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新能源板塊也是市場上不得不聊的板塊,它可以和半導體芯片,白酒飲料,還有煤炭有色,券商大金融板塊有的一比,它們都是能帶動大盤指數提升,還有整個產業鏈形成抱團取暖的板塊,在市場上的影響力不容小覷,都是能獨當一麵的板塊,能扛起市場領漲大旗的人氣熱門板塊,過去十年中無數次被證明的板塊,也是市場上可以容納足夠大資金量承接的板塊題材,也是外資偏愛的板塊,內資也喜歡操作的板塊,可惜也有周期性,受製於各種因素,內外部環境都會對其影響不少。
鋰電新能源票前兩年比較火熱,光是鋰電概念就是明星板塊,一度引領各大基金公司抱團,形成了不小規模,持續好幾個月的行情,人人都恨不得持有鋰電和新能源概念票,米雲一度都想上車,受製於各種因素沒有加大投資,進入抱團狀態,後來鋰電和新能源還是被打下來了,外部環境也有,世界股神也基本上清倉式出局,米雲至今隻持有兩隻創業板的鋰電新能源票,一隻新進的盈利幾個板,屬於抄底,還是近期被st的進去的,易事特,另一隻聯創股份,一直處於盈利和虧損邊緣徘徊,過去幾年可能還有幾隻票,但目前沒有持倉,都應該是小幅度盈利出局清倉過的票,既然已被屏蔽,看到的人沒有幾個,米雲也就不避諱了,無所顧忌。
鋰電新能源行業整體前景樂觀,但還是麵臨了一些挑戰和調整。??至少現在沒有起來,2024年上半年,動力電池裝車量高達203.3gh,同比增長33.7,顯示出行業依然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同時,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120萬輛,同比增長41.0,滲透率達到31.6,預計未來幾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繼續增長??,隻要外部環境不打壓,就能很快起來。
當前可能還比較被動,行業也麵臨一些挑戰和調整。首先,動力電池行業進入調整期,呈現頭部集中化趨勢,技術水平差、品牌影響力弱的企業可能被市場淘汰??。其次,雖然需求端增長強勁,但供應鏈和原材料價格波動仍存在不確定性??。此外,碳酸鋰價格大幅回落,降低了生產成本,但行業利潤偏低,發展偏快,需要調整??。
產能情況:2023年中國鋰電池產業鏈各環節仍處在擴張投產期,產能階段性過剩,行業競爭加劇。2023年動力電池裝車比例57.43,預計動力電池產量與裝車比例將繼續下降。
價格情況:較2023年初,碳酸鋰、磷酸鐵鋰的價格跌幅超過70,三元材料、六氟磷酸鋰、電解液、動力電芯的價格跌幅超過50,負極材料的價格跌幅超過30,隔膜的價格跌幅超過10。2024年上半年,部分品種出現小幅回升,但整體趨勢仍然持續下降。
產業鏈利潤情況:產業鏈價格大幅回落導致存貨跌價損失大,產業鏈淨利潤顯著下滑。鋰電池的業績表現最好,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及其他材料等電池材料各環節的盈利降幅非常明顯。
產能利用率情況:鋰電池產業鏈各環節開工率較2022年顯著下滑。隔膜的開工率最高,為70.6;電解液的開工率最低,為25.4;其餘環節的開工率在4060之間。國內因為環境問題,部分廠子處於停工狀態。
技術迭代:複合銅箔量產在即,高壓快充趨勢明顯,固態電池加速演變。
下遊應用:鋰電池主要下遊應用仍為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兩者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出海+技術迭代仍為主要出路,歐美貿易保護政策趨嚴,出海成本加大。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遊主要包括鎳鈷錳鋰等資源以及由此生成的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和鋰電設備等;中遊是指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是產業鏈中遊最重要的部分;下遊包括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後市場服務、運營、充電設備等衍生領域。
碳酸鋰方麵
