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自然,眼下從英法等國購買火銃,本來也隻不過是為了防止俄羅斯狼子野心罷了。”
“哦,對了,布裡亞特行動準備得如何了?”
布裡亞特行動,是康熙皇帝在看完了乾隆篇盤點視頻之後,和軍機處、兵部進行商議之後誕生的一個計劃。
這個計劃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其目的就是要將在《尼布楚條約》中割讓給了沙俄帝國的布裡亞特蒙古地區給奪回!
至於為什麼不是西伯利亞其他地方而是布裡亞特地區,答案也很簡單。
西伯利亞疆域雖然非常遼闊,但是真正讓一定數量百姓生存,建立城鎮的地區,其實也就是南邊的一條走廊。
布裡亞特地區就位於這條走廊的中部。
換言之,隻要拿下了布裡亞特地區,那麼在布裡亞特以東的所有西伯利亞其他地區,沙俄都無法再建立像樣的城鎮了。
即便能建立,那也屬於表麵連接本土,事實上卻是飛地的城鎮。
這樣一來,大清北方邊疆的隱患就能大大消除,再也不需要擔心黑龍江一帶遭受沙俄的覬覦了。
不過當時大清最主要的威脅還是準噶爾汗國,所以大清朝廷的工作重心都聚集在準噶爾方麵。
直到最近滅亡了初步掌控了準噶爾汗國,康熙皇帝才終於騰出手來,準備解決一下布裡亞特問題。
大清帝國可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尼布楚條約》之中吃的虧,這一次得連本帶利的拿回來!
聽到康熙的話之後,胤禛趕忙開口道:
“回皇阿瑪的話,對喀爾喀軍隊的培訓已經完成了,預計明年布裡亞特地區開春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了。”
大清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直接抄襲沙俄,采用蠶食的方式。
為了避免直接開戰,大清不會派出官方身份的人員或者軍隊。
大清的計劃是,以大清北部喀爾喀蒙古最臨近布裡亞特的車臣諸部,讓這些部落之中的蒙古人北上,去搶奪布裡亞特蒙古人的草場。
有大清朝廷的支持,喀爾喀蒙古諸部肯定能打贏布裡亞特蒙古諸部。
等蠶食到一定程度,控製了布裡亞特蒙古,這時候大清就可以用外交的方式,逼迫沙俄承認現狀。
要是不承認,那就打一仗嘛。
大清北京到布裡亞特,也就幾千裡。
沙俄莫斯科到布裡亞特,那可是足足上萬裡,距離翻了兩倍還多。
就這種距離,隻要沙俄的皇帝不是傻子,在得知大清擁有英國、法國的支持後,都會有所掂量。
至於為啥不直接全麵開戰,康熙也有自己的想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