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人終於要投降了,可是他們投降的速度甚至比不過明軍進軍的速度。
原本他們要到明軍控製的地區去找到明軍將領,結果走到半路走到了一個剛被明軍攻下的城市外麵……
就算想跑都跑不掉,明軍已經有偵騎在外圍偵查了,甚至還有小規模的騎兵可以追擊小股高麗軍隊。
因為他們之中有李文賦,所以隻是被押送,而不是被當成俘虜,算是比較完整地進入了剛被明軍攻下的城市。
明軍無陣亡,隻有三個人受輕傷。高麗軍隊傷亡兩百多人就崩潰了,然後在一麵城牆被明軍占領後開始了投降。
這讓這座城市的秩序還在,明軍沒有劫掠和屠殺,這讓整個城市仿佛沒有遭遇戰火一般。
進城的高麗人四處觀察,發現明軍真的是一支又強大又文明的軍隊,與他們心裡那種強大的軍隊必然是凶殘的概念截然相反。
明軍可以做到在作戰的時候勇猛,戰鬥結束之後卻不凶殘,實在罕見。隻能說上國的軍隊著實不同。
李文賦被高麗人逮捕之後他們也不敢對他怎麼樣,隻是軟禁起來看看風向。
如果興漢贏了的話,李文賦可以作為高麗忠於興漢的證據被送到京城去當做反賊斬首。
可是他們等到的卻是李文賦口中那如同天書般的故事竟然在越來越多的證據下看起來像是“成真”了。
那個占了耽羅島的“延壽教”真的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明,拿下了原屬於興漢的天下,連一部分草原都被他們鯨吞了。
高麗君臣當然可以召集更多軍隊繼續打下去,可是隨著這一座座城市被明軍攻下,到時候他們難道躲到山裡去嗎?
高麗的“貴人們”可沒有那個堅忍不拔的精神。在山上吃糠咽菜,睡覺都要被一大堆蚊蟲咬?那不如殺了他們算了。
於是趁著他們手裡名義上還有六個州的時候趕緊談條件吧。
結果這支高麗“投降使節團”的目的和動向被報給周宇之後,周宇給出了“拖延”的指示。
明知道可以繼續得到更多籌碼,怎麼可能現在就接受對方的投降呢?
於是這支明軍的師長借口自己做不了主,需要他們去找明軍的軍長討論投降事宜。
高麗人請求可以讓明軍停下進攻,等待談判完成。但是被拒絕了,因為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你們高麗人的緩兵之計。
於是這支“投降使節團”也沒有馬,隻能坐驢車和步行前往尋找進攻高麗的明軍軍長。
而明軍在知道高麗人有意投降後反而加快了進攻步伐,不停行軍和攻城,儘量搶在敵人反應過來之前把高麗的城市拿下來。
鄉村先不占沒關係,隻要城市全拿下來,觀感上這個州就等於落入明軍手裡了。
明軍不停行軍進攻,每個打下的城市隻留下一千人駐守,將所有的兵力和輜重都拿來進攻。
他們準備在輜重耗儘之前奪下儘可能多的城市。
地形太差的溟州被明軍放棄了,他們直接攻入朔州威脅北原京。這邊全州最重要的南原京已經被攻下,明軍直取熊州的西原京,拿下尚州的軍隊也直衝中原京。
高麗之前的首都其實是早就被明軍拿下的良州金城。
但他們拿下之後才知道因為高麗內部爭權奪勢的緣故,金城已經不算實際意義上的首都,隻有首都之名。
實際上的高麗君臣其實在中原京和西原京對峙,爭奪高麗朝廷實際的權力。這讓他們反而躲過了明軍對金城的快速進攻,並沒有被逮到。
現在明軍直取西原京和中原京,算是準備拔掉高麗君臣最後的據點。隻要能拿下這兩個地方,高麗等於群龍無首,都不知道該去哪裡抵抗了。
因為再退就沒有像樣的城市了,幾乎全是鄉村。一旦淪落到那種地步,高麗政權和滅亡隻差一步。
高麗人根本沒有防備明軍的快速行軍,他們聚集的軍隊被擊潰後恢複組織的速度極慢,明軍直接越過他們繼續往下一個城市進攻,高麗軍隊甚至都沒有組織軍隊跟上去的能力。
現在行軍後進攻的城市,甚至出現了開城投降的情況。
因為有高麗官員以為前方有高麗軍隊在抵抗,他們是屬於後方。結果明軍忽然出現,讓他們以為前方的高麗軍隊已經大敗。已經被幾乎抽空軍隊的城市根本沒有守住的可能性,因此官員立刻離城逃跑。
官員一逃士兵也不可能繼續守,自然在恐懼下開門投降了。
明軍留下一千人防守,剩下的軍隊繼續前進,高速突進到了西原京外。
西原京裡已經是高麗權臣坐鎮,當即派人向明軍乞求暫緩攻擊,願意和談。
但明軍將領說沒見到被釋放的李文賦就繼續進攻,絕不會停下。哪怕對方說李文賦已經被釋放也沒用,沒看到人沒接到停止進攻的命令,他們就要執行軍令,不能拖延。
高麗高層都失去了抵抗意誌,軍隊更是因為明軍深入到了高麗腹地,抵達重要的城池之下而十分慌亂,兵無戰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