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6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彆完成492.9萬輛和494.4萬輛,同比分彆增長30.1和32。16月滲透率35.2。2024年16月,我國出口汽車279.3萬輛,同比增長30.5。
隨著汽車品牌競爭力提升和成本下降,新能源車下沉進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區間,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目前多數新老汽車廠家分彆通過下調係列產品售價、推出低價位車型等方式刺激需求,隨著車型增加+新能源價格下探到具有競爭力區間,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相關研報預測2024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有望超過1200萬輛。
2023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達到224.2gh,同比增長40.7,其中中國企業儲能電池出貨量為203.8gh,占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的90.9。
截止到2023年底,我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達到3139萬千瓦6687萬千瓦時,平均儲能時長2.1小時,新型儲能在我國總儲能裝機的占比從2022年底的21增長到了2023年底的40。
從儲能類彆來看,磷酸鐵鋰電池的主導優勢持續擴大,在新型儲能裝機中的占比高達97以上,其他的新型儲能技術比如飛輪、壓縮空氣、液流電池的發展雖也取得一定的新突破,但占比依舊很低。
據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鋰電池累計出口超過150gh,同比增長超60。鋰電池已經成為今年外貿出口的“新三樣”之一。從出海具體領域來看,動力鋰電池和儲能電池仍然為出海熱點。
據相關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電動汽車相關產業的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可能創下新紀錄。其中,更多地集中在中遊電池製造領域,相關投資高達224億美元,占比電動汽車投資的79.4。
此外,2023年還有13家鋰電池企業奔赴海外建廠,同比增長160,總投資額超過1300億元。根據相關報道,2024年,中國鋰電產業鏈出海產能將超400gh,電池產業出海累計投資額將超320億美元。
境外本土化運營是趨勢,鋰電加速出海。雖然以上政策可以看出歐美接連出台了對於保護、扶植本土產業鏈的政策,但在目前本土產業鏈薄弱的當下,引進、支持技術領先的中國企業建廠是相對高效、可行的發展路徑,也為中國電池產業鏈企業出海帶來新的機遇。除電池廠外,電池中遊材料企業也同樣加速出海。
全固態電池是全球公認的下一代電池,被列入中國、美國、歐盟、日韓等主要國家的發展戰略。
全球企業都在積極布局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成為下一代電池技術競爭的關鍵製高點。2023年國內半固態電池出貨量突破gh級彆,2024年將開啟規模化量產裝車。
根據evtank發布的《中國固態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年)》,預計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的出貨量將達到614.1gh,在整體鋰電池中的滲透率預計在10左右,市場規模將超過2500億元,其中主要為半固態電池。
未來隨著固態電池技術不斷進步,成本逐漸呈下降趨勢,尤其是國內半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已開啟,固態電池的市場規模將得以快速增長。
近年來,我國新增公共直流充電樁的平均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已經有240k、360k、480k的大功率直流樁實現出貨,但占比仍很低。單槍150k以上的公共直流樁占比僅約5。大功率快充樁將成為充電樁行業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
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在逐步實現電動車超充續航後,快速補能需求日益凸顯,高壓快充成為主流趨勢。2023年800v高壓快充車型密集上市,2024年放量可期。大功率快充樁及快充電池需求爆發,產業鏈迭代升級將為優質企業帶來增量需求。
快充動力電池對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等各環節電池材料的性能和熱穩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電芯負極的快速嵌鋰能力對於電池的快充性能起到決定性作用。快充電池領域尤其對矽基負極材料、新型鋰鹽ifsi、有機塗氟隔膜等的需求將提升。
鋰電應用端保持增長,動力和儲能需求保持25以上增速,但同時一方麵麵臨量增價減,另一方麵生產端產業鏈價格下跌、產能利用率低下、競爭加速出清的艱難競爭困境,預計2024年鋰電池產業鏈仍將麵臨盈利壓力。
中原證券此前研報提出,目前鋰電池板塊估值顯著低於2013年以來45.62倍的行業中位數水平。基於行業政策、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前景、鋰電池板塊業績增長預期及估值水平,維持鋰電池行業“強於大市”投資評級。
時至今日,鋰電池巨頭、“寧王”寧德時代始終是創業板第一大權重股,權重占比達18.23,是可以主導創業板指數波動的權重板塊之一。
今年以來,碳酸鋰價格連續變化,整體呈現下行基調。上半年噸價一度衝破12萬元大關,後由於終端需求不振,庫存積累極快,導致價格回落至10萬元,再到8萬元以下。
最先受到“低價”衝擊的便是鋰鹽企業,從天齊、贛鋒等代表企業業績可以看出,碳酸鋰產業鏈上的上市公司上半年經營業績普遍承壓,業績虧損和下滑的背後均指向“鋰產品銷售價格下降,毛利減少”等。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鋰鹽以高成本產能為主,低成本鋰鹽產能並未釋放,因此碳酸鋰價格的下行,將會導致很多企業無法覆蓋生產成本。企業持續“出清”的情況下,會加速產能的減少,短期內會快速改變供大於需的狀況。
另一方麵,麵對價格疲軟,產業鏈公司正主動“出招”,比如開展碳酸鋰期貨套期保值、借檢修名義減產“挺價”,甚至也有企業直接放棄相關擴產計劃,其中不乏行業龍頭。
其中,最讓行業關注的是寧德時代“停產”消息。9月11日,一則“寧德時代江西梘下窩鋰雲母礦停產”的消息“引爆”新能源行業。對於停產傳聞,寧德時代表示,根據近期碳酸鋰市場情況,公司擬對江西宜春碳酸鋰生產安排進行調整。
2024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預計為1605萬輛,同比增長19,其中中國為987萬輛,歐洲為329萬輛,美國為182萬輛。動力電池裝機預測也上調,預計2024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增長20,達到1014g瓦時,中國同比增長21,達到561g瓦時。
鋰電新能源經過去庫存後,最終會迎來拐點,加上國內外需求,隻要外部環境再寬鬆一點,未來的前景還是比較廣闊的,至少在米雲看來國內市場還沒有飽和,各縣城都還會加裝新能源充電設備,新能源車也沒有完全普及各縣城,大家還在觀望中,鋰電新能源技術上也是越來越好,達到一定要求後,未來的市場一定會增加幾成效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