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雜莊嚴天_度儘六道怎麼少得了我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6章 雜莊嚴天(1 / 1)

杜妙德懷揣著滿心的好奇與期待,如探險家發現新大陸般,終於抵達了傳說中的雜莊嚴天。這片神秘的天界,宛如一座夢幻之境,與他之前所經曆過的任何地方都截然不同。他驚訝地發現,這裡的天人猶如繁星點點,閃耀著獨特的光芒,而他們之所以能夠升上雜莊嚴天,並非通過單一的修行方法獲得成功,而是如同攀登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曆經十九種不同的修持法門,一步一個腳印地積累福報,最終才得以飛升至此。

正因如此,雜莊嚴天宛如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沒有統一的格局。這裡恰似一個包羅萬象的世界,各種不同的修行場所猶如繁星般點綴其中,每一處都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代表著一種獨特的法門。杜妙德閒庭信步,仿佛置身於一個修行的世外桃源。他看到了靜謐的禪房,那裡的天人宛如沉睡的仙子,正閉目凝神,沉浸在禪定的境界中;他也看到了熱鬨的經堂,眾多天人猶如歡樂的百靈鳥,齊聚一堂,誦讀著古老的經文,聲音如黃鐘大呂般響亮。

還有那生機勃勃的藥園,宛如一座綠色的寶庫,園中種植著各種珍稀的草藥,散發著陣陣清香,仿佛是大自然的饋贈,顯然是那些擅長煉丹的天人的棲息之所;而不遠處的練武場,則是另一番熱鬨景象,天人在此揮舞著各種兵器,招式淩厲,氣勢磅礴,猶如猛虎下山,蛟龍出海。這十九種不同的環境相互交織,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構成了雜莊嚴天的獨特風貌。杜妙德不禁感歎,這裡真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地方,每一種修行法門都如同璀璨的星辰,閃耀著獨特的魅力和奧秘,等待著人們去探索。

佛教的修行並非是一種脫離日常生活的行為,而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正如人們常說的:“即生活即修持。”這意味著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瞬間,都可以進行佛法的實踐和修行。

修持的方式多種多樣,除了常見的行、立、坐、臥等姿勢外,還有止、觀等方法。其內容更是豐富多樣,難以一一列舉,比如早晚課誦、禪七淨七、般舟三昧、閉關禁語、朝山參訪等等。在這裡,我們將概括僧人和信眾的一些常見修持項目,並簡要介紹其中的幾條:

一、四念處。通過專注地觀察身體、感受、心念以及心念的對象等方麵的變化,我們能夠對自己的行為、情緒、思想和意誌產生高度的自覺。這種覺察力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我們內心的一切執著、貪嗔和無明。四念處是一種在喧囂中尋求寧靜的修行方法,它以社會為道場,以感情世界為關房,隨緣任運地進行修行。

二、般舟三昧:

般舟三昧是一種獨特的修行法門,它強調的是“佛立”和“常行”。在這長達三個月的修行期間,修行者需要保持站立或行走的狀態,不能坐下或躺下睡覺。當感到疲倦時,他們隻能依靠在繩子上稍作休息,進入一種假寐的狀態。這種修行方式對身體和精神都是一種極大的考驗,需要修行者具備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專注力。

三、閉關:

在佛門中,閉關是一種非常嚴肅且具有特定要求的修行方式。通常來說,修行者需要在學佛十年甚至二十年後,才具備閉關的資格。這是因為閉關不僅僅需要有人守護,更重要的是修行者自身必須具備紮實的修持基礎,對經教義理有深入的理解和領悟。

如果一個人剛剛開始學佛就急於閉關,那他既沒有足夠的功德,也缺乏必要的修行功夫,又怎能期望有人來護關呢?此外,在閉關前的半年時間裡,還需要有大德高僧對修行者進行開導和教化,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修行觀念和方法。如果修行者沒有正念和發心,或者不懂得如何用功,那麼閉關對他們來說可能並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反而可能會帶來負麵影響。

因此,佛門中有這樣一句話:“不破參不住山,不開悟不閉關。”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隻有在對佛法有了一定的參悟和領悟之後,才能夠進入深山閉關修行;隻有在真正開悟之後,才適合進行閉關。閉關絕對不是一件可以隨意對待的事情,它需要修行者在各個方麵都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持午:這是一種修行方式,意味著過了中午之後就不再進食。在修行的過程中,少食有助於提高專注力和精進用功。因此,如果有合適的因緣,修行者可以在修行的某個階段嘗試一下這種方式,但切不可將過午不食作為一種標榜或炫耀的資本。特彆是在佛門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修行方法,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選擇。正如俗話說的那樣,方便有多門,修行的法門也是多種多樣的,佛法就有八萬四千種之多。所以,我們彼此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包容不同的修行方式。

五、參學:又被稱為參訪,它指的是到其他的叢林道場去參訪學習。通常情況下,修行者會在每個地方居住三到五年,然後再換到另一個地方,同樣也是居住三到五年,如此反複。經過一二十年這樣的參學過程後,修行者就會被稱為老參。相反,如果一個人沒有經曆過參學的過程,對各種規矩和禮儀都不了解,也缺乏應有的威儀,那麼他就會被稱為新參,甚至可能常常被人譏笑為冒失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六、化冬:

在廣袤無垠的大陸叢林之中,時光悄然流轉,當秋天的腳步輕輕踏來,寺院的僧眾們便開始了一場特殊的旅程。他們懷揣著平安符,踏上了拜訪信徒的道路。

每到一處信徒的家門,僧眾們都會微笑著遞上那飽含祝福的平安符,而信徒們則會以一碗米作為回禮。這看似簡單的交換,卻蘊含著深深的意義。這一碗米,不僅是對僧眾的供養,更是一種信任和感恩的表達。

通過這樣的方式,寺院的僧眾們在秋天裡化冬,收集到了足夠的道糧。這些道糧將支撐他們度過一年的時光,讓他們無需為生活的基本需求而擔憂,從而能夠更加專注地修行佛法。

與每年舉辦一次以吃為主的供僧活動相比,化冬的意義更為深遠。它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供養,更是一種心靈的交流和連接。在這個過程中,僧眾與信徒之間建立起了一種特殊的紐帶,彼此相互扶持,共同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安寧。

七、普說:

在寺院的修行生活中,學僧們常常會有獨自向師父請教佛法的時刻,這被稱為獨參。然而,當師父在丈室或法堂為大眾說法時,這種場合則被稱為普說。

普說是一種麵向全體僧眾的佛法講解,師父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佛法的智慧傳遞給每一個人。在這個過程中,學僧們可以共同聆聽師父的教誨,相互交流心得,共同成長。

喜歡度儘六道怎麼少得了我請大家收藏:()度儘六道怎麼少得了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穿書冤種暗衛,壽終正寢很難嗎?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當刀使 京師城門對掏,父皇您彆慫啊! 諸神之禮 靈氣複蘇:我以儺麵殺穿一切 1990:刑偵檔案 麻辣母女 天痕:玉佩中的時空囚徒 鬥破:天才史學家 末世廢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