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
鄧艾這策論,就是李憂的主意,是他讓劉禪找到鄧艾,讓他結合西涼的實際情況,寫出一篇和水利屯田相關的策論文章來,其目的,就是送到法正的手中,並引起法正的興趣,
隻不過,
雖說李憂有這個小心思,但卻並沒有在文章上做什麼手腳,那文章,都是鄧艾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誠然,這會讓他的文筆稍顯稚嫩,但就像法正自己說的,一個人能否在治理民生上有所作為,不是看他能不能寫出好文章,而是要看他有沒有真正得利於民的好點子!
而鄧艾,
顯然是不缺乏這一點的,
其實對於李憂來說,他還是更希望鄧艾能夠朝著文臣的方向去發展,
誠然,不管是哪本史書上對鄧艾的評價,都少不了文武全才,深諳兵法類似的評價,但李憂確實知道,眼下的大漢,武將方麵的人才絕對是溢出的,不弱於演義中完全體的鄧艾並比他能打的武將比比皆是,說句實在的,有的時候一仗打起來,武將都得挑著用!
而相反的是,能夠真正在民生上有才能的文臣,卻並不多見,尤其是像鄧艾這種在水利方麵有著獨到天賦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縱觀鄧艾的履曆,先不說他編著治水要術《濟河論》,就單論他開廣漕渠,引河入汴,灌溉淮北農田,不管是他擔任城陽太守、還是汝南太守,其所到之處皆是荒地開辟,糧草豐收這一點,就不是一般人能夠比得上的!
當然了,
在這方麵,李憂也不會強人所難,若是那鄧艾真的想當一個縱橫沙場的將軍,法正也不會教不了他,要知道,人家法正本來就最擅長奇謀一道,隻不過是最近一直留在雲南,才沒有機會施展什麼奇謀,有他在,不管鄧艾日後是想治民還是治軍,法正都不會誤人子弟就是了!
而在見到這策論之後,法正也難擋其愛才之心,
畢竟西涼需要屯田水利,難道南中就不需要了?
或者應該說,相比與市場乾旱的西涼,瘴氣毒蟲遍地滋生的南中,更需要水利設施的建設,這才是法正立刻答應收鄧艾為徒的真正原因,
而眼見萬事俱備的李憂,第二天便帶著法正去親自見了鄧艾,
說句實在的,
雲南侯這種師父,可不是誰想拜就能拜的,現在的鄧艾,就算再有天賦,也不過是個孩童,被法正三兩句話就直接忽悠瘸了,蹦著高的要拜法正為師,攔都攔不住,
不過這也是理所應當,
法正是什麼閱曆,糊弄一個小孩不是輕而易舉,很快,小鄧艾就完成了拜師儀式,並和法正約定,隻要西涼事畢,就和法正一同去往南中曆練!
而在這件事搞定之後,
劉禪去往西涼的計劃,也被提上了日程!
沒辦法,雖說治理民生這事無法爭一朝一夕之長短,但人家董昭怎麼說都已經到了蜀地,他們這兒要是還不動身,被落下太多進度,可不是什麼好受的事!
平原城外,
包括劉備在內,幾乎所有人都在此處,準備送劉禪這一程,畢竟人家不管怎麼說,也是代表整個劉備陣營去和曹操交手的,若是連送也不送,未免也太不像話了!
“父親,師父,諸位先生!”,
劉禪看著出來送他的一眾人等,恭恭敬敬的拱了拱手,
“就送到這裡便可,接下來的路,禪兒自己走就行了!”,
“你這孩子,我們不也是不放心你嘛!”,
劉備有些埋怨的上前一步,雙手搭在劉禪肩膀,心裡明顯有些感慨,
“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雖說也在習武練藝,但可沒有你這肩抗大局的本事,禪兒,這次西涼之行,我相信你,肯定也能做出一番成績,”,
“父親現在對你唯一的期望,就是希望你能戒驕戒躁,便再也沒有其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