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帝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從浙洲一路上來都是彭黨的官員,說是將絲綢賣到外邦賺了多少銀子,那都是呈報上來的,其中不知中飽私囊了多少,並且,據李淩峰所知,在華夏曆史上,一般在地方實行這樣的國策,就少不了有人要趁機搞事。
比如不少官僚和地主都會趁機搞土地兼並。
土地兼並是封建社會中央集權一個難以治愈的頑疾,像唐玄宗時期的權臣李林甫,就有“京城邸店,田園水,利儘上腴”的記載,中書舍人盧從願“盛殖產,占良田數百頃”,還得了一個‘多田翁’的稱號。到後麵,勢力漸增的宦官也紛紛效仿侵奪百姓田產,到開元中時,京師甲第池園,良田美產,中官占者居什六之多。
到後麵宋朝對土地采取“不抑兼並”的態度後,土地兼並也愈演愈烈。
所以大夏推行“改稻為桑”的政策,也極有可能發生此類問題,浙洲又是倭寇鬨事之地,若是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到時候百姓活不下去,爆發“農民起義”也並不是不可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想到此處,李淩峰忍不住皺眉,回稟道,“微臣知曉。”
待李淩峰離開武英殿後,劉瑾從殿外走了進來,他將永德帝的鞋從榻旁取了過來,蹲下身子一邊替永德帝穿鞋,一邊出言關懷道,“雖然如今天熱了,但主子爺還是要注意身體,千萬莫讓涼氣入了體了。”
“無妨。”永德帝看了他一眼,問道,“太子跪了多久了?”
劉瑾穿好左腳,又去穿右腳,聞言回稟道,“約莫有兩個時辰了。”
等他穿好鞋,起身退到一旁,永德帝才慢悠悠的吩咐道,“他倒是肯跪,罷了,他與皇後母子情深,朕就免了皇後的禁足,讓他回去吧。”
劉瑾聞言有些詫異,陛下這是妥協了?
他試探著開口道,“那,那李大人那邊?”
“太子不懂朕用心,他與皇後既然不願讓李淩峰做太子侍講,朕便遂了他們的意,隻要日後莫要後悔就行了。”永德帝有些煩躁。
劉瑾聞言更驚訝了,忍不住脫口問道,“主子爺似乎對李大人頗為看重?”
永德帝聞言回身涼涼的看了他一眼,劉瑾便知道自己說錯話了,下意識的噤了聲。
“既然李淩峰做不了太子侍講,朕便把他指給老五吧,至於太子那邊……”永德帝頓了一下,“就讓楊照去吧。”
對於永德帝的安排,劉瑾並不意外,太子是璞玉,李淩峰本來是為太子準備的玉雕師,現在派不上用場了,自然也不能將其指給二皇子或三皇子這種有力的候選人,他們出身高貴,母族勢強,陛下這是怕自己的這兩位皇子日後生了涿鹿儲君的心思。
可見陛下確實看重李大人。
但更看重太子。
五殿下是幾位皇子中最沒有可能坐上帝位的人,不論從母族,才學,還是陛下的恩寵,將李大人指給五殿下做侍講,並不算什麼助力。
若是二皇子知道,自己苦心謀劃,最後卻是給他人做嫁衣,不知道會不會因為永德帝的偏心氣得跳腳。
李淩峰出宮後,上了自家的馬車便回了府。這個月已過中旬,永德帝讓他下月初前往浙洲督辦“改稻為桑”一事,算起來也要不了幾天了。
這兩日,李淩峰在翰林院辦了“轉業手續”,明日就要前去工部的衙門報道,一想到此事他就覺得頭疼,還好用不了多久他就要前往浙洲,不然他都不敢想,在何昱楓老子手底下辦差會有多酸爽。
喜歡寒門出了個狀元郎請大家收藏:()寒門出了個狀元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