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這位在大唐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皇帝,他的形象複雜而多麵,既被讚譽為英明睿智,又被指責為糊塗昏庸。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假若他在開元盛世的離世,他無疑會被銘記為唐朝最偉大的君主。然而,曆史沒有假設,唐玄宗在位長達四十四年,是唐朝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開元年間,是唐朝的巔峰時期,國力強盛,文化繁榮。然而,就在這光輝燦爛的時代背景下,一件震驚朝野的潑天大案悄然發生,那是開元二十一年的一個秘密。
唐玄宗不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極具藝術天賦的皇帝。他對音樂的熱愛和造詣,讓戲曲界和梨園弟子們將他視為鼻祖。他精通多種樂器,無論是琵琶、二胡,還是笛子、羯鼓,他都能嫻熟演奏,技藝高超。在他的推動下,皇宮內設立了教坊,“梨園”更成為專門培養演員的地方。每當梨園弟子們合奏時,隻要有人稍有差池,他都能立刻察覺。因此,後來戲班被尊稱為“梨園”,這也是對唐玄宗音樂才華的讚譽。
正是這位熱愛藝術的皇帝,卻在某次壽宴上,卷入了一場撲朔迷離的案件。事情始於一場盛大的壽宴,那是為唐玄宗慶生的日子。宴會上,歌舞升平,歡聲笑語,然而,在這歡樂的背後,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和陰謀。一場關於權力、欲望和背叛的較量,正悄然展開……
開元二十一年九月初五,一個看似平常的日子,但整個唐朝的娛樂界卻因即將到來的千秋節而沸騰起來。這一天,是為了慶祝唐玄宗四十八歲壽辰而精心籌備的“文藝彙報演出”的預熱日。長安城內的興慶宮,作為皇宮三大宮殿群之一,此刻正成為這場盛事的中心舞台。
花萼樓,這座位於興慶宮的巍峨建築,是此次演出的主會場。在這裡演出的娛樂明星,無一不是大唐娛樂界的一線大咖,他們的名字,在長安城的每一個角落都響當當的。花萼樓的舞台,更是無數明星夢寐以求的聖地,因為隻有在這裡留下過足跡的藝人,才能被真正認定為一線演員。
大唐梨園界的頭號大明星趙無憂,就是這樣一個傳奇般的存在。前年,他還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十八線小明星,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當班的大明星有事不能出演,趙無憂臨危受命,替補上場。沒想到這一場演出,竟讓他一夜成名,從此躍居頭牌之位。今年的千秋節,主演的重任也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他的肩上。
當趙無憂的身影剛剛出現在花萼樓的舞台上,整個長安城都為之沸騰。台前人頭攢動,萬人空巷,各家粉絲擠得水泄不通,他們高舉應援手牌、橫幅,整齊劃一地振臂高呼“趙無憂!趙無憂!全力以赴推選趙無憂為本屆頭牌!”聲音震天動地,仿佛要將整個花萼樓都掀翻。
在震耳欲聾的粉絲聲浪中,簇擁著無數狂熱擁躉的台下,觀眾們終於見到了那位傳說中的男藝人。他體格敦實,肌肉發達,身材略顯肥胖,然而這絲毫未損他的風采。他兩肩各頂一根細長的竹竿,步伐矯健,仿佛風一般躍上了看台山。儘管體態略顯沉重,但他的舞步卻輕盈自如,仿佛與肥胖的身軀毫不相乾。
這不過是前奏,真正的大明星還在後麵。在粉絲們的歡呼聲中,一位俊俏的少年突然翻著十八個筋鬥驚豔登場。他足尖輕觸地麵,矯健的身影便騰空而起,在兩根竹竿之間來回穿梭,交錯向上攀爬。眨眼之間,他已登臨竿頂,而那兩根竹竿,正是那位身材肥胖的男藝人穩穩支撐著。
