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單單是李世民,貞觀群臣此刻的內心之中都是非常無語的。
房玄齡忍不住道
“死了安祿山,又來了安慶緒。”
“好不容易安慶緒也死了,結果又出了一個史思明?”
房玄齡的吐槽,也是在場所有的大唐臣子們心中的想法。
無奈,非常的無奈。
長孫無忌感慨道
“每一次以為大唐朝廷就要勝利收官的時候,總能出現一場大敗。”
“這種感覺,簡直了。”
長孫無忌的吐槽,更是引發了眾人的共鳴。
李世民揉著太陽穴,看了一眼李治。
“為善啊,你的這個孫子和曾孫,實在是太讓人無語了。”
聽著李世民的吐槽,李治羞愧難當,一時間無言以對。
李泰覺得找到機會了,立刻就開口道
“那可不?潼關之戰,就是李隆基瞎指揮才導致的失敗。”
“現在這個鄴城之戰,又是李亨胡搞瞎搞,竟然不設主將,派了一個宦官來監軍!”
“若是宦官都會打仗,那天底下恐怕就沒有不會打仗的人了。”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一次的鄴城之敗,表麵上是唐軍因為大風的緣故而失敗,但實際上還真是和李亨的騷操作離不開關係。
不說讓郭子儀為主帥吧,哪怕是讓李光弼作為主帥,用李光弼分兵襲擾尋機殲敵的計策,那也是穩贏!
故而,根源還是在李亨這家夥壓根就不相信前線的將領上。
李世民點了點頭,歎息道
“君臣之間的猜忌究竟有多麼壞事,在這場叛亂之中可以說是展現得淋漓儘致了。”
“若是李隆基和李亨哪怕能多對前線的將領們保留一些信任,這場戰爭也早就已經結束了。”
李世民說話的時候,心情是非常複雜的。
李世民就沒有猜疑過臣子嗎?其實也是有的。
大唐戰神李靖,不就被李世民一句“藥師莫非是想要成為下一個司馬仲達”給嚇得躲在家裡,還把家裡的大門和影壁都拆掉了?
可即便如此,在李靖出征突厥、吐穀渾的時候,李世民對李靖也是全盤信任,讓李靖自由發揮,從來不加以任何乾涉。
正是有了這樣的支持,李靖才能做到百戰百勝,用勝利回報了李世民的信任。
李世民是真的搞不懂,為什麼李隆基和李亨這對父子就做不到呢?
李世民越想越是惱火,將目光投向李治。
“為善,你來說說,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隻要李治的答案不夠讓李世民滿意,李世民就一定得狠狠地教訓李治一頓,才能消除心中的怒火。
李治額頭滴下汗珠。
李泰見狀,頓時開始了冷嘲熱諷。
“喲,咱們大唐疆域最大的皇帝陛下,怎麼還流汗了呢?”
李承乾聽到這裡,也有些忍不住了,就懟起了李泰。
“四弟,你彆天天擠兌九弟。若是你來當這個皇帝,肯定還比不上李隆基和李亨之中任何一個呢。”
李泰大怒,當場就和李承乾爆發了一場口水大戰。
李世民原本就很生氣,聽著這兩個兒子的吵架更是心煩,直接拍了桌子。
“夠了,你們兩個都給朕閉嘴,讓為善自己來說!”
李承乾和李泰這才停下了嘴巴,但依舊還是怒目而視。
事到如今,反正大家也不需要裝了。
兄友弟恭?去你的吧。
李世民再度將目光投向李治。
經過這麼一個變故之後,李世民的心中是越發惱火了。
李治的答案一旦不滿意,那可就不是簡單的被訓斥一通了。
李治擦了擦汗,開口道
“兒臣覺得,這其實還是和李隆基以及李亨的生長環境相關。”
“這父子兩人的成長過程,實在是太缺少安全感了,父皇。”
李世民聞言,不由一怔。
李治說的確實也沒錯。
李隆基從小就被奶奶武則天囚禁在深宮之中,直到十幾歲才重見天日。
好不容易被放出來,又親眼見證了神龍政變,緊接著又主導了接下來的兩場政變,才最終奪得大權。
李亨雖然小的時候沒被囚禁,但也親眼目睹了幾個兄弟之間對皇位的爭奪。
成為太子之後,更是被李隆基用李林甫刻意打壓多年,就連心愛的妻子和側妃都被李林甫給弄死。
這種高壓之下的成長環境,自然而然的就讓這對父子養成了極其多疑的性格。
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身邊那些表麵上看起來忠心耿耿的人,什麼時候就會選擇背叛!