2023年全球鋰鹽年產能約為161.4萬噸ce,中國是全球主要的鋰鹽生產國,2023年國內鋰鹽產能約為107.3萬噸ce,占到全球產能的65。南美三角中的智利和阿根廷產能分彆為29萬噸ce和16萬噸ce,占比分彆為17.6和10。、ab、天華新能、盛新鋰業、天齊鋰業仍然為全球產能規模最大的前六家企業,六家企業產能規模占到全球的58.3,寡頭競爭格局不改。
2024年h1中國碳酸鋰累計產量29.85萬噸,累計同比增加46.71。
硫酸鎳方麵
2023年全球硫酸鎳2023年產量54.68萬鎳噸,同比增長13.3,其中中國產量42.3萬鎳噸占全球總產量的77。全球中間品總產能包括高冰鎳)約118萬鎳噸,其中濕法中間品占比超60以上。
根據evtank,2023年全球鋰電池出貨量達1203gh,同比增加+26;其中動力、儲能、小型電池分彆865gh、224gh、113gh,同比分彆+27、+41、1。從集中度看,2023年全球鋰電池出貨量cr3超過53,出貨量前三的企業分彆為寧德時代、比亞迪、g新能源,市占率分彆30、13、10。
2023年中國鋰電池產量超940gh,同比增長25;其中動力、儲能、消費產量分彆為675gh、185gh、80gh。鋰電池行業總產值超過1.4萬億元,其中出口總額達到4574億元,同比增加33。2023年中國鋰電池出貨量886gh,其中動力、儲能、數碼電池出貨量分彆為630gh、206gh、49gh。
2023年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387.7gh,同比增加31.6;預計2025年中國鋰電池需求量1615gh,其中動力電池1268gh,規劃產能4800gh。2023年動力電池裝車比例57.43,預計動力電池產量與裝車比例將進一步下降。
2024年h1中國鋰電池出貨量459gh,同比增長21。動力儲能數碼鋰電池出貨分彆為320、116、23gh。
由於供需關係的轉變,行業競爭加劇,直接體現在2023年產業鏈各環節的價格大幅回落。截至2024年1月1日,相較於2023年年初,碳酸鋰、磷酸鐵鋰的價格跌幅超過70,三元材料、六氟磷酸鋰、電解液、動力電芯的價格跌幅超過50,負極材料的價格跌幅超過30,隔膜的價格跌幅超過10。
2024年上半年,部分品種出現小幅回升,但整體趨勢仍然持續下降,碳酸鋰價格跌破9萬元噸,低端人造石墨再次下跌超過21。
鋰電池產業鏈包括鋰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其他材料及鋰電設備等細分環節。根據高工鋰電不完全統計,2023年中國鋰電上市公司營收總額約1.64萬億元,數據剔除企業中的大額非鋰電業務,,同比下降5.1。鋰電池的業績表現最好,實現營收超9373億元,占全產業鏈比例超57。
從營收增速來看,鋰電池、三元前驅體、隔膜、結構件、導電劑、粘結劑、鋰電設備等環節實現增長,其中結構件和鋰電設備營收增速超10;鋰鹽、三元正極、磷酸鐵鋰正極、負極材料、電解液、銅鋁箔、鋁塑膜等環節營收下降,主要因為產品降價幅度較大。
中國鋰電上市企業2023年淨利潤總額約1060億元,同比下降38.9,行業利潤大幅縮水。具體到環節,鋰電池是2023年鋰電行業最盈利的環節,一方麵得益於終端新能源汽車需求保持增長帶動電池需求增長,另一方麵得益於上遊原材料價格大幅回落,成本壓力緩解。
結構件小幅增長,而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及其他材料等電池材料各環節的盈利降幅則非常明顯,主要係材料價格大幅回落,而下遊采購也較為低迷所致。其中,正極材料降幅最大,尤其是磷酸鐵鋰正極146.4,與原材料碳酸鋰價格大幅回落有關,使得其售價下跌和存貨跌價均較大;隔膜降幅相對最小,也達33.1。
2023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彆完成3016.1萬輛和3009.4輛,同比分彆增長11.6和12,年產銷量雙雙創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全年產銷分彆達到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彆增長35.8和37.9,市占率31.6;evtank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465.3萬輛,同比增長35.4,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球銷量的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