對,這個少年正是粉絲們望眼欲穿的趙無憂。或許有人曾誤以為會是一位美女,但眼前的少年卻以他的俊朗和技藝讓所有人為之傾倒。趙無憂雖然出道不久,卻已是大唐第一長竿戲藝人。唐人稱長竿戲藝人為“竿木家”,因此趙無憂的全稱應為“大唐第一竿木家趙無憂”。他的出現,讓整個場麵沸騰起來,也為接下來的千秋節文藝演出增添了一抹神秘而扣人心弦的色彩。
在那個時代,並無攝像頭能記錄下趙無憂的驚人技藝,我們僅能依靠文字的描述,去想象那震撼人心的場景。隻見趙無憂一腳穩穩踩在竿頂,向觀眾叉手致敬,那姿態既從容又威嚴。緊接著,他以竹竿為支點,開始了旋轉飛舞,連續翻轉筋鬥,每一次都穩穩地落在竹竿之上。這一係列的驚險動作,他做得一氣嗬成,仿佛與竹竿融為一體,技藝之高超,簡直出神入化。
趙無憂的年紀不過十六七歲,但他的技藝卻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身材修長,豐神俊朗,容貌更是一表人才,應該是大唐頭號大帥哥無疑。他的出現,仿佛給這個繁華的時代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過這次大唐皇帝李隆基千秋節的公演,趙無憂徹底奠定了他在娛樂圈中無法撼動的大咖地位。他從此一躍飛升,成為頂流偶像行列的一員。他的粉絲團、後援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無數迷弟迷妹為他瘋狂,他的每一次演出都能引起轟動,他的名字成為了大唐娛樂圈的代名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趙無憂,這個名字如今在唐朝的男明星中如雷貫耳,是當之無愧的頭牌。而在大唐的娛樂界,與趙無憂齊名的女明星則是裴大娘。儘管被冠以“大娘”之稱,但她的年紀其實並不大,這不過是人們親昵的俗稱罷了。
裴大娘,這位大唐歌壇的頭號女巨星,自從在人群中匆匆一瞥,見到了趙無憂的那一刻起,她的心便被他牢牢占據。儘管趙無憂比她小上五六歲,但這位女藝人卻對他一見傾心,無法自拔。
裴大娘的出身並不顯赫,她來自教坊藝人世家。長安城中,有兩家皇家演藝公司,人稱左教坊和右教坊。左教坊位於光宅坊,以舞蹈類藝人為主打;而右教坊則坐落在延政坊,旗下以歌唱為主,培養出了無數大唐一流明星。裴大娘便是右教坊旗下的傑出歌手。這些伶人基本上都是從小在右教坊接受培養,但淘汰率極高,能脫穎而出的無一不是精英。
裴大娘能從默默無聞中崛起,僅僅幾年時間便成為大唐歌唱界的頭號大明星,並長期穩坐c位,這足以證明她的才華與努力。她的哥哥裴承恩也是一位著名的百戲藝人,尤其擅長翻筋鬥,兄弟二人在娛樂圈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最近裴大娘的地位卻有些鬆動。左教坊推出了一位集舞蹈和唱歌於一身的雙棲大明星許和子,李隆基禦賜其藝名為“永新”。這位新星的風頭逐漸蓋過了裴大娘,雖然裴大娘依舊是一線大咖,但她的地位已經受到了不小的挑戰。
在這充滿競爭與機遇的娛樂圈中,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夢想和地位而拚搏。趙無憂與裴大娘的故事,隻是這龐大舞台上的冰山一角。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陰影下,伶人們的地位低微至極,不僅他們自身難以涉足仕途,甚至他們的後代三代內也被禁錮於官場之外。然而,這一切對於裴大娘來說,並非首要考量。身為女子,在那個時代,她本就不甚看重世俗的地位。更何況,她是皇家演藝團中無可爭議的首席歌後,享有豐厚的物質財富,金銀堆積如山,結識的權貴人物車載鬥量,隻需一聲令下,便可輕易擺平諸多事宜。這樣的生活,比起尋常百姓,何止雲泥之彆。
縱使富可敵國,女人內心的渴望終究無法用金錢填補——那便是對愛情、對家庭的向往。隨著歲月流轉,裴大娘逐漸淡出舞台中央,畢竟娛樂圈永遠追逐的是新鮮麵孔,而非舊日榮光。為此,她不得不早作籌謀。遺憾的是,裴大娘的生活與“幸福”二字始終保持著微妙的距離,症結所在,正是那千百年來困擾無數人的婚姻不幸。