李治定了定神,繼續開口道
“況且,有安祿山這個滿口忠誠的臣子在眼前,誰又能確定,接下來的郭子儀、李光弼、高仙芝等人不會是下一個安祿山呢?”
“潼關之戰和鄴城之戰的失敗,就是李隆基和李亨這對父子心中懷疑情緒的表現所在。”
“他們是真的很害怕會再度遭遇背叛,故而隻能不擇一切手段防止背叛,才會做出那些在外人看來無比奇怪的舉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聽完李治的話之後,大殿之中的大唐群臣,若有所思。
李治還真沒說錯。
不但沒說錯,甚至還把真正的原因都給說了出來,入木三分!
李世民沉默片刻,緩緩點頭。
“你說的是對的。”
李世民突然又歎了一口氣。
“歸根結底,源頭還是在朕的身上。”
李隆基和李亨為啥沒有安全感?就是因為大唐的皇位實在是太不穩固了。
覬覦大唐皇位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源頭就是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想到這裡,腦海之中第一次對玄武門之變生出了後悔的情緒。
或許當年真的應該想一些彆的辦法來改變父皇主意,而不是直接下手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但這種後悔的情緒,也隻不過在李世民的腦海之中一閃而逝。
事情都已經發生了,也過去了那麼多年,就連李淵都死了,再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李世民能夠做的,也隻有亡羊補牢,想一些辦法,爭取結束大唐後代皇帝們的這種悲劇。
武媚娘被處死了,武周代唐也不會再發生了。
但,這足夠了嗎?
李世民覺得,還不夠!
李世民表情疲憊,看了一眼長孫無忌。
“無忌啊,等散朝之後,你和老房、李績幾個去禦書房,朕有事情和你們商量。”
之前在李世民腦海之中一直考慮的事情,也是時候該拿出來和宰相們討論討論了!
東漢世界之中,劉秀啞然良久之後才開口。
“這大唐,怎麼總有一種被天譴的感覺?”
“每次一到要平定叛亂的時候,就一定會來一場大敗?”
在場的東漢群臣,表情也是非常的微妙。
宋弘無語道
“潼關之戰前,臣以為這場叛亂很快就結束了。結果,這大唐把長安都丟了。”
“收複兩京之後,臣又覺得叛亂該結束了。結果,大唐竟然又一次敗北。”
“這大唐難道真如陛下所言,被詛咒了。”
鄧禹聳了聳肩膀,苦笑道
“被詛咒就未必,但這些大唐的皇帝們,一個個可真稱不上明君啊。”
耿弇聞言,一聲冷笑。
“李隆基和李亨這對父子,在論到打仗方麵,簡直給陛下提鞋都不配!”
劉秀的戰績,神乎其神的昆陽之戰,那是史書留名。
不僅如此,劉秀在任用將領上,也是絕對的信任。
耿弇當年在征討山東的時候,就一次次地玩起心跳,各種行險。
但劉秀知道之後,就一句話。
“耿弇,當代韓信也。其用兵如此,必有緣由。”
劉秀不但沒有懷疑耿弇,還親率大軍按照耿弇的方案前往支援,最終成功平定山東。
在這個過程中,但凡劉秀對耿弇多一份猜忌,山東之戰恐怕都難以獲勝。
這就是一個明君的能力!
故而,彆看耿弇心高氣傲,即便是對宰相宋弘這樣的人都不假辭色。
但唯獨對劉秀這個皇帝,他是心服口服。
劉秀聽著耿弇這番話,心中自然也是頗為受用,眯起眼睛笑道
“李亨和李隆基的成長環境如此,朕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隻不過這人啊,有時候真的跳出生長環境帶來的思維定勢,才能打破一切,浴火重生!”
劉秀說這番話,那是發自內心的。
劉秀生來就是領袖嗎?
還真不是。
劉秀是家裡最小的兒子,從小是自家大哥劉演和二哥劉仲屁股後麵的小跟班。
長大之後王莽亂漢,劉秀也是跟在自家大哥劉演一起起兵,充當二把手。
後來更始帝劉玄因為嫉妒劉演戰功,將劉演誣陷殺害。
劉秀麵臨選擇,該怎麼辦?
