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政府大廳的燈光在水晶吊燈的折射下顯得格外璀璨,長桌上擺放著精致的餐具和鮮花,銀器在燈光下閃爍著冷冽的光芒。
華夏代表團成員們身著正裝,與戰車國代表們分坐長桌兩側。空氣中飄散著烤豬肘和黑啤酒的香氣,但耿老卻感到一絲異樣的緊張。
侍者們正端上一道道精心烹製的戰車國傳統菜肴——金黃酥脆的烤豬肘外皮泛著油光,搭配著紫紅色的酸菜和雪白的土豆泥;巴伐利亞白香腸在青花瓷盤中冒著熱氣,旁邊配著甜芥末醬;精致的黑森林蛋糕層層疊疊,巧克力碎屑如同黑雪般灑落在鮮奶油上。
“這是我們特地為貴賓準備的萊茵河鮭魚,”哈特尼克爾部長親自介紹道,“搭配了本地產的雷司令白葡萄酒。”他灰白的鬢角和銳利的藍眼睛在燈光下格外醒目,舉手投足間帶著日耳曼人特有的嚴謹與熱情。
耿老微笑著觀察銀盤中粉紅色的魚肉,上麵點綴著香草和檸檬片。六十五歲的他頭發已經花白,但眼神依舊銳利如鷹。作為華夏文物局的資深專家,他經曆過無數次國際宴會,深知美食往往是最溫和的外交武器。
“這道菜讓我想起杭州的西湖醋魚,”耿老說著,旁邊的翻譯用流利的翻譯著,“雖然烹調方法不同,但都追求食材的本味。”
陳陽在旁邊側頭看了一眼耿老,這耿老真是說話滴水不漏,話裡說的是魚,但實際上在說,兩國雖然在某些問題有分歧,但對待文物的態度應該是一樣的。
他示意年輕翻譯小李打開帶來的禮物,“這是我們特意準備的龍井茶,希望部長先生有機會品嘗。”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宴會氣氛漸漸熱絡起來。戰車國帕特西亞女士,正與華夏代表團的張教授,討論著歐洲建築風格對華夏近代建築的影響;漢斯則對小李展示的故宮建築圖片,有著濃厚興趣。
“再次歡迎華夏代表團來到柏林。”哈特尼克爾舉起酒杯,微笑著向一眾華夏代表敬酒,“希望這次訪問能加深我們兩國在文化藝術領域的理解與合作。”
耿老微笑著舉杯回應,他注意到哈特尼克爾眼中閃爍的光芒,並非單純的友好。彆看耿老頭發已經花白,但眼神依舊銳利如鷹。作為華夏文物局的資深專家,他經曆過無數次國際文物談判,能敏銳地察覺到對方話語背後的意圖。
“說起來,”哈特尼克爾部長用餐巾輕輕擦了擦嘴角,聲音突然提高了幾分,“我們國家在文物保護方麵有著悠久曆史和先進技術。”
說著話,他示意侍者為大家斟上冰酒,“特彆是我們的恒溫恒濕係統和3d掃描技術,可以說是世界領先水平。”
耿老放下水晶酒杯,注意到哈特尼克爾眼中閃爍的光芒,已經從不加掩飾的熱情變成了某種更為複雜的情緒。他輕輕轉動酒杯,看著琥珀色的酒液在燈光下蕩漾。
“部長先生的款待,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戰車國文化的魅力。”耿老選擇了先禮後兵。
“就像這瓶1945年的冰酒,經過歲月沉澱反而更顯珍貴。”耿老微微停頓片刻,嘴角輕輕笑了一下,“說到文物保護,我們這幾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得到了高度評價。”
哈特尼克爾眉毛微微挑起,顯然沒料到,耿老會將話題這樣轉向。他調整了一下領帶,藍眼睛裡的溫度降低了幾分:“當然,華夏的成就有目共睹。”
哈特尼克爾微微抿了一下嘴角,“但考慮到某些文物的特殊性、研究難度,國際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他的目光掃過華夏代表團每位成員,“特彆是那些具有世界意義的文物,如果能由戰車國專家參與研究和巡展,將極大地促進人類文明研究。”
侍者恰在此時端上餐後咖啡,濃鬱的香氣暫時緩和了緊張氣氛。
耿老接過骨瓷咖啡杯,借這個動作整理思緒。他注意到安德森——正對他使眼色,似乎在傳遞某種警告。
“說到國際合作麼......”耿老輕啜一口黑咖啡,苦味在舌尖蔓延,“這些年,我們一直希望能與國際接軌。”
“我們在最近幾年裡,先後與法國吉美博物館也在洽談這方麵事宜,希望成果雙方共享。”他放下杯子,瓷器與大理石桌麵發出輕微的碰撞聲,“同時,還要保護文物主權,又實現了學術價值。”
哈特尼克爾臉上的笑容有些僵硬,他轉頭看向窗外柏林博物館島的輪廓,那些燈光通明的建築裡收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珍寶。當他轉回頭時,眼神已經變得銳利:“耿先生,您是否過於保守了?”
“你要明白,現在科技研究需要特殊設備,不是簡單搬幾台儀器就能解決的。”
宴會廳裡的溫度突然下降了幾度,侍者們識趣地退到牆邊,隻剩下水晶吊燈在眾人頭頂投下交錯的光影。
戰車國代表團中幾位年輕官員點頭附和,其中一位金發女士,甚至開始列舉戰車國博物館近年來的技術突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