裴大娘才華橫溢,事業成就斐然,然而身為古代女子,她在婚姻大事上卻無力自我主宰。更加關鍵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猶如定時炸彈般潛藏在她的生活中她早已嫁做人婦,這消息一旦泄露,無疑將成為大唐娛樂圈的重磅炸彈。原來,多年前,由其兄長裴承恩一手操辦,將她許配給同為伶人出身的竿木家侯某,看似門當戶對,實則暗藏無奈。裴大娘想要攀附書香門第的夢想已然破滅,隻能在熟悉的圈子中尋找伴侶,但她對侯某無論從外貌、技藝,乃至精神交流都深感不滿。
在裴大娘眼中,侯某幾乎一無所長。然而命運的車輪在此時轉向,她邂逅了年輕且才情出眾的趙無憂。兩人一見傾心,彼此間的情感火花瞬間點燃,深情厚意如膠似漆,仿佛命中注定的緣分讓裴大娘找到了情感的寄托,也讓趙無憂對她一往情深。
在長安城的繁華背後,裴大娘與趙無憂的情感猶如熾熱的火焰,悄然燃燒,密會次數愈發頻繁,二人的關係自然突破了界限。然而,這份禁忌的愛情宛如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隨著每一次秘密約會的累積,二人私情暴露的風險步步緊逼,長安城那些無孔不入的“探秘者”們,隻要捕捉到一絲線索,便足以成為定罪鐵證。
若真是東窗事發,裴大娘和趙無憂麵臨的不隻是輿論風暴,而是嚴厲的法律製裁。不同於現代社會明星醜聞曝光後的公關應對——發表道歉聲明、暫時息影、公開反省、甚至通過反擊前任轉移焦點等手段,在大唐的法製體係下,這些策略均如螳臂擋車,無濟於事。根據《唐律疏議》記載,不論男女,通奸行為都將麵臨至少一年半的牢獄之災,而對於有夫之婦,則加倍懲罰至兩年有期徒刑,這是鐵板釘釘的事實,不容任何辯解。
裴大娘內心深知,一旦這段禁忌之戀曝光,她與趙無憂將很可能失去一切星光熠熠的舞台生涯轉瞬即逝,身陷囹圄、名譽掃地,即使刑滿釋放,重返公眾視野的道路也將荊棘叢生。然而,與日俱增的對丈夫侯某的反感和排斥,使得她每日煎熬度日,難以忍受這束縛心靈的包辦婚姻。她內心深處期盼著掙脫枷鎖,勇敢地擁抱真愛,與趙無憂一同展翅高飛,不顧一切地追求那份屬於他們兩人的永恒幸福。隻是在這嚴苛的時代背景下,這一願望如同刀尖上的舞蹈,每一步都充滿了危險與未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恐懼、厭倦、愛意、期待和貪婪交織纏繞,在裴大娘與趙無憂心頭交織繁衍,最終滋生出一株危險的欲望之果。他們決心以極度冒險的方式擺脫侯某,從而能夠毫無顧忌地共築未來。就在他們苦尋契機之時,命運仿佛開了一個黑色玩笑,機會竟突如其來地叩響了大門。侯某突然病倒,雖然病症並不危急,卻又顯得神秘難測。憑借當時醫學水平,侯某的疾病完全可以治愈,但裴大娘與趙無憂卻心生毒計,計劃在侯某的食物中下毒,隨後對外宣稱他是遭邪祟侵襲或是醫石無效而亡,以此蒙混過關。
殺人並非兒戲,它需要極致的秘密與慎獨。但裴大娘與趙無憂或許因初次涉獵如此陰暗之事,或是在緊張情緒驅使下,竟然違背了最基本的保密原則,找來了他們在娛樂圈中的親密摯友王輔國和鄭銜山共商此事。他們之所以選擇這兩人,足見對其深厚的信任,卻忽視了王輔國和鄭銜山同時也是侯某的同鄉。麵對生死抉擇,王輔國和鄭銜山既不願協助犯罪,也無法坐視侯某無辜喪命。於是,他們選擇了迂回的方式,向另外兩位圈內朋友薛忠和王琰透露了部分信息,暗示他們應提醒侯某“倘若某夜有人送來粥食,切勿食用,否則恐有性命之虞。”
事情的發展並未遵循常理,更增添了幾分懸疑色彩。正常情況下,接到這樣警告的人必然會追問詳情,想知道是誰在圖謀不軌。但曆史記載並未留下侯某得知這一警示後的具體反應,我們無從知曉他是否因此提高了警惕,采取了防範措施。不過,謎一般的事實是,當夜確實有人送粥上門,而侯某並未食用,這說明他對此已有了某種警覺,儘管具體的覺醒過程和應對行動依舊是個謎團。