若是按照固有思維,劉秀應該立刻和更始帝決裂,給大哥報仇!
但劉秀沒有這麼做。
劉秀選擇了忍辱負重,甚至在外人麵前從來沒有流過一滴眼淚。
同時,還對更始帝各種大表忠心。
最終,更始帝對劉秀放心了,讓劉秀離開,去河北招兵買馬發展勢力。
離開更始帝之後,劉秀迅速取得了河北各大士族的支持,最終以河北作為基地,一統天下重建大漢。
甚至,為了和平拿下中原之地,劉秀還極為大度的“指洛水為誓”,原諒了當初誣陷和殺害大哥的主謀之一朱鮪,並將朱鮪封侯,讓其得以善終。
這也就是為何後世史家、皇帝們這麼痛恨司馬懿的原因。
人家劉秀麵對的可是殺兄仇人,指洛水為誓之後,都能做到承諾。
司馬懿同樣指洛水為誓,回頭直接殺了曹爽,篡了曹魏。
這是人乾的事?
言歸正傳,若是大哥劉演死後,劉秀憤而起兵反抗更始帝劉玄的話,以當時劉秀那點勢力,隻能是白白送人頭,死了大哥又賠上三弟。
正是因為劉秀改變了自己的思維定勢,做出了在世人看來難以想象的行為,才最終得以活命,並創下光複漢室的大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而李隆基和李亨,卻沒有跳出這種思維定勢,一直局限在懷疑一切,一直想著扼殺所有對皇權有威脅的苗頭,才最終導致了大唐在平叛戰爭之中的一再失敗。
劉秀想到這裡,一聲長歎。
“超脫自己,才能成就大業!”
“這金幕,確實教會了朕很多,也讓朕反省了很多。”
“真不知道,這金幕作者,究竟是一位如何神乎其神之人!”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在史思明取勝之後,他分兵四路南下,直指中原各地。】
【此時由於鄴城之敗,郭子儀被朝中李輔國等奸臣中傷,皇帝李亨將其撤職,勒令返回長安居家反省。】
【中原戰局,則交由李光弼負責指揮。】
【李光弼見史思明勢大,不得已隻能選擇撤離洛陽,將洛陽城軍民護送遷入潼關。】
畫麵之中,洛陽城外寬闊的官道上,擠滿了逃難的人群。
各種孩子的啼哭聲,以及大人臉上無助的表情,充斥在金幕之中。
一名婦女緊緊地抱著懷中繈褓,有些茫然地對著旁邊的丈夫開口。
“夫君,大唐究竟是怎麼了?”
“為什麼洛陽,總是一次又一次的遭遇劫難啊?”
聽著這婦女幾乎是哭泣一般的發問,她的夫君也是無言以對。
不僅僅是她的夫君,看到這一幕的曆朝曆代皇帝,或多或少,心中都有些觸動。
活生生的民間疾苦,撲麵而來,這種最為草根,但是又最為誠摯的畫麵,總是最能打動人的。
這名夫君一聲歎息。
“誰知道呢?隻希望這場戰亂,能夠早一些平定吧。”
【史思明雖然奪得洛陽,卻隻是一座空城,這對原本渴望再度劫掠一番的叛軍士氣造成不小打擊。】
【隨後,李光弼又率領重振旗鼓的唐軍主力,和史思明在河陽進行會戰。】
激烈的戰鬥畫麵再度出現。
但這一次,曆朝曆代的皇帝們,或許是因為見得太多了,反而變得有些麻木,心境不起一絲漣漪。
隻有貞觀世界之中的李世民嘀咕了一句。
“這一次,應該不會再輸了吧?”
