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孔珂麵色自如地坐在沙發上,此時聽到楚深和的提問,那張宛如文臣最風骨不摧的麵上,神色淡泊,脊背如鬆竹挺立。
他對上楚深和錯愕恍然的眼神,沉默了幾秒。
回道“陛下,文學創作有一些藝術加工,是正常的。”
楚深和也沉默了。
一些藝術加工
一些
孔珂看見了屏幕上的這條評論,並不覺得自己曾“編纂”的“戰功”有什麼值得反思的。
他很誠懇地回憶了一番後總結“陛下,謝小將軍真乃神人,我當年編的還是有些保守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對於年僅十二初登戰場的謝小將軍來說。
哦,當年他還隻是一個小將,是隱姓埋名偷偷跟著父親去戰場長見識的。
而且,如果不是謝小將軍主動暴露了,謝將軍可能全程都沒有發現。
事情起因是在宣武七年時,謝將軍奉命率領二十萬大軍前往邊境迎敵。
卻因原本的邊境將領中了敵軍的調虎離山之計,向謝將軍傳遞了錯誤的情報。
大宣軍隊遭到伏擊。
好在謝將軍行軍途中察覺蹊蹺,將計就計,誘敵深入。
雙方大軍在為陽坡激烈廝殺。
而靈機一動的謝小將軍,虎父無犬子,膽大包天地假冒了父親謝將軍的命令,隻帶了五十人的先鋒小隊一路隱匿行蹤。
反正沒人知道這五十人是怎麼繞過敵方軍營的層層看守,也沒人知道謝小將軍是怎麼摸清了敵軍的主營地和最為重要的藏著軍糧的大後方。
五十人,神不知鬼不覺地穿插進了敵軍大本營,在月黑風高的三更半夜,一把火燒了對方的糧倉。
不僅所有人全身而退了,還在逃跑的途中設下陷阱,將追擊而來的敵軍一一獵殺。
並且偽造出了大宣主力攻打的假象,將敵軍留守大本營的“少得可憐”的五千將士嚇得丟營奔襲而逃。
謝小將軍帶著五十人繳獲了一大批敵軍糧草。
共殲敵三百餘人。
簡直是個奇跡。
算是一個大功了。
而謝將軍傳召時,才發現這個立下大功的小將居然是自己本應遠在盛京的獨子謝清時。
他也沒生氣,驚愕過後就興奮地直呼“我兒勇猛,有乃夫之風”
但還是因為謝小將軍膽大包天、假傳軍令之事給了他十軍棍。
然後在呈上報喜的奏疏中毫不客氣地將自己兒子誇了一遍。
倒不是討功,大致意思是我兒可崇拜陛下了,他這次偷偷跑出來沒有規矩,但是立下了功勞還蠻厲害的。
兩相抵過,大軍班師回朝後,陛下勿要獎賞,但能不能口頭上多誇他幾句
當時收到捷報的楚深和自然大為開懷,當即拿著奏疏拉了身邊的大臣一同閱覽,先當著幾個大臣的麵把謝小將軍誇了一遍。
欣慰大宣又多了一名神將。
現在回憶,楚深和才想起來,當時在場的大臣中,孔珂不正好就在
正好看到了第一手資料。
為他了編纂“傳言”的利器。
那什麼離譜的“血戰湘江、取敵首級、殺敵五千”,不是謝小將軍的戰功。
而是被謝將軍打得落花流水的敵軍奔逃途中遇到了同樣奔逃的原本留守大本營的將士,得知原定方向居然還有宣朝的將士埋伏。
氣急敗壞、慌不擇路地臨時轉了方向。
然後,就被收到了兒子消息的謝將軍再次包抄了。
殺敵五千,取敵首級。
也是謝將軍在那封捷報裡寫上來的,自己的戰功。
然後,孔珂看了之後,覺得這一戰正好宣揚大宣國威。
但是謝將軍本身就是聞名諸國的虎將,打勝仗也是理所應當的事。
出乎意料的是年僅十二歲的謝小將軍的初出茅廬、初露鋒芒。
他文學創作的加工之魂熊熊燃燒。
反正都是父子,也不在乎這點兒戰功是誰的了。
把謝將軍的戰功移花接木一點到謝小將軍身上,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
更能引起轟動嘛。
事實證明,他想的沒錯。
經過他的文學加工,謝小將軍天降戰神之名,比春風更快地吹遍了大宣的每個角落。
在謝將軍帶著謝小將軍班師回朝之時,謝小將軍的名聲甚至比謝將軍還要響亮。
據傳當日,盛京百姓夾道相迎。
稚子小兒當街高呼戰神哥哥,所有的閨中女子麵帶薄紗,向街上投擲著自己的香囊、手帕。
至於現在孔珂說的,當年編的還是過於保守了
心領神會,楚深和瞬間門就想到了謝小將軍後來的一場戰役。
民間門的那些說謝小將軍是天降戰神的傳言還真沒說錯。
自從十二歲第一次上戰場起,在謝清時的征戰生涯中,開創了比他父親謝將軍更輝煌、可震瞎人眼的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戰績。
在最初這個“以一敵五千”的離譜傳言過去四年後。
