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刺殺宰相_古今中外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9章 刺殺宰相(1 / 1)

大唐元和十年,即公元815年的一個清晨,拂曉的微光照亮了長安城的輪廓,伴隨著報曉的晨鼓聲,大唐帝國的宰相武元衡騎馬踏出了靖安坊的東門,隨從仆役簇擁著他,沿著連接啟夏門與興安門的寬闊大道——這條長達一千米、寬約一百三十多步的南北大街左側徐徐前行,目的地是巍峨的大明宮,那裡即將舉行例行朝會。

正當武元衡一行人剛剛跨出坊門,周遭尚沉浸在黎明前的薄暗之中,一道低沉的命令陡然響起“熄滅燈火!”

瞬息之間,宰相府衛士手中的燈籠猝不及防地被隱藏在暗處射來的箭矢射滅,幾名仆役及衛士也倒在了箭雨之下。緊接著,幾個黑影疾如閃電般衝出暗處,其中幾人與剩餘的侍衛激烈搏鬥,一名刺客徑直撲向了武元衡。一輪突如其來的箭矢攻擊中,武元衡的肩頭不幸中箭,這位既是著名詩人又是力主削藩政策的大唐宰相此刻在馬上身形晃動,生命垂危。

這批刺客行動有序,冷靜凶悍,其中襲擊武元衡的刺客尤為狡猾,他先是一棒重重擊中武元衡的左腿,使其劇痛之下無法下馬自救,徹底喪失反抗之力。接著,刺客從容地牽著武元衡的馬向前走了幾步,確認同夥已成功擊潰周圍的侍衛與仆役後,才果斷地將宰相拽下馬來。他鎮定自若地割下了武元衡的頭顱,隨即吹了一聲悠長的口哨,與其他刺客一起,消失在了即將破曉的黑暗中,留給世人一樁震驚朝野的刺殺懸案。

當天早晨,當武元衡的貼身仆人和侍衛膽戰心驚地返回案發現場時,映入眼簾的僅是一具身著宰相華服、頭顱已被殘忍割去的軀體。那位中唐赫赫有名、兼具文采與政績的狀元宰相武元衡,在通往皇城大明宮的路上,在象征權力核心的帝都長安大街上,遭到暗算,暴斃街頭,終結了他57歲的輝煌人生。

幾乎在同一刻,武元衡的政治盟友、同樣主張削弱藩鎮、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臣裴度,正從長安通化裡的寓所策馬前往皇宮上朝。不料,潛藏已久的刺客驟然現身,直撲向裴度,連刺三劍第一劍精準地切斷了他的靴帶;第二劍在裴度倉惶逃脫時,雖刺中其背部,幸而僅是穿透衣物,並未深入肌膚;此次襲擊的刺客似乎孤身一人,卻窮追不舍,第三劍直指裴度頭部。

裴度被擊落馬下,幸好頭上佩戴的厚重氈帽減緩了劍刃衝擊,因此傷勢不重。他棄馬疾奔,刺客仍緊隨其後,誓要取他性命。關鍵時刻,隨從王義挺身而出,從背後緊緊抱住刺客,用自己的身軀擋住劍鋒,結果王義的右手被刺客無情斬斷。趁著混亂,裴度滾跌進路邊的溝渠中,屏息裝死。刺客走近查看,誤認為他已經喪命,加之周圍已有民眾被動靜吸引,隻得悻悻然撤離現場。

值勤的捕快迅速將宰相被刺的消息傳遞開來,直至朝廷中樞,聞此噩耗,滿朝文武皆麵色蒼白,驚駭不已。不久,連九五之尊的皇帝陛下也獲知了這一震動朝野的突發事件。眾人心知肚明,武元衡與裴度接連遭受刺殺,必與其力主征討淮西藩鎮吳元濟的堅定立場有關。矛頭紛紛指向了堅決抵製中央出兵的成德鎮節度使王承宗和淄青鎮節度使李師道等地方豪強。京城內外頓時籠罩在一片恐慌之中,那些原本按時上朝的達官顯貴們,此刻都戰戰兢兢地等待天色大亮後再出門。

唐憲宗端坐在龍椅之上,翹首企盼百官前來早朝,可直至午時,朝堂之上仍舊稀稀落落,未見全體官員到位。

憲宗皇帝緊急召集公卿大臣召開緊急朝會,並特許他們攜帶家丁持械護衛,其餘的宰相更是由宮廷禁軍嚴密保護出行,途徑各坊市,禁軍一一展開地毯式搜查,使得整座長安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緊張氣氛。

朝中有人建議為了安撫恒、鄆等藩鎮的情緒,應暫時罷免裴度的官職以示妥協,對此,唐憲宗怒不可遏“若罷黜裴度,豈不是讓奸佞之計得逞?朝廷綱紀豈能因此瓦解?”僅僅三日後,裴度雖然傷口未愈,但他仍堅持帶傷上朝。見狀,唐憲宗即刻頒下聖旨,任命裴度擔任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重要職務,要求他延續武元衡的遺誌,堅定推行討伐淮西吳元濟的政策,將打擊藩鎮割據的鬥爭推向高潮。