隻見李光弼各種計謀迭出,將兵力占據優勢的史思明弄得灰頭土臉。
史思明暴怒之下,不斷責罰麾下將領。
叛軍將領恐懼之下,接連投降大唐官軍。
最終,在雙方的決戰日,李光弼奇兵突襲,一舉擊破河陽北側敵軍。
史思明見狀,隻能選擇率軍撤退。
緊接著,雙方又接下來永寧、莎柵等地爆發大戰。
李光弼每次都能以少勝多,積小勝為大勝。
逐漸地,戰場局勢被李光弼徹底扭轉。
看著逐漸好起來的戰局,唐初世界之中的氣氛,又一次的活躍了起來。
裴寂笑嗬嗬地開口。
“事實證明,大唐朝廷方麵的名將和士氣從來都是不缺少的。”
“隻要沒有人瞎指揮,咱們大唐一定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聽著裴寂的話,不少人都覺得很有道理。
但就在他們想要開口的時候,話到嘴邊,突然一個個表情都變得古怪,閉上嘴巴。
李淵的表情也是極其的微妙,忍不住揉了揉太陽穴。
“老裴啊,你彆說了,朕現在可能有點……呃,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總之,隻要朝廷這邊的戰局一變好,朕就覺得又要有一場大敗來了!”
裴寂啞然片刻,開口道
“這,都已經兩次了,總不至於還有第三次吧?”
【接連的勝利,讓大唐朝廷之中的樂觀氣氛又一次高漲。】
【此時作為監軍的宦官魚朝恩聽信傳言,認為叛軍將士在長久的失敗後思鄉心切,一定不會死守洛陽,便接連上書給皇帝李亨,慫恿李亨和史思明決戰。】
【李亨派人詢問李光弼的意見,李光弼非常清醒,答複道“叛軍遭遇的多是小敗,士氣尚未完全潰散,此時出兵決戰恐怕對大唐不利,不可輕敵冒進。】
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看到這一幕,臉皮頓時一緊,失聲道
“完了完了!”
群臣也是麵麵相覷。
李績忍不住開口道
“這都第三次了,不可能吧?”
李世民扶額歎息。
“誰知道這個弱智李亨到底會做出什麼事情!”
貞觀群臣提心吊膽,看著金幕。
【李亨確實是吸取了一些教訓,又派人去征求李光弼副將仆固懷恩的意見。】
【仆固懷恩早就想取代李光弼,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便堅決支持出兵決戰,希望能以此讓李亨撤掉李光弼,任命仆固懷恩為主將。】
【李亨見監軍太監和副將都覺得可戰,就派出十幾波使者不停催促李光弼出戰。】
畫麵一轉,李光弼率領浩浩蕩蕩的唐軍,抵達了洛陽城外。
這位大唐主帥的臉上明顯是無奈的表情,叮囑麾下眾將。
“發現任何情況不對都不能冒進,知道了嗎?”
眾將齊聲應是,隻有仆固懷恩在一旁不以為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李光弼下令在險要之地布陣,結果仆固懷恩公然抗命,在洛陽城外平原地區紮營布陣。】
【史思明下令在城郊丟棄大量財物,製造出叛軍棄城而逃的假象,仆固懷恩見狀立刻出擊。】
畫麵之中,仆固懷恩所部的唐軍士兵見到樹林內外都是財物之後頓時大喜,紛紛上去哄搶,原本井然有序的陣型頓時變得一片混亂。
甚至還有不少人因為搶奪財物的緣故而對自己人大打出手。
就在此時,北邙山之中,突然殺出了大量叛軍。
正忙於搶奪財物的仆固懷恩所部頓時大亂,瞬間就被殺得潰敗。
李光弼見狀大驚,竭力想要組織陣型。
不曾想,剛剛組織好的陣型,直接就被仆固懷恩所部的潰兵給衝散到了。
史思明帶著叛軍趁勢掩殺過來,唐軍頓時大敗。
【這場失敗讓唐軍損失了近萬精銳,李光弼和仆固懷恩隻能撤退到聞喜,對洛陽至關重要的河陽三城和陝州東部又一次落入叛軍掌控之中。】
看到這裡,曆朝曆代的皇帝們這一次都不震驚了。
秦始皇有些無奈地揉了揉太陽穴。
“雖然是華夏朝廷失敗,但是朕現在怎麼還有點想笑了呢?”
扶蘇“……”
大秦群臣“……”
此刻的大秦君臣,心中都充滿了無以倫比的荒謬。
終於,扶蘇忍不住開口道
“這該不會是金幕作者故意編出來的故事吧?”
不少大秦臣子也是連連附和。
“太扯了!”
“都已經犯過兩次錯誤了,怎麼還能有第三次呢?”
秦始皇瞪了扶蘇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