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彆這麼說,最起碼,打到現在,看不出你們有一絲贏的跡象。知道為什麼嗎?”村上花子問。
“落後。”陳三爺沉悶地回答,“武器落後,戰術落後。”
“不僅僅如此,你們人心不齊,國民黨太腐敗,喪失了民心,有些事實,你們不願意聽,甚至不願意麵對,去年那場戰役你知道吧?國民黨潰敗時,當地老百姓在後麵追,不但不打我們,還拿起農具追打國民黨逃兵,消息見於報端,你們都說是假的,到底是不是假的,大家心裡有數。”
陳三爺沉默片刻,道:“我沒有看到,所以我始終認為是假的。”
花子笑道:“三爺,你是個聰明人,你最了解這片土地上發生了什麼,就像當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給八國聯軍帶路的是誰?城牆那麼厚,炮彈轟不開,是誰指引八國聯軍從下水道攻進去的?老百姓為什麼不幫清政府?因為恨透了這個腐敗的清廷,天天騎在老百姓頭上拉屎,老百姓寧可幫外人,也不幫朝廷了。”
陳三爺冷冷一笑:“那隻是少數。”
“你錯了,天下苦清久矣!孫中山先生早年提出的‘驅除韃虜,恢複中華’,這個‘韃虜’是指誰?指滿清政府!當政府喪失了民心,一切都會土崩瓦解。”
陳三爺搖搖頭:“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是全民抗日。”
“笑話!汪精衛馬上就要另立政府了!你剛才說日本人傻,你們就聰明嗎?對!你們聰明,小聰明,聰明得過頭了!皇帝聰明,隻為把權,都說清政府盲目自大、對世界上發生的事一竅不通,其實呢,曆代皇帝聰明著呢,乾隆早就知道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知道天體運行儀、地球儀、新式戰艦、榴彈炮,他甚至還資助過美國獨立戰爭,他還在宮裡學習數學、幾何、天文學,偷偷給皇子皇孫們開設西洋課,但他就是閉關鎖國,不肯把真相告訴百姓,為了維持統治,不惜損害國運,這就是你們的聰明!”
陳三爺默然無語。
“慈禧聰明,否則一個老太太不可能把持這麼大一個國家。但她真的是為百姓好嗎?不是!她是為了維護朝廷的統治。她不知道義和團都是裝神弄鬼嗎?她當然知道,但她說這最起碼是幾十萬精壯的漢子,必要的時候,可以當炮灰。她不知道君主立憲好嗎,她知道,袁世凱接過李鴻章的大棒,搞變法時,她也是欣然答應的,那段時間,她和外國大使、公使的太太相處得很好,她參加舞會、聆聽音樂會、吃西餐、戴洋表,可一旦觸及到她的統治,她就翻臉了。陳桑,要知道,你們搞洋務運動時,我們還是學生啊,我們的伊藤博文視李鴻章大人為偶像啊!後來呢,偶像向學生低頭了!不要總是恨我們,你們也得反思。”
陳三爺點點頭:“一直在反思。”
“晚了,從洋務運動到維新變法,再到袁世凱稱帝,你們錯過了三次邁入工業社會的機會,曆史不等人,所以,你們現在被按在地上揉搓。是個國家都可以欺負你們,你們見到大鼻子、藍眼睛的人,就害怕。再過100年,你們依然崇洋媚外,因為被打怕了,太落後了。這是曆史的傷疤,一時半會兒愈合不了。”
陳三爺一笑:“用不著給我上課,你們不也是怕西洋人嗎?”
“我們是怕,但我們學習人家!誰行,我們學習誰,以前你們行,我們學習中國,現在中國不行了,我們學習西方。我們肯低下頭,承認自己不行,這就是進步!不像你們,還自高自大呢。”
陳三爺搖搖頭:“我從來沒有自高自大。”
“那隻是你自己,因為你出過國,見識過外麵的天地,其他人呢?多數都是魯迅先生筆下所描述的:麻木不仁。你們的民眾,特彆喜歡宏大敘事,開口必談王侯將相,動輒張飛張翼德、關羽關二爺、嶽飛嶽王爺,不是揚言打這個,就是揚言打那個,而實際呢,公交車上看到個小偷,都不敢言語,大街上有人耍流氓,他不敢製止,官差欺壓他,他連個屁都不敢放,對假想敵耀武揚威,對真正的傷害,默然無語。魯迅先生有一篇小說:《藥》。你讀過嗎?”
“讀過。”
“那就是真實的寫照。”
“你挺了解啊?”
“我說的都是實話。所以我們才敢向你們開戰。我們看透了你們的虛弱和不堪。上上下下都看透了。而且你們的國人沒有曆史觀,沒有曆史觀,就永遠不會反思。”
“我們怎麼沒有曆史觀了?”
“你們有幾個人讀過真正的曆史?你們的曆史觀都是從戲曲、小說、話本、唱詞中獲得的。你們的曆史觀就是王侯將相、才子佳人。你們總是把小說當真正的曆史,而真正的曆史卻不願意看,也看不懂。比如《三國誌》和《三國演義》,大部分人沒讀過《三國誌》,他們把《三國演義》當曆史,沉浸在空城計、趙子龍闖曹營、桃園三結義、草船借箭、借東風等虛構情節中,認為這就是曆史,而《三國誌》上從來沒提劉關張結義的事。所以你們的曆史觀是虛無的,看不到曆史深處的傷疤和真相,就永遠不會反思。”
“你真是個中國通。”
“我在滿洲長大。”
“偽滿洲。”
“隨便你怎麼說。到現在你都不敢麵對真相,你也有劣根性。你們最引以為傲的盛唐強漢、雖遠必誅,真實的百姓生活咋樣,你知道嗎?”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對!陳桑就是陳桑!一語道破天機,這才是唐朝普通百姓的生活!連條褲子都穿不起!男人死了,老頭跑了,隻剩老婆婆和兒媳婦,兒媳婦因為有孩子沒離開,連完整的衣服都沒有!可大家忽略了這些真實細節,沉浸在宏大敘事中,豈不知,這點點滴滴的細節,才是生活中的你、我、他。所以,我們反思反思再反思,開啟了明治維新,走上了君主立憲,國家才強大起來。”
“到了。”
“嗯?”
“到車站了。”陳三爺踩了刹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