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幅畫麵。
在東林書院成立之後,大量讚同東林書院讀書人、官員蜂擁而至。
這些人之中,大部分都是對大明朝廷體製和既得利益者非常不滿,希望能采取改革,回歸到萬曆初年那種國泰民安,國富民強的情況來。
東林書院聲勢越來越盛,很快大量朝廷之中的中低級官員也被滲透。
這開始引發了浙黨、齊黨、楚黨等得勢黨派的警惕。
之前,沈一貫和葉向高兩任首輔相互攻訐。
方從哲雖然有浙黨屬性,但和沈一貫同樣也有著非常良好的私交。
這才有了兩任首輔的妥協,以葉向高去職換取方從哲上位。
但方從哲上位之後,又引發了東林黨人的巨大不滿。
在東林黨人看來,沈一貫和葉向高就是公器私用,把大明內閣首輔的職位私相授受,這還了得?
東林黨人原本就喜歡抨擊時政,嘴皮子尖利是必然的,還有大量禦史、給事中也天然親近乃至加入了東林黨之中。
這樣一來,東林黨人立刻火力全開,各種彈劾奏折瘋狂湧入皇宮之中。
偏偏這段時間的朱翊鈞或許是因為老了,叛逆心沒有那麼重了。
這些狂噴不止的東林黨人,竟然沒有一個被朱翊鈞降罪。
這下子,東林黨頓時聲勢大振,成為大明朝堂最受矚目的黨派。
浙黨、齊黨、楚黨之中許多被邊緣化的官員們也看到了希望,覺得東林黨是明日之星,紛紛改換門庭,加入了東林黨的行列。
其中不少人頗有名氣,就比如後世聞名的錢謙益。
東林黨人至此徹底登堂入室,擁有兵部尚書王象乾,太常寺少卿丁啟浚,禮部右侍郎孫慎行等大佬,在朝堂中的實力發展之迅速,到了驚人的地步。
萬曆四十五年,六年一度的京察到來。
京察對官員進行評定審核,由評定審核結果可以決定該官員的官職升降。
故而,京察也是黨爭的最高潮。
風頭正勁的東林黨人雄心勃勃準備大乾一場,東林黨元老、吏部考功司郎中趙南星就公開聲稱:
“君子疾邪,小人報怨,皆於此時!”
麵對這種情況,一直明爭暗鬥不止的浙黨、楚黨和齊黨大為恐慌。
於是也就是在這一年,史無前例的“三黨合流”出現。
經過一番合縱連橫,東林黨人在負責京察的人選推舉中失敗。
負責京察的兩位最高負責人,分彆是來自楚黨的吏部尚書鄭繼之,和來自齊黨的河南道掌印禦史韓浚。
在這兩人的主持下,東林黨自兵部尚書王象乾以下,在朝的所有官員都遭遇了嚴厲的調查打擊。
最終,齊黨、楚黨、浙黨聯手,在這一年的京察中把東林黨人絕大部分清除出了朝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