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康伯怒氣衝衝地開口道:
“宿州雖然失敗,但這一次北伐大宋也收複了唐州、鄧州、海州和泗州四處,依舊還是勝利者。”
“既然都贏了,豈能按照之前紹興和議去做!”
湯思退卻不以為然,同樣大聲反駁:
“紹興和議就是太上皇定下的和議,是大宋最好的和議,怎麼就不能這麼做了?”
“況且眼下的情況,若不議和,金軍南下,又如之奈何?”
趙昚聽得頭疼,擺手道:
“好了好了,兩位卿家不要吵了。”
“嗯,就先按照湯卿家的意見去做吧。”
陳康伯見趙昚支持湯思退,隻能無可奈何地退下。
回到家中,這位主戰派左相越想越氣,乾脆上奏折辭官。
趙昚也覺得,既然眼下的主題是議和,留陳康伯這個主戰派的左相,的確也是過於礙手礙腳了。
於是趙昚順水推舟批準了陳康伯的議和。
但趙昚本人,也並不是一個很堅決的人。
正在四川和吳璘一起整理防務的虞允文在得知陳康伯罷相之後,趕忙寫來奏折力陳北伐的利弊,指出南宋並非不是沒有機會。
隻要好好整軍幾年,等到金國內亂爆發,南宋依舊還是有機會北伐收複故土的。
再加上張浚也多次麵見趙昚,講明了宿州之戰為何宋軍會失敗的根源。
“原來是邵宏淵這個混賬東西,害了朕的十萬大軍!”
趙昚氣憤不已,這才明白了整個北伐之所以會失敗的來龍去脈。
張浚忙道:
“陛下,如今議和固然是可以議和,但臣依舊認為,再過兩三年,北伐必然成功!”
張浚也是把自己的前途都給壓上去了。
自從嶽飛橫死,韓世忠劉錡病故之後,張浚也就成為了主戰派最有名的名將。
都已經被主戰派捧了二十多年,卻在剛剛重新成為樞密使後主導的第一次北伐中被打得灰頭土臉。
張浚的惱火可想而知。
“陛下,臣保證,隻要再給臣一次機會,若不能收複汴京,臣提頭來見陛下!”
聽到這裡,趙昚又一次被張浚打動了。
於是,趙昚打算將張浚任命為左相,取代辭職的陳康伯。
但這一次,趙昚也吸取了教訓。
之前任命的宰相史浩,就是因為沒有請示趙構,才剛剛上任就搞出了陝西吳璘大敗的事情。
所以趙昚覺得此次任命宰相,還是先請示一下趙構,讓自家父皇把把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