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時候就按照這個計劃打過去,也許戰爭結果真的會有變化。
因為這個時候日軍雖然叫囂,但它兵力不足,彆忘了,平津會戰剛過去11天,它的大規模兵團調動還沒完成。
此刻日本的戰艦集結了31艘,海軍陸戰隊員集結到5000人,還有一些日僑雜牌,單靠這些兵力要想征服偌大的上海,不可能。
日本海軍大臣米內光政,在內閣會議提議:必須向上海派遣陸軍部隊,否則單憑海軍陸戰隊,無法占領上海。
陸軍大臣杉山元同意了米內光政的要求,但同時也強調,陸軍增援需要時間,至少20天,也就是9月初,才能到達上海。
也就是說從8月11號,到9月初,這20天,日軍要謹慎行事,儘量不要發生大衝突。
對於中國軍隊來說,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如果此刻果斷出擊,情況或許大有改觀。
但曆史不能假設。
當張治中的精銳部隊到達預定地點後,立馬給蔣介石致電:13日淩晨,我軍可向日寇發動攻擊。
千鈞一發之際,令人費解的一幕再次出現。
老蔣突然叫停張治中的進攻命令,要求部隊原地待命。
原來日軍為了贏得時間,聯合上海租界各國領事館,向中方提出要求:希望中日兩國24小時內不要開戰,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緊張局勢。
又重現了不久前日寇進攻平津的那一幕。
緩兵之計。
老蔣當時還怒罵宋哲元糊塗,現在他自己也糊塗了,本著“不擴大衝突”的原則,竟然鬼使神差地同意了這一要求。
日軍趁著這個時機,快速部署兵力,至13日中午,日軍海軍陸戰隊已全部進入陣地待戰。
張治中此刻再想發動突襲,已經來不及了。
氣得要吐血了。
13日下午四點,日本海軍陸戰隊第三大隊反而對88師突然發起進攻,化被動為主動了。
戰鬥持續到晚上9點,雙方未分勝負。
張治中氣得啪啪拍桌子:本來是我方主動,結果讓對方先抄了一把,錯失良機!
老蔣這個時候也反應過來了:壞了,中計了!
立馬將上海守軍整編為兩個集團軍:第8集團軍、第9集團軍。
第8集團軍總司令為張發奎,第9集團軍總司令為張治中。
第9集團軍的任務是:在日本陸軍部隊到達上海前,摧毀虹口和楊樹浦駐地的日軍。
第8集團軍的任務是:配合第9集團軍殲滅日軍,同時警戒杭州灣北岸,防止日軍從此登陸。
8月14日,大戰開始。
中國空軍在前敵總指揮周至柔的指揮下,率先出動,對日寇機場、軍械庫、前沿陣地、軍艦進行轟炸。
兩軍展開激烈空戰。
空軍第四大隊隊長高誌航率領27架飛機,擊落3架日本戰機,重創1架,重創的這一架飛回去後,當場報廢了,等於是擊毀4架日寇戰機。
而中方,27架飛機,無一被擊落,均安全返航。
這是中國空戰史上的首次勝利,極大地振奮了國人的士氣。
當時的飛行員,非富即貴,都是有學曆、有家庭、有經濟的人,為了自己的祖國,為了自己的同胞,甘願飛上天空,將熱血灑在華夏大地的上空。
與此同時,地麵部隊的進攻並不順利,須知,自從1932年《淞滬停戰協定》簽署後,日寇就將上海定為侵華的重要基地,五年來,在各個要塞大量築建軍事工事,尤其是在日寇海軍司令部周圍,構建了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
200公斤的炮彈都炸不開,更何況手榴彈、簡易炸藥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