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門外。
登基大典,山呼海嘯!
無數百姓因為林蕭的即位宣言而沸騰,激動狂呼。
那聲音,震蕩中都、震蕩四野、震蕩整個天下!
直到良久!
直到禦台上的林蕭雙手虛抬,整個宮外才逐漸安靜下來。
然後,林蕭轉過頭,看向了禦台左側被鮮花簇擁的靈柩。
那靈柩自然是先帝的靈柩,今日林蕭登基,先帝靈柩從一裡外的宮牆邊移到了這裡。
此時望著先帝靈柩,林蕭再次高呼:
“先帝衍,二十四歲即位,在位十八年!”
“在位期間,先帝以收複燕雲十六州為畢生心願,嘔心瀝血,數次北伐為國!”
“宣武十六年初,幽薊故地收複!”
“宣武十七年末,雲中收複!”
“先帝在位期間,最終實現了幽雲十六州徹底歸國,實現了大夏百年大業!”
“其赫赫之功,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當為大夏曆代君王之最!”
“然,今有惡賊武驊,叛國逆施、大逆不道,拋先帝棺槨於宮外,棄棺於野,致使先帝靈體至今未能安詳皇陵,嗚呼哀哉?”
“朕今日繼位,亦當思先帝之恩,勿忘先帝為國之功,當親自送先帝歸陵,願先帝早日享西天極樂!”
“朕,當親送先帝!!”
高呼聲出,在無數人的目光下,林蕭已是大步走下禦台。
一邊行走間,他一邊退去身上的帝王冕服,露出了裡麵的裡服。
卻見,在林蕭帝王冕服的裡麵,還穿著一身窄袖束腿的乾練勁裝,上身還套著一件無袖白衣,腰間也係著白布,一副送靈的架勢。
在自己的登基大典上,林蕭竟是在冕服裡麵這樣一副穿著,頓時把此間的所有臣民都看得瞪大了眼。
而讓他們更掉眼珠子的還在後麵!
就見林蕭走下禦台後,徑直走到先帝靈柩的左前方,直接抓起早已綁在靈柩上的一截皇杠的同時,猛喝:
“眾將聽令!隨朕送先帝歸陵!!!”
“我等遵令!送先帝歸陵!!!”
一聲齊喝突然響起。
先帝靈柩兩邊,典武、張錦霖、無咎、張學禮、申虎、申豹、石誌遠等一大批平戎軍的高級將領,以及軍中百餘名高壯的軍官將校,早已列隊在此。
一聽到林蕭的命令,他們霎時齊喝,個個麵目肅嚴間,同時走到先帝靈柩兩側,與林蕭一樣,抓起了綁在靈柩上的皇杠。
然後下一刻!
“啟靈!!!”
又一聲齊喝響起。
百餘名將校軍官齊喝著同時抬起皇杠,抬起了先帝巨大的靈柩。
其中,林蕭亦是成為了這抬棺中的一員,抬在了靈柩的最前麵!
一位剛登基的帝王,竟是在為先帝抬棺!!!
這一幕,直把此間無數百姓和大臣都看呆了,現場霎時一片鴉雀無聲。
沒錯!
今日亦是先帝出殯的日子!
不過這個日子不是彆人定的,而是林蕭力排眾議定的,林蕭把先帝出殯的日子定在了自己登基的這一天!
林蕭認為,既然是登基的日子,那就是吉日,並且為了登基而移動了先帝靈柩,那就務必要一次性啟靈出殯,不能一直驚擾先帝。
對於這件事,百官雖然勸諫過林蕭不合禮製,但拗不過林蕭,隻能聽之。
所以他們此時是知道先帝今天出殯的,也早就做好了準備,並且把抬棺的粗木皇杠也早已捆綁好。
隻是,百官萬萬沒有想到,林蕭竟然會親自抬棺,這是林蕭事先從未跟他們說過的,所以此刻直把百官都看得驚呆了。
不過下一刻,有個人就立馬反應了過來,頓時氣急敗壞地跑向了林蕭,那就是在一旁主持大典的禮部尚書蔡德昌。
此外,還有一人,那就是錢宇赫!
他看到林蕭竟然抬棺,也是驚在了原地,不過看到蔡昌德奔向林蕭後,他的臉上也立馬浮現了焦急之色,一副倉皇失措地跑了過去。
而緊隨他們之後,一眾百官也頓時反應了過來,呼啦啦就湧上了前。
“陛下!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抬靈有專人,您千金聖體切不可行如此之事,這於禮不合,不是君王所為,也從未有過先例啊!”
蔡昌德率先跑到林蕭身邊,急忙出聲阻止,滿是焦急和氣急敗壞,甚至語氣都毫不客氣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