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水手老當益壯的身軀猛地打了一個哆嗦,肉眼可見地變得佝僂許多,他再度挪動腳步,卻不是後退,而是向前。
向著那站在船舷邊上,臉色慘白的,正在微笑招手的年輕人。
一步。
兩步。
“小心!”
身後響起覃十三聲嘶力竭的警告。
李長安縱身而來,將老水手撲倒一旁。
下一刻。
一道浪頭打過,將船舷邊的一切卷入了大海,除了那年輕人。
“左映太陽,右照太陰。”
鏡河捧法鏡急趨而出。
“魑魅魍魎,敢不現形?!”
一點雷光投映鏡麵,頓時勾起燦爛靈光。
“急急如律令!”
鏡光大明籠罩青年。
但聽得許多童聲嬉笑,青年身上血肉化作團團黑氣剝落投入漆黑海浪,仿佛以湯沃雪,鏡光下,皮減肉消,眨眼,那青年已是白骨一副。
唯餘慘白麵孔依舊微笑,身子向後傾倒,要栽落船舷。
老水手奮力掙開李長安,踉蹌著猛撲過去,將白骨搶入懷中,可馬上,骨架便散作塊塊骨片,落入海波。
風嘯雷震,怒濤在船邊高聳如山巒。
“走!”
李長安把老水手硬拽回船艙。
才關上艙門。
覃十三一拳砸在老水手臉上。
“你瘋啦?”
他第一個察覺異樣,第一個出聲提醒,太過激動,喊破了嗓子。
“虧你還是老水手,它是在誘你墜海,你難道不知?它是邪祟!”
“他是我兒子。”
老水手聲音沙啞。
他抬起頭,臉上濕漉漉的,本以為是雨水,現在才看清,原來是老淚縱橫。
“我一把老骨頭,為啥賴在船上不走?因為我兒子,就在這麼個暴雨天,就在這條船上,落到了海裡,浪一卷就沒了信兒,作了番客,連魂都叫不回去。”老水手緊緊將一枚骨片攥在心口,“我守在船上,就為了哪天,他能認出這條船,能跟著我回家!”
銅虎聽罷,一聲不吭就要推門而去。
李長安攔住他,搖了搖頭。
風高浪急,撈不回來的。
覃十三滿腔話語梗在胸口。
最終狠狠一踹船板。
“天殺的小混蛋!”
…………
海上烏雲密布,城隍府亦是愁雲慘淡。
海船離開後,十三家乘勝追擊,一麵大肆宣揚種種不利城隍府的流言蜚語,一麵日日開法會、放焰口,收取死人與活人的香火。
當然,也少不了豪擲金銀來拉攏搖擺者,封官許願來動搖堅定者。
在以往,城隍法令一出劉府便能叫闔城響應,可而今,諸坊多有陰奉陽違,甚至驅趕陰差鬼卒,連許多百姓也是麵上喏喏,背裡卻去尋得錦衣城隍庇護的無賴毛神,叫一些淫祭惡俗死灰複燃。
便是望不見天上蓮池,也能察覺青色已在加速潰敗。
黃尾看得明白,原由在於《麻衣律》太過嚴苛。錢塘人好鬼喜巫,縱使有害,也是浸進骨子裡的風俗,城隍府卻這也不行,那也不能。
要得人喜愛、求人支持,便該順其心、從其意,怎能一味嗬斥、責罰甚至喊打喊殺呢?
他提議,不若放鬆對巫俗的管製,挑選一些名頭不壞的巫師達成協作,借百姓之愚來聚斂香火。
華老卻說這是飲鴆止渴。
錢塘之弊,在於十三家無所作為,放任巫俗滋生以致邪鬼橫行。《麻衣律》雖嚴,卻是治療錢塘頑疾的一劑良方,也是城隍府的立足之本。今日退一步容易,來日想邁回來卻是千難萬難了,何況,有些事縱粉身碎骨也退不得。
府中公議,華老的威望壓倒了雜音。
黃尾失望至極。
……
十三家再接再厲,不顧臉麵,向城內諸方施予壓力。
豪商、權貴們支撐不住,雖然言辭愈發恭敬,但捐贈的銀錢物資卻越來越少,府庫漸空,一度連香社都難以維持。
黃尾又趕緊提議。
把一些不緊迫的開支暫且裁去,比如為萬年公拔毒消業的醮壇,比如對一些老弱的賑濟,把財力人力集中起來,組織香社開香會,在李長安回來之前,儘可能地維持住香火。
此言一出,立馬招致眾人反對,乃至得了許多白眼,便連秀才、大憨他們也頗多埋怨。
……
黃尾獨自尋了個酒肆買醉。
市麵上熱熱鬨鬨,時時聽著感念東城隍恩德之聲。
他聽得心煩意亂,借著醉意大吵大鬨。
忽有一人不請自來坐上酒桌。
熟悉的聲音:“借酒撒潑可不合黃大使赫赫大名。”
他黃毛一抖,頓時驚醒——吝嗇慣了,喝的是摻了水的劣酒,哪裡會醉?
麵色複雜望向來者。
“無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