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車一路疾馳到孤島的街頭,車上沒有人說話,一片安靜,隻能聽到發動機的轟鳴聲。
1965年的孤島,處在經濟騰飛的前夜,所以能看到很多變革時期的景象。
這一年的孤島經濟還是以農業為主,農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4,工業僅占34。
但是從這一年開始,孤島的經濟開始騰飛。
1965年,孤島的國民生產總值為109.8億美刀,到1985年增長到600多億美刀,年平均增長率為8.9。
經濟結構從農業轉向工業,農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由1965年的24降至1985年的6,工業則由34增加到50。
在這個變革的時代,你可以在孤島街頭看到小轎車,大卡車,也能看到牛車,當然最多的是自行車,既能看到西裝革履的商人,也可能看到穿著傳統衣服打著赤腳或者穿著草鞋的農民,有背著書包一蹦一跳的小學生,也有拿著破碗乞討的乞丐。
體現的就是新舊交替。
上了街頭一會兒後,張家強道:“鄧秘書,剛才……”
陳晉抬手打斷他:“張主任,如果倭國人要鬨事,我一個人承擔後果。”
“其實,我說的不是責任的問題。”
“那是什麼問題?”
“如果影響了我們和龍邦自治區的關係,豈不是壞了大事?”
陳晉笑了笑,語氣中有些不屑:“張主任,我敢肯定,倭國人不敢鬨事。”
“哦?為什麼?”
張家強吃驚地問道。
“倭國人是很賤的,《資治通鑒》裡有句話,知小禮而無大義,畏威而不懷德,強必寇盜,弱而卑伏,說的就是倭國人,今天我在他們麵前足夠強勢,那幾個倭國男人是其中最強大的幾個人了,但是今天根本沒有反抗的心思,他們隻會覺得羞恥,私下裡會自責,但是不會把事情鬨大。”
“真的會這樣嗎?”
張家強有些不相信。
在他印象裡,倭國人是非常強勢的,不僅經常欺負華夏人,還經常沒事找事。
在孤島的倭國公司欺負華夏人是很普遍的事情,偏偏孤島人很是軟弱,被欺負了還要卑躬屈膝求和,讓倭國人更加趾高氣揚。
另外就是漁場的衝突。
倭國是個漁業大國,隨著經濟起飛,倭國漁船跑遍大洋,年捕撈量越過1000萬噸,全球第一,北海道外海暖流和寒流交彙,捧出頂級漁場。
而在南部,他們的捕魚量也非常大,和孤島的漁民發生衝突是常有的事,但基本都是孤島漁民吃虧。
充分體現了強必寇盜。
但現在陳晉告訴他,倭國人不敢鬨事,他還真的不敢相信。
陳晉笑了笑:“到了買衣服的地方,你打電話給湖莊公寓問一下就知道,我敢肯定,倭國人會當做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他這麼說是完全有理由的。
因為倭國人被比自己強大的人欺負了以後,不僅不會生氣,或者說他們不敢生氣,反而會更加討好強者。
就比如有一個倭國駐漂亮國某城市的總領事,在市中心散步時,被一個流浪女人推倒,導致頭部嚴重撞擊地麵,流血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