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渭河流域發生了一場特大地震,由於地震發生在午夜時分,來不及逃生,人們也沒有發現前兆,同時房屋的抗震性能極差,受災的地方又是人口稠密地區,死亡人數高達四五十萬人,千萬百姓流離失所。
這隻是一個開始,接著老天爺仿佛發了怒,各種自然災害接踵而至。去年六月,本該炎熱的漓江一帶竟然出現了罕見的低溫現象,百姓沒有禦寒的衣服,很多人被凍死。
今年春天東嶺地區發生旱災,幾十萬畝良田荒。大旱之後,往往伴隨著蝗災。
大規模的蝗災波及三府十四個縣,波蝗蟲如海嘯般遮天蔽日而來,所過之處寸草不生,甚至牛馬毛都被啃噬殆儘。
采薇不禁感歎,乾泰這一朝真是倒黴催的,這是要滅國的節奏啊!
“天災無情,但人禍更甚,朝廷不說賑災免稅,反而巧立名目,征收剿胡衛國餉,哎!真是雪上加霜,不給人留活路了。”顧長河歎了一口氣。
“剿胡衛國餉,朝廷真敢收,咱們侯爺剿胡的費用可一分不是朝廷撥的。”是她采薇空間裡的金銀。
她氣憤難平,插話道:“百姓們本就窮苦,不僅要麵對天災的侵襲,還要承受朝廷的重稅。他們辛辛苦苦勞作一年,交不起稅不得不賣兒鬻女,彆說基本的溫飽,便是命都難以保住。這樣的朝廷,不反更待何時?”
”夫人說的正是,百姓終於被逼到了絕境。很多人無法再忍受朝廷的盤剝和天災的侵襲,紛紛起身反抗。眼下民變四起,李成錄、張平獻等人領導的義軍迅速崛起,他們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顧元誠給顧景之倒了一杯酒,端起杯敬他,“主子,北地洪水,朝廷自顧不暇,萬千百姓的生計全賴於您。您的名聲極高,屬下一路上聽到很多百姓對您的讚譽,想要投奔過來。如今南方大亂,北地亦不會平靜,主子何不趁此機會也揭竿而起?”
顧景之放下酒杯,神色冷靜,“此時揭竿而起,雖有百姓支持,但朝廷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且義軍眾多,各懷心思,我們貿然行動,恐成眾矢之的。”
顧元誠有些著急,“主子,如今百姓苦不堪言,民心可用,錯過此時,更待何時?”
顧景之微微一笑,“民心是可用,但也不可急功近利。我們先在北地發展實力,開倉放糧,救濟百姓,贏得民心。同時暗中訓練兵馬,打造兵器,待朝廷與其他義軍兩敗俱傷之時,再出手不遲。”
采薇眼中閃過一絲敬佩,“侯爺所言極對,我們先在這北地穩紮穩打,積蓄力量。”
顧長河也點頭稱是,“主子深謀遠慮,如此一來,我們進可攻,退可守。”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顧元誠二人告退離去。
顧景之看向采薇,“從今日起,我們便著手準備,在龍江府和鐵利府開倉放糧,加速招募流民,訓練士卒,為日後北地的紛亂做準備。”
“還有淩昌縣事情差不多已步入正軌,三日後我們便回龍江府。”
采薇自然欣喜,剛剛聽到顧長河已有孩子,她想到大丫姐的肚子,算算日子差不多該生了,也不知道給她生下了外甥還是外甥女。
第二日子時後,兩個人悄悄去糧倉將天嘉倉的糧食全部取出。
顧景之命顧長河接替張平遠的職位,和他所帶五十手下被留在淩昌縣輔佐左世明管理一應事務,另外讓顧元誠挑選一百個護衛也留下,他們手裡有槍,如果以前忠於張家的兵士反水,他們有強到碾壓的實力。
張平遠對於顧景之的安排沒有一點異議,“主子,屬下願去龍江府,淩昌縣由長河老弟鎮守必會無虞。”
“不過,還請長河老弟密切注意鄰縣的動靜,淩昌處於河道附近,地理位置極佳,是兵家必爭之地,讓出此地,在下族叔定不甘心,若北地戰事一起,長河老弟你需多加小心。”
留下大量糧食藥材和兩個軍醫,顧景之又與顧長河徹夜長談後,帶著張平遠及護衛隊啟程回龍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