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驍騎!
蒙武看了看那偏將,小聲說道“此人乃丞相王綰一族族中胞弟,王亥。”
蒙武是老將,帶兵領軍經驗豐富,一下意識到了李信想要乾什麼,正想開口說話。但李信猛然抽出身邊蒙武腰中利劍,劍鋒破空聲響起,一切事發突然,蒙武失色大喊“李將軍萬萬不可……”
但是話音未落,就聽“哢嚓”一聲悶響,王亥的脖頸應聲而斷,大好頭顱掉落地麵,一股熱血從他脖頸處噴向天空,屍首重重的倒在雪地之上。
李信一頭一臉的血汙,右手持劍,左手抓住王亥頭發,把王亥臨死時瞪大雙目驚恐的頭顱高高舉起,宛若魔神怒目視向眾人,一字一頓“敢動搖軍心者,如同王亥,就地格殺!!!”
蒙武眼前一黑,險些昏厥。
本來吃了敗仗就難逃責罰,現在李信又當眾斬殺當今丞相王綰的族中胞弟,再無回旋的餘地,就算大王不計前嫌,但是王綰肯定要李信償命!
這可是當朝丞相的胞弟……
眾皆駭然,雞皮疙瘩起了一身,噤若寒蟬,除了呼嘯過的北風,一時間寂靜極了,仿佛此時一根針掉落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李信出身軍伍,又熟讀史書,知曉軍心渙散之時,殺人立威效果最為顯著,尤其是這種軍中背後有官宦勢力的偏將。
將軍在外,誰也管不著,彆說是一個丞相家的親戚,就是王綰親自站在這裡,狗嘴裡說出這番話來,李信也敢殺!此時王亥會死,隻怪他話多,自取死路。
眾人雖然已經安靜下來,但依然麵帶難色。
立軍威易;振軍心難。
李信看到這一幕,心中又有了主意,抹了抹臉上的還未涼的人血,抱拳朝著南邊大秦鹹陽宮的方向拱了拱手,麵色凝重“我本出身微末,蒙大王不嫌我年少張狂。癸未年,允我領兵六萬,兵出太原、雲中,同王翦一起一舉攻破趙國邯鄲,俘獲趙王遷。趙國大大小小一十六役,我身先士卒一往無前,從未後退過半步,胸口,腰背各中刀劍六處,險些喪命。”
李信嘩啦一聲撕開胸口,露出胸膛,胸口刀疤箭孔觸目驚心,蒙武等人看在眼中,也倒吸一口冷氣。尤其是蒙武,這一役他雖然沒有參加,但是詳情細末是熟知的。
趙國乃軍事強國,前有名將廉頗,後有良將李牧。
若非趙王遷昏庸,中了李斯的反間計,聽信讒言殺了趙國唯一可以賴以支撐危局的李牧,自毀城牆,秦伐趙斷斷續續一共用十年的光景恐怕還會延長,可見其艱難,期間還發生了疫病,死的人更是不計其數。
麵前的士卒有一半是參加過的滅趙之役的,此時聽到李信的描述,神情恍然,心中有些動搖,是啊,那時候死的人,漫山遍野,人都已經吃草根了,那麼難都挺過來了……
李信見眾人麵色有改觀,不願放棄,繼續說道“乙亥年,大王讓我領兵八萬大舉攻燕,在易水之西,趁著燕代聯軍尚未站穩腳跟,以寡敵眾,擊潰燕代聯軍,隻折損三千兵馬。王翦就在我身後部,他打著算盤,按兵不動。古語有雲,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我臨時決計乘勝追擊,從魚陽郡殺至右北平郡,一口氣也不敢停歇,連戰三月,攻破燕都薊城,半條腿差點被燕軍留在遼東!”
他嘩啦一聲,又撕開左腿的褲腿,一條宛若蛇紋一樣的傷痕,從小腿處一路蜿蜒到大腿內側,眾人看到皆是心驚膽寒。
“即便如此,我騎戰馬一路追擊到衍水,燕王喜害怕了,獻出了太子丹的人頭與我求和,苟延殘喘逃到了遼東稱王。若不是大王知道我傷重,命人強行把我抬回去,我勢必攻取遼東,取燕王喜的人頭祭旗!!!”
一件件,一樁樁的戰役說下來,李信也是熱淚滾滾,哽咽道“等我歸家,大王親自到我榻前,撫身上的傷口,讚我勇武,如同在世白起。我哭的像條狗似的,說大王謬讚,我一往無前,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威名,而是為了那些戰死在燕地的將士!我帶著八萬秦家子弟兵出征燕國,最後隻有一半的將士跟著我活著回來了,我心裡不甘啊!他們都有家人,有的初為人父,有的家中尚有老母病父,是我李信對不起他們啊!……”
說到這裡,李信已經是以淚洗麵,哪怕是見慣了生死,已經麻木不仁的將士們,這會被勾起了思鄉之情,一群鐵漢也已經哭的泣不成聲,黯然神傷。
“這次我帶著二十萬人出來,現在隻餘這寥寥數人,與其回去無顏麵對父老,受王綰之流恥笑,不如奮力一搏!不殺昌平君,不斬下項燕人頭,我即便死了,怎麼能夠麵對死去的二十萬將士?!!”
如果說剛開始,李信還隻是為了穩定軍心,但後麵也是動了真情,把拳頭發狠似鑽的皮肉發白,指甲深陷進掌心肉裡,留下了滴滴鮮血也毫無察覺。
他腦海裡想起了他在現代世界裡為國犧牲的將士,他帶過的兵,雖然人和時空不同,但是這份感情是相同的,沒有參雜半點水分。
世人皆知李信年輕勇武,但是平時他話並不多,平日裡行徑也是莽夫行徑,除了會用拳頭用刀劍解決問題以外,其他不足道也。
蒙武與李信相熟,也最了解他的脾性。
但今天看見李信聲情並茂,慷慨陳詞,說的蒙武等將士都熱淚盈眶。蒙武一邊哭,一邊想,李信除了將才,什麼時候還有了如此口若懸河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