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太宗、真宗時期,有一位名震朝野的大臣,名叫張詠。他既擅長文墨,又精通武藝,更難得的是,他擁有一顆精明的經濟頭腦,智慧超群。那張詠究竟有何等智慧呢?他便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張紙錢——交子的發明者,因此,後世的人們無不尊稱他為“紙幣之父”。
這位智者的觀察力自然也是出類拔萃。某日,張詠坐鎮蜀地,閒暇之餘,他漫步於街巷,深入民間,體察民情。正值午後,陽光灑滿大地,他信步而行,卻在一戶人家的門前,意外地捕捉到了一陣異樣的哭聲。
那哭聲來自一名女子,聲音高亢而尖銳,穿透厚厚的院牆,傳到了張詠的耳中。周圍的路人或許早已習慣了這世間的悲歡離合,紛紛搖頭歎息,繼續前行,不願多管閒事。
然而,張詠卻停下了腳步,眉頭緊鎖,似乎察覺到了什麼不尋常的氣息。他轉身對身旁的人說道“這哭聲有些不對勁。”
身旁的人聞言,紛紛湊近,好奇地詢問“大人,您發現了什麼?”
張詠指著那戶人家的高牆,沉聲道“你們仔細聽,這哭聲雖然響亮,但其中卻缺乏真正的哀傷之情。隻有空洞的嚎啕,而無內心深處的悲痛,這背後必有蹊蹺。”
既然張詠已經流露出疑慮,隨行的人員自然不敢懈怠。他們迅速行動,敲門詢問情況。門扉緩緩打開,露出一位麵容憔悴、淚眼婆娑的女子。她哽咽著道出緣由,丈夫剛剛因病離世,她心中悲痛欲絕,故而哭泣不止。
張詠聽聞此事後,眉頭卻皺得更深。他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疑慮,覺得這背後似乎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於是,他指派一名官員留下,仔細盤查此事。
這位官員不敢有絲毫懈怠,他仔細檢查了死者的屍體,每一寸皮膚、每一個細節都未放過。然而,經過一番仔細勘察,他並未發現任何異常之處。
官員心中雖有疑慮,卻也隻能暫時作罷。回到家後,他忍不住向妻子傾訴起這樁蹊蹺的事情。
今日,我那位威嚴的領導竟站在寡婦的院門外,側耳聆聽牆角的動靜,神情凝重地斷言其中必有蹊蹺。我忙忙碌碌地度過了一個下午,卻始終未能發現任何端倪,就連經驗豐富的仵作也斷定死者既無中毒跡象,也無外傷痕跡。
明日,我又該如何向領導彙報呢?若領導真的弄錯了,我這個下屬又該如何開口?我心中滿是憂慮,愁緒難解。
當晚,我在妻子麵前傾訴了今日的遭遇。她靜靜地聽著,突然輕聲問道“你有沒有檢查過死者頭頂的頭發內,看是否有傷?”
我一愣,隨即恍然大悟。是啊,仵作雖然對死者的全身進行了仔細的檢查,但頭頂處因為頭發的遮掩,確實未曾仔細查看過。
那官員心中一動,立刻起身,率領眾人再次前往寡婦的家中。夜色中,燈燭高照,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死者的頭頂。官員小心翼翼地撥開死者濃密的頭發,層層深入。突然,一枚黑漆漆的大釘赫然出現在眾人眼前,它冷酷地釘在死者的頭頂上,仿佛是一個無聲的控訴。
次日,張詠聽聞此事,精神一振。他昨天隻是憑著直覺覺得不對勁,卻未曾想到真的會有如此離奇的發現。他深知,這絕非一般的案件,背後必定隱藏著深不可測的陰謀。
然而,當他聽完下屬的彙報後,心中不禁又生出了疑慮。他的下屬跟隨他已久,能力如何他心知肚明。這樣的奇案,他的下屬怎麼可能獨自解開?
於是,張詠沉聲問道“你老實告訴我,這案子你是如何破的?是不是有人相助?”
下屬聞言,倒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意思的。他自豪地笑道“大人明鑒,此案確非我一人之功。實不相瞞,是我那聰慧過人的妻子給了我關鍵性的提示。她細心地提醒我檢查死者頭頂的頭發,這才讓我發現了那枚大釘。”
下屬本以為張詠會對其妻子的智慧表示讚賞,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張詠聽完彙報後,眉頭緊鎖,沉默良久。就在下屬感到有些不安時,張詠突然開口,語氣冷冽“你妻子,定有隱情。”
下屬心中一緊,不明所以。但張詠已下令,派人將他的妻子帶回官府,進行嚴加審問。下屬無奈,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妻子被帶走。
在官府的審訊室中,張詠親自坐鎮,對下屬的妻子進行了嚴厲的審問。他追問她如何得知那如此隱秘的殺人手段,但對方始終沉默不語,拒不招供。然而,在酷刑的折磨下,她最終無法承受,隻得招服。
原來,她之所以能一猜即中,是因為她曾親手使用過這種手段。她曾殺害了自己的前夫,用的正是那根直貫入腦的黑漆漆的長釘。這個秘密讓下屬震驚不已,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妻子竟然有著如此可怕的過去。
張詠聽後,心中更是堅定了自己的判斷。他立刻派人前往前夫的墳塋之處,開棺驗屍。當棺材被打開的那一刻,眾人驚見白骨森森,而那根長釘依舊直挺挺地插在頭頂,仿佛在訴說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證據確鑿,兩名殺人犯婦無可辯駁。最終,她們被判斬刑,秋後被押赴刑場問斬。這場懸疑之旅終於揭開了真相的麵紗,但留下的卻是無儘的唏噓和感慨。
喜歡古今中外奇案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今中外奇案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