唐憲宗為痛失賢相武元衡悲痛萬分,親自下詔追贈武元衡為司徒,諡號“忠湣”,以表彰其忠誠與功績。同時,憲宗怒火中燒,雷霆出擊,頒布詔令要求長安全城內外進行地毯式搜捕,宣布凡能斬獲刺客首級者,朝廷將給予一萬貫銅錢的巨額賞金,並賜予五品官職;如有包庇藏匿刺客之人,將以全家問罪,滿門抄斬。皇帝更是下令在東西兩大市場醒目位置擺放那一萬貫賞金,鼓勵市民積極舉報,一旦有效線索,即可即時領取獎賞。

與此同時,長安城各城門口加強盤查力度,對所有身材魁梧、衣著打扮奇特、言語帶有燕趙一帶口音的過往行人,一律先行拘捕審查。而那批刺客膽大妄為至極,竟公然將恐嚇信扔到長安各府縣衙門和城門守軍之處,上麵寫著“勿逼我,我先殺爾。”言下之意是警告官方,不要過分逼迫他們,否則他們會先下手為強,對相關人員下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讓負責抓捕的衙役捕快以及禁軍士兵大為震驚,他們從未遇到過如此囂張跋扈的歹徒,一時之間人人自危,導致追捕行動效率大打折扣,進展頗為緩慢。

詩人白居易恰巧親身經曆了那驚心動魄的一幕,他在上朝途中親眼目睹了武元衡遇刺的悲慘情景。武元衡與他不僅曾詩詞唱酬,共享文壇之美譽,還一同傾慕當時才女詩人薛濤,兩人既是政壇同僚,又是文學上的朋友,私下裡還有那麼一層微妙的情敵關係。深受觸動的白居易,胸中激蕩著正義的怒火,旋即向唐憲宗遞交了一份緊急奏折,懇請朝廷速速捉拿凶手,以慰武元衡在天之靈。然而,白居易的仗義執言並未得到其他高位宰輔的認可,他們以白居易身為“太子左讚善大夫”的閒職,指責其“越職言事”。於是,他們聯名上奏請求憲宗罷免白居易的職位。正值焦慮不安的憲宗皇帝無意糾纏於文人間的紛爭,便找個理由將白居易貶謫至江州。

數日之後,左神策將軍王士則與左威衛將軍王士平調動兵馬,突襲了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在京都長安設立的進奏院,逮捕了包括成德軍兵士張晏在內的十八名嫌疑犯,聲稱他們是奉王承宗之命刺殺武元衡。憲宗聞訊,即刻下令拘捕張晏等人,並指令京兆尹裴武與監察禦史陳中師等徹查此案。陳中師等人對張晏等嚴刑拷問,十八人均被迫認罪,聲稱他們就是殺害武元衡的凶手。然而,刑部尚書、同平章事張弘靖心生疑竇,覺得供詞疑點重重,於是多次向憲宗諫言,請求進一步核實調查。

此刻,唐憲宗已無暇細究案情,為了朝廷尊嚴和安定民心,在六月二十八日下達了殘酷的命令,將張晏等五人斬首示眾,並處決了其同黨十四人。朝廷同時宣布與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斷交,暫時擱置對他的征討。

但實際上,真凶仍未落網,王承宗堅稱自己與此案無關。

進入八月,東都洛陽發生了一場風波,唐軍成功抓獲了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麾下的訾嘉珍、門察以及一位名叫嵩山圓靜的謀士。圓靜和尚已年逾八十,曾是安史之亂叛軍的一員悍將,勇猛異常。被捕時,唐軍大力士試圖打斷他的腿骨,卻未能如願。老和尚圓靜譏諷道“你們這群廢物,連老頭子的腿都打不斷,算什麼勇士!”隨後他自行折斷腿骨,臨死前哀歎“唉,沒能看到洛陽城血流成河,真是遺憾!”

這位老邁而凶悍的和尚,作為安史之亂遺留下來的頑固分子,對唐朝懷有刻骨的仇恨。被捕的李師道部下訾嘉珍、門察等,一聽姓名就知道他們多半來自胡族。經過對這群凶殘至極、對唐朝廷恨之入骨的囚犯反複審訊,朝廷最終查明,正是訾嘉珍和門察暗殺了武元衡,背後的主使者則是具有高麗血統的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在武元衡和裴度強烈支持討伐淮西之際,李師道的幕僚們認為“皇上一心想要征討蔡州,就是因為有武元衡的支持。如果我們能秘密除去武元衡,其他宰相便不敢再推動討伐蔡州,轉而會勸說皇上停止軍事行動。”於是,李師道便策劃了刺殺武元衡和其他主戰派大臣的行動,意圖挽救蔡州的困境。

當時被捕的洛陽一夥人,不過是參與刺殺行動的一部分成員,更多的刺客已經逃回了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的地盤。而在長安被錯抓的王承宗部下士兵,他們的冤屈也隨之被淹沒在曆史的塵埃中。

幾年後,李師道部下的大將劉悟發動叛變,攻克城池,迫使李師道躲入茅廁,最終被擒並被斬首示眾,其首級被傳送至京師。

喜歡古今中外奇案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今中外奇案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孤女謀嫁 荒誕權柄:我用華麗演出戲謔規則 聽懂植物心聲,我直播看診爆紅全網 萬國爭鋒:北莽!北莽! 一念神,一念魔 洪荒:我在闡教做教主 網癮宅男綁定星際戰鬥係統 人在鬥羅,最強輔助 容家那個病秧子,有點毒 冷王,你家王妃是絕世神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