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還是有人敢。
一名大臣越眾而出,恭敬開口道:
“皇上,臣以為,是時候啟用向榮作為剿匪欽差了!”
這句話一說出來,立刻就引發了不小的波瀾。
“胡鬨!”
“我朝向來以文禦武,怎麼能讓一個武人當欽差!”
“這麼多總督、巡撫,最不濟也派個提督當欽差,輪得到向榮這個武人嗎?”
和大明一樣,清朝在接受了儒家理論長久的浸淫之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以文禦武”的路線。
桂林時,主帥是鹹豐皇帝特派下去的首席軍機大臣,欽差賽尚阿。
長沙時,主帥本應是兩廣總督徐廣縉,後來因為徐廣縉遲遲不敢去就任,由湖南巡撫張亮基代為指揮。
到武昌時,同樣也是湖北巡撫常大淳作為主帥,城裡的湖北提督雙福還有城外的向榮都要受常大淳節製。
這都是以文禦武的表現。
打破這種製度,對朝廷上這些科舉出身,又或者靠著八旗血脈出身的大臣們,可一點好處都沒有。
向榮一個沒血統、沒科舉功名在身的家夥,若是將來憑借著鎮壓太平軍的功勞,實實在在地用能力上位了。
那大殿中這些大臣們該咋辦?
這種先例,是絕對絕對絕對不能開的!
然而,奏事之人依舊堅持自己的判斷。
“皇上,縱觀之前朝廷之失利,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文官不通軍事,又缺乏勇氣。”
“向榮從廣西到湖北,多次和賊寇對戰並能戰而勝之。”
“其人勇氣不乏,才能不缺,舍他其誰?”
“若今不破舊製用向榮,將來洪秀全賊寇再度做大,皇上雖欲用向榮,為時晚矣!”
最後的這句話,直接命中了鹹豐皇帝的死穴。
他一咬牙,直接拍了桌子。
“一個個都說不用向榮,那朕問你們,若再不用向榮,朕用誰?”
“用爾等去當這個欽差,來給朕剿滅這支賊寇嗎?”
麵對皇帝的厲聲喝問,在場諸多大臣紛紛低頭,如那埋沙鴕鳥一般鴉雀無聲。
鹹豐皇帝冷冷地開口道:
“傳朕旨意,即日起以向榮為欽差,全權負責剿滅洪秀全賊寇事宜。”
“再以琦善為欽差,赴江西協助兩江總督陸建瀛,自下遊攔截,以防洪秀全賊寇沿江東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