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昌帝朱常洛的後宮中,兩位選侍“東李”與“西李”如影隨形,她們雖然位列眾多皇後、皇貴妃、貴妃、嬪等妃子之下,卻各自懷揣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在這充滿陰謀與權謀的宮廷深處,她們的存在,仿佛兩顆即將引爆的定時炸彈。
天啟帝朱由校的母親在生下他後,便匆匆離世,留下了朱由校和他同父異母的弟弟朱由檢,這兩個孤苦無依的皇子被托付給了西李選侍照管。西李選侍並非出於善心,她看中的是這兩個皇子背後的權力與地位。為了牢牢控製朱由校,她甚至要求與他同居一宮,將這位年輕的皇子完全置於自己的掌控之下。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啟帝朱由校心中的怒火與不滿日益積聚。他曾在私下裡痛斥“選侍淩毆聖母,因致崩逝”,言辭之中充滿了對西李選侍的怨恨。他甚至說“選侍侮慢淩虐,朕晝夜涕泣”,可見西李選侍的所作所為已經觸及了他的底線。
泰昌帝即位後,朱由校和西李選侍隨之移居乾清宮。此時的西李選侍得寵於泰昌帝,她的地位水漲船高,泰昌帝甚至打算將她由選侍封為皇貴妃。然而,西李選侍的野心遠不止於此,她要求封為皇後,這一舉動無疑在後宮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在這場權力與欲望的較量中,每個人都懷揣著自己的目的與秘密。朱由校心中的怒火何時會爆發?西李選侍的野心又將如何收場?在這充滿懸疑與未知的後宮中,一場關於權力與欲望的較量正在悄然展開。
萬曆四十八年,那是一個風雲變幻的夏日,七月至九月一日,短短兩個月間,萬曆帝與泰昌帝相繼離世,如同兩顆璀璨的星辰驟然墜落,國家的命運懸於一線。新帝即位之事,成為了朝野上下,乃至整個天下矚目的焦點。
天啟帝朱由校,他的童年並不如人們想象中的那般光鮮。他的父親泰昌帝在萬曆帝眼中並不受寵,因此,朱由校自幼也備受冷落。直到萬曆帝臨終前,才留下遺囑,將他冊立為皇太孫,似乎是在為這個落寞的皇子指明了一條道路。
朱由校的母親王才人,雖地位高於李選侍,卻因李選侍受寵於萬曆帝,而飽受其淩辱。王才人在臨終前,留下遺言“我與西李有仇,負恨難伸。”這句話如同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了朱由校年幼的心頭。
朱由校從小便飽受李選侍的“侮慢淩虐”,那些日子,他終日以淚洗麵,恐懼與無助交織在他的心頭。李選侍的陰影如同一個無形的枷鎖,束縛著他的心靈,讓他形成了懼怕李選侍的軟弱性格。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大明王朝的天穹驟然暗淡,萬曆帝駕崩,太子朱常洛匆匆即位,即為明光宗泰昌帝。然而,泰昌帝的皇位尚未坐穩,宮廷深處已是暗流湧動。
泰昌帝即位後,其子朱由校與李選侍一同遷往乾清宮。然而,一月之後,泰昌帝也匆匆離世,留下了一個風雨飄搖的朝廷。李選侍借此機會,控製了乾清宮,與權臣李進忠(後改名魏忠賢)密謀,企圖挾持朱由校,爭奪皇太後的地位,從而把持朝政。這一舉動立即引發了朝臣們的強烈反對。
在泰昌帝駕崩的當日,楊漣、劉一燝等朝臣心急如焚,直奔乾清宮,要求哭臨泰昌帝,並請求麵見皇長子朱由校,商議繼位事宜。然而,他們卻遭到了李選侍的阻攔。經過大臣們的激烈力爭,李選侍才勉強同意讓朱由校與他們見麵。楊漣、劉一燝等人一見朱由校,立即叩首山呼萬歲,並護送他離開乾清宮,前往文華殿接受群臣的禮拜。最終,決定在本月六日(即16101novel.com年九月初六)舉行登基大典。
為了確保朱由校的安全,朝臣們暫時將他安排在太子宮居住,並指派太監王安負責保護。李選侍挾持朱由校的計劃落空後,又提出要求,凡大臣的奏章,必須先交由她過目,再呈交給朱由校。這一無理要求立即遭到了朝臣們的強烈反對。
朝臣們紛紛要求李選侍移出乾清宮,遷居噦鸞宮。然而,李選侍卻拒絕了這一要求。她甚至進一步提出,必須先封自己為皇太後,再讓朱由校即位。這一要求同樣遭到了大臣們的堅決拒絕,宮廷內的矛盾日益激化。
乾清宮的登基大典的鐘聲即將敲響,然而朱由校的新帝之路卻並非一帆風順。隨著大典日期的逼近,李選侍卻遲遲未有移宮之意,甚至傳出風聲,有意繼續拖延遷出乾清宮的時間。
內閣的諸大臣們焦急地站在乾清宮門外,他們的目光中充滿了對李選侍的催促與不滿。而朱由校的東宮伴讀太監王安,則在乾清宮內與李選侍展開了激烈的較量。
李選侍無奈至極,她懷抱著自己親生的八公主,麵對著眼前的重重壓力,最終隻得倉皇離開乾清宮,移居至仁壽宮內的噦鸞宮。她的臉上寫滿了不甘與失落,但她知道,自己爭當皇太後、把持朝政的野心,在這一刻已經成為了泡影。
終於,在九月六日這一天,朱由校禦奉天門,莊嚴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他改年號為天啟,這一年,成為了天啟元年。曆史的長河中,這一刻被永遠地銘記了下來,而李選侍的野心,也在這場權力的較量中,化為了虛無。
儘管李選侍已經“移宮”,但權力的鬥爭卻像一團暗火,在宮廷深處繼續燃燒。在“移宮”之後的數日,噦鸞宮突然火光衝天,人們驚慌失措地四處奔逃。經過一番奮力的搶救,李選侍和她的女兒才驚險地從火海中逃出,但她們的臉上都留下了驚恐與無助的痕跡。
就在此時,反對移宮的官員們開始散播謠言,聲稱李選侍已經自縊身亡,她的女兒也投井自儘。他們四處傳播著“皇八妹入井誰憐,未亡人雉經莫訴”的悲戚詞句,將矛頭直指朱由校,指責他違背了孝悌之道,對母妃不敬。
朱由校麵臨著巨大的壓力,但他並未被謠言所動搖。在楊漣等人的堅定支持下,他毅然站出來批駁了這些無稽之談。他鄭重地宣布“朕已下令停止李選侍的封號,以慰藉聖母在天之靈。朕將厚養李選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爾等諸臣,當能體察朕心,勿再輕信謠言,擾亂朝綱。”
此言一出,宮廷內的氛圍頓時變得凝重而肅穆。那些原本喧囂的謠言,也在朱由校的堅定態度麵前逐漸消散。至此,“移宮”風波才算暫時告一段落,但宮廷深處的暗流依舊湧動,未來的路還充滿了未知與挑戰。
喜歡古今中外奇案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今中外奇案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