裴大娘麵對首次計劃未能奏效,遂再度策劃了一場更為冷酷的陰謀。深夜時分,她設局誘使情郎趙無憂潛入家中,意圖利用沉重的沙土袋壓住侯某,將其窒息殺害。令人費解的是,裴大娘和趙無憂為何會對鄭銜山抱有如此之高的信任,竟然請求這位圈內好友參與協助實施這般惡行。而鄭銜山出於複雜的人性糾葛,表麵答應幫忙,實際卻暗藏慈悲之心。就在行動前夜,他改變了主意,決定要拯救的是受害人侯某,而非所謂的“奸夫淫婦”。
當夜幕降臨,屋內燈光熄滅,光線晦暗不明,三人趁機行事。鄭銜山在執行任務時,故意避開侯某的口鼻部位,以免真的造成致命傷害。在混亂與恐慌之中,裴大娘和趙無憂未曾察覺鄭銜山的良苦用心。待一切安排妥當,裴大娘帶著趙無憂和鄭銜山離開了案發現場,借口說是外出排練表演需在外留宿。殊不知,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貓鼠遊戲,已在黑夜中悄然上演,而真相,正被巧妙地掩蓋在了黑暗之中。
侯某奇跡般地躲過了劫難,直到曙光初現,他才掙紮起身,驚魂未定地向官府報案。細究之下,在那個黑夜裡,沉睡中的侯某渾然不知自己已成為他人手下的目標。當他清晨在沉重的沙土袋壓迫下痛苦不堪地蘇醒過來,才發現身體被異物牢牢壓住。經過一番奮力掙紮,侯某終於挪開沙土袋,踉蹌出門尋求官府援助。
這段時間內的空白,不禁讓人揣測不已。從收到關於粥中有毒的警告,再到遭遇沙土袋壓身的驚魂一夜,侯某安然在家入睡,絲毫沒有采取防備措施,這顯示出他對可能遭受的謀害威脅並沒有太過在意,甚至是對妻子裴大娘依然保持高度信任,至少在那時還未萌生任何疑竇。透過這一係列事件,我們可以洞察到侯某對裴大娘深深的愛護,他顯然對裴大娘與趙無憂之間的隱秘戀情毫不知情,還在一片懵懂中守護著自己心中的安寧。
侯某不甘受辱,毅然決然將案件上訴至長安京兆尹府衙,這個威震京師的權威衙門一接此案,立刻雷厲風行地提審了涉案嫌疑人裴大娘和趙無憂。不出幾日,整個案件便水落石出,趙無憂與裴大娘終被繩之以法。京兆府衙依法審理,鑒於案情嚴重,參照《唐律疏議》的相關規定,原打算對犯人施以杖刑百次的重罰(該律條規定妻子毆打丈夫,判徒刑一年;若重傷丈夫,加重處罰三等;須丈夫親自起訴,方能治罪;若致死,將處以斬首之刑)。實際上,這次已是法外開恩,按照唐代法律,即便是不認定裴大娘殺夫,單憑毆打致死丈夫的罪名,亦足以讓她麵臨死刑判決。
消息不脛而走,娛樂圈眾人不明就裡,紛紛議論開來。坊間流傳的一種說法是侯某之所以能逃過一劫,是因為沙土袋意外破裂,沙土散落減輕了壓力。女藝人們之間甚至以此為談資,打趣道“日後若再製作對付丈夫的沙土袋,務必縫得牢固,不能讓它輕易破裂。”
至於裴大娘狠心欲置侯某於死地的原因,據傳是侯某在夫妻生活方麵不儘人意,故而婚後多年,裴大娘一直未能懷孕。而裴大娘之所以看上趙無憂這個年輕才俊,正是因為傳聞中趙無憂在這方麵能力超群。
事態發展至此,裴大娘原本應當感激鄭銜山,正是他在關鍵時刻的惻隱之心保住了侯某的性命,從而間接地挽救了她免受更嚴重的刑罰。然而,真正讓裴大娘脫離困境的關鍵人物卻是當朝宰相裴光庭,他作為裴大娘的忠實擁躉,得知自己的偶像身陷囹圄,毫不猶豫地插手司法程序,利用權勢將原本的杖刑一百改為繳納罰款以贖罪,這筆罰款據說是由宰相本人慷慨承擔。此舉猶如神來之筆,成功化解了裴大娘麵臨的生死危機。
至於裴大娘後續的生活狀況,史料並無詳細記載,留下了些許懸念。然而趙無憂的命運卻有確切記錄時光流轉至唐玄宗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天下陷入動蕩不安。次年,即公元756年,趁朝廷疲於應付安史之亂之際,北方的奚、契丹等部族乘虛而入,侵犯幽州。此時,趙無憂展現出英勇擔當的一麵,毅然投身軍旅,加入抵抗外侮的行列,可惜最終壯烈犧牲在了幽州城北的江水河畔。
喜歡古今中外奇案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今中外奇案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