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任何一項改革都是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劉徹的這一次當然也不例外。】
劉徹從泰山歸來後,大漢的政策的確出現了一定的轉向。
許多之前用來斂財的政策都被廢除了,主要集中在國家在軍事方麵的徭役、稅賦、口算等,也就是關乎老百姓利益的方麵。
這讓漢朝的老百姓身上原本極為沉重的壓力變輕鬆了不少。
財富是有定量的,老百姓的財富留在家裡,就說明某些人能搜刮到的財富變少了。
誰?
當然就是軍隊!
許多人有一個誤區,就是古代王朝不打仗的時候,軍隊是不耗費多少錢的。
這其實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就比如劉徹的時代,很多時候軍隊是不打仗,但是要訓練啊。
大漢可不是匈奴,平時務農戰時為兵這種事情在大漢發生不了。
為了和匈奴抗衡而培養的精銳騎兵,每年的投入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後來騎兵不足了,劉徹退而求其次繼續用錢培養弓弩手為主的步兵,同樣也需要大手筆的投入。
當劉徹廢除了諸多斂財政策,國庫收入減少,投入到軍隊這邊的金錢也就理所當然地大量減少了。
軍隊內部諸多將軍、校尉對此極為不滿。
於是許多將軍聯名上奏,希望能按照大漢人口數量,每人每年加三十錢的口賦,作為新的軍費來源。
在文官集團的強烈反對下,劉徹否決了這個提議。
幾名力主加賦的將軍直接被免去官職、爵位,隻能賦閒在家。
剩餘的將軍心中也挺慌的,可手底下這麼多兄弟都等著用錢呢。
以前朝廷的軍費嗷嗷下撥,大家大手大腳花錢都習慣了。
現在沒錢了,必須得想辦法啊。
不敢繼續上奏章加軍費的將軍們在一番商議後,找上了皇帝的錢袋子,全天下公認最會搞錢的桑弘羊。
“桑大人,現在國庫撥付下來的錢都不夠我們訓練的了!”
“桑大人,你這點錢,讓我們怎麼重新組織軍隊,怎麼防備匈奴入侵?”
“這底下的弟兄們要是因為沒錢鬨事,誰來負責?”
桑弘羊被這些軍爺搞得頭大如鬥,但又不敢得罪。
得罪文官,最多也就送幾份彈劾奏章去劉徹那。
桑弘羊這些年被彈劾的次數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對此早就免疫了。
可得罪了這些軍爺,人家是真會拔刀的!
當年李敢刺殺衛青,霍去病射殺李敢這件事情,在大漢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事可不是孤例,類似的事情在大漢內部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