經沒跟任何人商議就都給了。
況且給的還不是高的一星半點。
再加上大多朝臣還都承黃品的情。
可以說名與利全都讓黃品得了。
但到了加稅背罵名的時候卻偏偏漏掉了黃品。
再喜愛也沒這樣回護的。
而馮去疾等人能猜個七七八八,嬴政自然也能猜到。
他的反應與馮去疾、蒙毅等人相差雖不大,可還是有些區彆的。
哭笑不得的同時,也更起了較勁兒的心思。
他就是要把黃品給摘出去。
緣由還是之前那樣,封賞都是黃品該得的。
若是有功而不賞,眼前這些人將沒一個能坐在政事殿。
再說黃品又不是國相,也不是主政的九卿之一。
憑什麼非得攀著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