謝清時已經被楚深和封為了大宣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將軍,有了獨自領兵獨當一麵的資格。
彼時,謝小將軍也就十六歲。
領兵攻打周國之時,有一場“真實”戰果也名震天下的戰役。
那是一場敵我差距無比懸殊的戰役,因為周國暗地聯合了周邊的幾個小國共同對抗大宣鐵騎。
敵國聯軍五十萬,大宣隻出兵了十萬。
由謝小將軍領兵。
在大宣的援兵趕到之前,他必須死守住邊境。
然後,他再次兵行險招。
身為一個將領,帶了一個不到千人的小隊,準備深入敵軍腹地,擒賊先擒王。
反正嗯這個操作以正常行軍打仗的邏輯來看,是不能被人理解的。
但誰讓他居然真的成功了呢
居然真的如入無人之地一般,帶著小隊不知怎麼做到的連夜奔襲百餘裡,將周國將領斬於劍下。
並且俘虜了周國的一個皇子
簡直是完全不將周國放在眼裡。
咳咳,然後周國大軍就和瘋了一樣。
召集了能召集的所有軍隊,也不管前線戰事,下了死命令要追襲捉住謝小將軍。
謝小將軍在清碧峽被追上的時候,敵我力量對比,是三萬人對七百人
必輸局麵。
那天,周國的軍隊,所有人都以為即將把這個大宣的天降戰神斬於馬下。
然後,此前半個月都沒下過雨的清碧峽突然發生了山體滑坡。
正正衝向了氣勢洶洶追擊而來的周國大軍。
反倒是無奈被逼近山體側翼的大宣七百人根本沒受到衝擊。
經過“天災”的周國軍隊瞬間門損失了一半人馬。
謝小將軍則帶著剩餘的五百多人順勢逃走。
到了第二天,捷報傳回時讓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謝小將軍“腦子一熱”,看見敵軍損傷慘重,居然想要趁勝追擊,反守為攻。
這時,有一個消息跟著傳來。
周國軍隊駐紮之地,突發大火。
而且不是人為的,就是純粹的天乾物燥,再次“天災”。
謝小將軍覺得天佑我軍,不再聽勸就輕裝上陣。
本就久聞謝清時戰無不勝大名的周國大軍在連續遭遇兩次天災後,軍心潰散,簡直覺得自己再努力對抗也是無用。
周國軍兵象征性地抵抗著,在謝小將軍單槍匹馬將他們的最大首領斬於馬下之後,甚至還呼出了一口氣。
直接原地投降了。
要知道,彼時的周國軍隊其實還有大幾千人
向幾百人投降。
這場寫在史書上,會讓周國顏麵掃地的戰役,徹底成就了謝小將軍的輝煌戰果。
比起那個充滿傳說色彩的“以一敵五千”也差不多了。
甚至,這次戰役的傳言,孔珂都不需要過多加工了。
“上天庇佑”這樣的充滿著神奇卻真實的因素,徹底為謝小將軍披上了前無古人的戰神風姿。
也正是此時孔珂說他覺得自己編得還算“樸實”的原因。
楚深和與自己的翰林供奉對視了一眼,腦海中就不由想到了那個麵容猶還稚嫩、但身量已經高得像個成年人的謝小將軍每每聽到傳言緊皺的眉頭,苦惱羞恥而漲紅的臉。
謝小將軍在戰場之上令敵軍聞風喪膽。
但每每回到盛京,麵對滿朝文武,尤其是幾個文臣能將他誇出一朵花來。
再去大街上聽聽說書人和隨處的路人,完全誇大其實的口口相傳。
比如最初的以一敵五千,後來的天神之子、擁有呼風喚雨之神功,單槍匹馬敵萬軍,擁有王霸之氣讓敵軍看到他就主動投降不敢有絲毫冒犯
他飛揚的眉眼都高興不起來。
他覺得自己已經很厲害了,但是卻被傳得比他自己本人更厲害。
就感覺想要嘚瑟、討賞的心顫顫巍巍地被壓了回去,再冒不出一點頭。
誰懂啊
這種想要炫耀,但是傳說中的“我”、彆人以為的“我”實際比我更厲害了的憋屈感。
當然,作為帝王。
楚深和是少數知道真相之人,論功行賞還是一一落到了實處的。
儘管這也不妨礙他念著命宮人去民間門搜刮而來的“離譜”傳言去調侃自己的小將軍。
最離譜的是民間門的傳言越傳越廣,傳到周邊小國之後似乎是更換了個樣子
那是在大宣確實已經打贏了周國之後。
卻沒想到新年之時,除卻原周國的現首領、周邊幾個附屬小國前來進貢。
居然有幾個大宣從未接觸過、隻是戶部尚書打通了經商之路可能有所耳聞的沙漠之外的小國帶著他們當地的特產也來進貢了。
彼時大宣的滿朝文武都一頭霧水,楚深和也是摸不著頭腦,他甚至對這幾個小國的名字都沒聽過。
這幾個小國的帝王對著大宣的官員熱情友好,誠意十足。
直到在除夕晚宴上,這幾個部落的首領在看見謝小將軍的一刹那就衝了上去。
不開玩笑,如果不是為了不破壞兩國邦交,謝清時差點當眾就要拔劍自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