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壯四下打量,越看越興奮“沒想到大師兄混得這麼好,連彆墅都住上了這可比師娘那棟好看多了”
阿彪“得多少錢啊”
祥慶“起碼八位數。”
“嘶這麼貴看大師兄守著個小店,還以為賺得不多,結果住彆墅咧,那他還肯跟咱們回去嗎”
眾人一默。
三胖兒跳出來“試過才知道,也不是完全沒機會。”
“對,總要試試。”
曹豆卻暗暗搖頭。
江達早就表明了態度,不回曹家,不跟那對母子爭。
如今這棟彆墅不過是在變相告訴他們,攪和是不可能攪和的,但幾個師兄好像沒領會到,又或者自欺欺人
江扶月和江小弟聽到動靜,紛紛出了臥室,站在二樓朝客廳望去。
“姐,是三胖兒叔他們。”
“嗯。”
“為什麼以前沒見過他們呢”
江扶月“以前沒必要見。”
江小弟“那現在有必要了嗎”
“也許。”
“哦。”似懂非懂。
不一會兒,江達炒好了菜,請他們去飯廳。
六人繞過隔離牆,拐進飯廳的時候再次被眼前的華貴與精致所震撼。
那餐桌,那椅子,那吊燈,一看就不便宜。
江達“坐。”
“誒。”三胖兒訥訥點頭。
一頓飯下來,眾人食之無味。
韓韻如把幾間客房收拾出來,又給他們準備了新的洗漱用品,這才上去二樓。
不一會兒,江達也跟上來,卻在樓梯口撞見一雙兒女。
江小弟“爸爸”
江扶月斜靠在欄杆上,好整以暇,看上去像等候多時。
對上女兒打量的目光,江達一陣尬笑。
接下來,江扶月和江小弟,連帶韓韻如在內,聽到了一個相當狗血的故事
三十三年前,江達十五歲,家裡窮得揭不開鍋,初中讀完就被送去跟隔壁村的曹師傅學廚。
曹師傅本名曹大勇,祖上三代都是廚子,據說老祖宗還給末代皇帝做過吃食,而他自己則經營一家小攤檔,早上賣米粉麵,中午晚上就做炒菜。
由於味道好,分量大,生意尤其火爆。
他有個青梅竹馬的妻子,但患有小兒麻痹,腿腳不太靈活,兩人少年夫妻,感情還算不錯,就是一直沒有孩子。
江達是正經磕過拜師頭的徒弟,又生得濃眉大眼,特彆討人喜歡。
曹大勇喝了他一杯拜師茶,算是認下這孩子,連帶對江家也多有照拂。
從此,江達正式住進了曹家,跟著曹大勇從洗鍋顛勺學起,再到生火炒菜,平時也幫著師娘下地乾活、做手工,勤勤懇懇。
時間一長,夫妻倆都拿他當半個兒子看待。
那時的小飯館已經叫“曹記”了,據說是祖上傳下來的名頭,隻不過沒有正經招牌,簡單地支起一塊木板,上麵用白粉筆寫了這兩個字,下麵還附帶一份菜單,什麼熗炒腰花、鬆鼠鱖魚、拔絲土豆等等。
江達學廚的第二年是曹大勇的“貴人年”。
他像往常那樣開店營業,這天第一位上門的客人是個外地佬,操著一口不標準的普通話卻十分健談。
不過下碗麵的工夫,他就把曹大勇這小飯館的經營模式和利潤回報摸透了。
“小本生意也是生意,關鍵是怎麼由小做大。”
這天上午,曹大勇生意都不做了,半壓了卷簾門,聽這人說了許多,他覺得自己摸到了機遇。
一個月後,曹大勇拿出原本準備蓋新房的錢在鎮上賃了一處上下兩層的門麵,半個月時間裝修,“曹記”正式營業,主打地方菜。
這回,終於有了像樣的招牌。
三個月後,門店虧損,麵臨倒閉,曹大勇整夜整夜睡不著,脾氣也日漸暴躁。
彼時,江達已經學藝兩年,在後廚幫手。
他看著師父焦頭爛額的樣子,想要幫忙,卻無能為力,隻能悄咪咪用剩餘的食材做“大包圓兒”當做贈品招徠顧客。
彆說還真有衝著他這個“大包圓兒”進店的,可嘗過菜品之後,又忍不住搖頭“中規中矩,跟其他飯館沒什麼區彆。不過你這煎餅倒還挺好吃的,能不能再送我兩個”
江達這才知道原來外麵的人稱呼他們這裡的“大包圓兒”叫“煎餅”。
曹大勇無意間聽到這番評價,突然靈光一現
------題外話------
一更,三千字。
二三更一起,十二點。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