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內落針可聞,隻有一些大人輕微的呼吸聲,
作為世襲國公,勳貴頭領的鎮國公掃視四周,見那些文官都若無其事地站在那裡,發出一聲冷哼,
側身一步,來到文武中央,
他身材高大魁梧,體態端正,肩膀寬闊,給人以陣陣威嚴之感,
“陛下,靖安侯林青不日陣斬兩萬草原蠻夷,
若如此是通敵叛國,那在場的諸位大人手中無功,還是早早斬首,抄沒家財以充國庫的好。
也讓那通敵叛國之人有足夠的銀錢,多殺一些草原蠻夷。”
此話一出,文官一側的大人們都皺起眉頭,雖然這納蘭老匹夫說得有幾分道理,
但如此說話方式真是讓人討厭,不愧是臭不可聞的粗鄙丘八。
兵部都給事中年過四十,身材修長,麵容清秀,雙眸明亮如星,鼻梁挺直,一頭黑發束起,即使身穿官袍,也自得暴露幾分書生氣。
但他此刻怒目圓瞪,眼神銳利而鋒芒,看向鎮國公高聲道:
“鎮國公,若是如你所言,下官提議先斬五軍都督府之武將,一個裡通外國之人都有如此戰功,
你等大乾忠臣為何不能斬敵於草原。”
他臉上出現幾分不屑,繼續說道:“倒是在這金鑾殿之上與我等言官唇槍舌劍,莫不是鎮國軍想要棄武從文?”
鎮國公回過身來,臉上露出譏笑,伸出手指向那人的鼻子:
“好利索的嘴皮子,不愧是神憎鬼厭的言官,朝堂上有你這等人,乃是大乾之恥!!”
眼見朝堂有淪為街口鬨事之疑,光漢皇帝雖然樂見文武爭吵,但還是輕咳一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旁的黃俊馬上意會,手掌一翻,頓時一條長鞭出現,隨著他的揮手,清澈的脆響在金鑾殿內回蕩。
“靜!”
至此,鎮國公才停止了爭吵。
光漢皇帝看向兵部都給事中,問道:
“愛卿彈劾靖安侯林青,可有證據?”
按照以往管理,言官彈劾不用證據,一言而決,而後慢慢調查。
但皇帝就是如此問了,畢竟林青是皇黨,是他在京城外的重要支撐。
若是沒有了靖安軍,皇帝不知自己該如何麵對國朝之複雜局麵。
六科左事中手掌一翻,頓時出現一封奏疏,高聲道:
“陛下,此奏折便是證據。”
一旁有太監靜靜前來將奏折拿走,六科左事中開口說道:
“陛下,如今曲州多地工坊被靖安軍占領,民怨沸騰,
就連布政使司衙門都為非作歹加以配合,
不少百姓流離失所,隻能離開原籍,去往北鄉城做工。
而這些工坊所產所用也被運送到了北鄉城,雖說是為靖安軍所用,
但下官核實過具體數目,其中鹽鐵糖麻布等物資足夠十餘萬軍卒使用,
他靖安軍不過兩萬餘,要如此多的物資作甚?怕不是要與那拓跋部苟合啊!!
而且靖安侯如此所作所為,致使曲州邊軍軍資緊缺,若是那拓跋部真的打來,可能會途生變故。
陛下...如今大乾雖歌舞升平,但要時刻提防吃裡扒外之國賊啊!!”
他的聲音洪亮,聲淚俱下,甚至還低下頭來,悄然抹著眼淚,一副忠君愛國的模樣。
但他沒有發現,在他說出此事後,
朝堂九卿、五軍都督府幾位都督,甚至陛下都變得神情晦暗難明。
若是沒猜錯的話,那些軍資...是給跋山涉水的西軍準備的。
此事在朝堂之上還是絕密,不被外人知曉。
此人說出此事,難道是有人察覺到了什麼,借言官之口出言試探,達到一箭雙雕之計謀?
喜歡武神伐仙請大家收藏:()武神伐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