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到興漢皇宮中之後,見了許多人。
許多太監和宮女已經投向了明朝。他們知道天已經變了,而他們一輩子都生活在宮中,不知道怎麼在外麵過日子。他們賺錢的方式大多數時候都不是靠自己的雙手勞動,現在除了給新皇帝當奴才,他們是真的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生活。
周宇不想接納這些太監和宮女,因為他本來就不會使用太監來伺候自己的生活。他需要更多健全的人工作,不可能為了後宮的安全,就殘害他人身體。
而且他有無人機盯著,比人盯著更靠譜,更讓他放心。
因此周宇做出決定,宮裡的人願意離開的,可以分到定額的財物,帶上他們自己的私有物自行離開。
而無處可去願意留在宮裡的,可以在這皇宮裡生活,周宇會給他們一片地方住著過日子,但是就不能接觸外界了,得在皇宮裡一直待到老死。
太監如此,宮女比較年輕的儘量安排出宮,老年宮女無處可去可以加入延壽教生活,如果願意和延壽教的教徒生活到一起,也可以搭夥過日子。
他今後的行政中心還不知道要不要改變,但目前京城的建設無疑是遠遠超越曲陽縣的,周宇不可能還把曲陽縣當成自己的“老巢”來經營不放手。那邊當做延壽教的“老巢”就行了。
周宇確實有意願在皇宮裡生活辦公,但他不想被束縛在這一片小天地裡,他做這個皇帝是要四處走動的。
如果是過去的皇帝,重臣們肯定要勸周宇留在皇宮裡“治政”,畢竟這麼大一個帝國,每天的國家大事都不知道有多少,都需要皇帝來“禦覽”拍板。
但周宇一手打出來的天下,他有自己的一套,興漢的舊臣投到他的麾下一開始並沒有多少話語權。
他依靠延壽教打贏了北原和興漢大軍,這個過程裡幾乎沒有興漢文官們出力的身影,他們當然沒有話語權了。
周宇見了許多趕來的興漢舊臣,他們都是過來叩見聖上的。
說實話他們也挺為難,因為周宇甚至沒有事先派人聯絡他們,讓他們提前和大明這邊勾連勾連,那樣這時候投降才不會尷尬。
結果明軍打了幾天就把京城給打了下來,又沒有發生什麼難搞的事情,需要他們出來幫忙解決事情,一切都似乎在順理成章地進行著。
本來是國家中樞重要一員的他們當然不甘心自己被邊緣會了,也不敢矜持了,一個個急匆匆地趕過來見新皇帝。
厚著臉皮推薦自己,違心地說早就在心裡投了大明,仰慕聖上天威,今天總算如願以償,希望能夠成為大明的官員為天下安定繁榮出一份力。
每個人都文采卓絕,儘情地展現著自己,希望周宇這個新皇帝能夠慧眼識才把他們一下子提拔到宰輔之位。有些演技高超的直接淚流滿麵,敘說著自己有多麼愛延壽教,私下打聽了多少有關延壽教的事情,然後曆數延壽教做的好事,一副我早就從靈魂上就是一個延壽教教徒的感覺。
為了一個官位,七十歲的老頭都能跪在地上恭維周宇,說的肉麻話讓他都有點不適應。
麵對湧來的前興漢官員,周宇也是把他們留下來吃晚飯,然後統計了一下他們過去的職位,然後考慮讓他們暫時維持京中部門的日常工作,不介入具體的施政。然後再慢慢過渡到一個新體係裡。
周宇也需要時間來搭建官僚體係然後向裡麵填充自己可以信任的人手。
他比彆的皇帝好的地方在於,彆的皇帝需要聽取大臣的意見然後做出自己的判斷下決定,他自己是沒有什麼具體的辦法的,大多數時候隻能做選擇題。
而周宇卻可以直接給出一個詳細的施行辦法,你下麵的人去執行就行了,執行之中出現了什麼不理解和無法推行的問題,再上報、討論、修改、解決。
變成了皇帝給了大家一個填空題、簡答題或者作文,大家在這個框架之內去發揮。這樣做起碼方向不會錯,隻要不是離題的離譜,都至少能得一點分。
過去那種做選擇題的行政方式,大臣們給皇帝的選擇題答案要是多了,或者答案裡根本就沒有正確答案,那皇帝不選、選錯都直接得零分。
相比之下,當然是周宇的這種方法更高效更不會出問題。他作為帝國的大腦,隻要不脫離現實到“何不食肉糜”的程度,給出的政策都至少不會是倒行逆施的政策,就算官員施政能力再一般,都能推動一些進步。
周宇不直接代表某個階級的利益,他不屬於這個世界,因此他可以儘量做到公平。不會因為是從底層殺上來的皇帝就對官吏有天生的抵觸情緒,稍有問題就扒皮實草殺個痛快。
更不會因為是深宮裡長大的,老師是文官集團的官僚,所以什麼都聽官僚們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主階級的一邊,根本看不到老百姓的苦難,放任土地兼並悄然進行,直到整個帝國惡疾纏身卻不自知。
周宇在這些舊興漢官員麵前鬆了口,讓他們暫代一些部門的日常事務,等到新政府架構建立起來再行封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