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變引發質變,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從最最極端的角度來說,哪怕隻是弱小如螞蟻那樣的生物,隻要擁有足夠的數量,也能殺死一隻大象。
火銃的子彈,若是論單體威力,在冷兵器時代很多東西都能超過它。
但火銃的好處就在於,它能形成一個非常驚人的數量。
任何一個能上戰場的士兵,都能人手一把。
甚至,那些輔助作戰的輔兵,一樣也能帶著火銃上前線殺敵,發揮出和正兵完全無二的威力。
幾百上千把火銃,和幾千幾萬把火銃的威力比起來,那是截然不同的。
【宋太祖趙匡胤:難怪,朕總覺得這大明既然有了火銃,就應該能橫掃天下才對。現在總算明白了,大明的火銃普及率太低了,遠遠不夠啊。】
【元世祖孛兒隻斤·忽必烈:說得對,任何兵種隻有形成一定的數量規模,才能發揮出真正的優勢。視頻裡大明的火銃兵數量還是太少了。】
像蒙古騎兵,不也一樣?
一千幾百的蒙古騎兵,無非就是在邊境打打草穀。
一萬幾千的蒙古騎兵,也就隻夠進行一場中小型戰役。
但若是有了十萬八萬的蒙古騎兵……
成吉思汗直接橫掃亞歐!
這就是量變引發的質變啊。
【宋太祖趙匡胤:所以嘛,但凡朱翊鈞這小子能把賞賜和福王還有自己享受的錢給邊軍更換武器裝備,一人一把火銃,隨隨便便都把努爾哈赤轟死了。】
看到這句話之後,朱元璋的表情頓時變得頗為古怪。
但又不得不承認,趙匡胤說的確實是事實。
康熙皇帝則嗬嗬地笑了起來。
“好好好,有朱翊鈞這種皇帝和太祖在同一個時代出現,這不是天佑大清又是什麼呢?”
胤禛則想到了另外一方麵。
“父皇,火銃絕對是將來兵器發展的優先方向,大清也不能一直指望從英國、法國等地購買火銃,工部的研發也一定得跟上才行。”
說著,胤禛忍不住瞪了一眼弘曆。
這個臭小子,就是因為火器太落後,四次緬甸之戰,被緬甸猴子打得哭爹喊娘,不知道浪費了大清多少將士的性命!
弘曆領會了胤禛眼神中的意思,下意識地縮了縮腦袋。
在這方麵,弘曆也是真不敢強嘴啊。
康熙笑嗬嗬地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