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對著軍須露出笑容,拱手行禮。
“有勞王孫了。”
張騫驚人的語言天賦在這個時候發揮出了作用。
軍須和之前的各國國王一樣,聽到張騫的烏孫語後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尊使竟然會說我們烏孫話?”
張騫笑嗬嗬地開口道:
“略懂。”
當年在西域,張騫也是度過了差不多兩年時光。
在那個時候,張騫平日裡最喜歡做的就是到處找各國人去學習他們的語言。
西域各國的語言其實大同小異,有點類似大漢內部各個地區的方言,主要還是在細節方麵的不同,很容易就能做到舉一反三。
這是因為西域雖然分為一個個獨立的綠洲、王國,但資源過於貧瘠。
貧瘠的資源讓西域人必須要互通有無,進行資源交換才能在這個惡劣的世界生存下去。
頻繁的交流,讓各地的語言都趨於類似,擁有許多共同點。
事實上,這種情況也不僅僅局限在西域。
戰國時代,各大諸侯國的語言基本上都是周朝雅言混合本土方言的轉化版,大差不差。
甚至不僅僅局限於華夏。
歐洲各國的語言其實也都有共通之處,讓一個西班牙人去學葡萄牙語或者法語,難度比一個中國人去學要低很多。
所以精通大月氏語的張騫,對烏孫話的掌控也不賴。
憑借著這份掌控,張騫輕而易舉地獲得了軍須的好感,兩人愉快地一路攀談,來到了一處府邸中。
張騫有些疑惑地看著麵前這處明顯頗為豪華的宅子,道:
“貴國用來招待使節的房屋都是如此華麗的嗎?”
軍須哈哈一笑,對著張騫擠了擠眼睛。
“這是鄙人的小宅,讓尊使見笑了。”
張騫這才恍然。
“原來是岑陬閣下的大宅,這才對嘛。”
“縱然在大漢,岑陬閣下的宅子也足以和關內侯相提並論了。”
軍須笑得越發開心了,順口道:
“關內侯在貴國應該也算是僅次於國王的級彆了吧?”
張騫笑道:
“那倒不是。關內侯之上還有列侯、諸侯王、太子,然後才是大漢天子。”(注:列侯本來的名稱是徹侯,因避諱劉徹改名。)
軍須臉上的笑容頓時僵硬。
在張騫身後,一名大漢官員捅了捅旁邊某個同僚的肩膀,用漢語低聲道:
“張騫大人這麼會說話,咱們該不會今晚就被打死在這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