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器器形端莊典雅,口部如喇叭般向外舒展,線條流暢自然,訴說著千年的時光荏苒。
粗短的瓶頸如玉柱般挺立,與修長的身軀形成完美的比例,展現出皇家工匠的精湛技藝。溜肩處的弧度恰到好處,如美人的香肩般柔美,而鼓起的腹部則飽滿圓潤,蘊含著豐盈的生命力。
清乾隆粉青釉描金鏤空開光粉彩荷蓮童子轉心瓶
底部的圈足穩重有力,支撐著整個器身,彰顯著帝王之器的威嚴氣度。
整個瓶身以粉青釉為底色,那種獨特的青綠色澤仿佛融合了春日新柳的嫩綠和晨曦薄霧的清淡,在陽光下呈現出溫潤如玉的光澤。
器身之上,金彩描繪的花紋繁複華美,每一筆每一畫都透露著皇家禦用的奢華氣息。蕉葉紋舒展飄逸,如微風中搖曳的芭蕉;如意雲頭紋祥瑞吉慶,寓意著福運連綿;仰覆蓮瓣紋層次分明,象征著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寶相花紋富麗堂皇,彰顯著皇室的尊貴地位。
最引人注目的是頸部堆貼的四個童子,他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第一個童子身著金紅色長袍,麵帶天真爛漫的笑容,雙手捧著蓮花,仿佛在獻寶;第二個童子穿著淺綠色衣裳,眼神靈動,正在嬉戲玩耍;第三個童子身披淡粉色衫裙,神情專注,似在聆聽什麼;第四個童子著天藍色服飾,姿態優雅,宛若在翩翩起舞。四個童子圍繞瓶頸分布,形成了一幅生動的童真圖景。
腹部的鏤空開光工藝更是巧奪天工,荷蓮紋飾通過精密的鏤刻技法呈現,每朵荷花都花瓣分明,葉脈清晰可見。
粉彩繪製的色彩層次豐富,從淡雅的粉色到深沉的綠色,漸變自然,如真實的荷塘景色般美不勝收。內膽采用白釉為底,上麵繪製的采蓮圖更加精美,童子們在荷塘中嬉戲采蓮的場景躍然瓷上,人物表情生動,蓮花朵朵綻放。
最讓人驚歎的是外底的青花款識,“大清乾隆年製”六個字以篆書字體書寫,筆法遒勁,布局嚴謹,分為三行排列,每個字都透露著皇家禦窯的權威性。青花發色濃豔,字跡清晰,這正是乾隆官窯的典型特征。
原來這個被汙垢掩蓋真容的瓶子,竟然是一件價值連城的清代乾隆官窯瓷器——粉青釉描金鏤空開光粉彩荷蓮童子轉心瓶!
這種轉心瓶在乾隆時期極為罕見,代表了當時陶瓷工藝的最高水準。其製作工藝之複雜,裝飾技法之豐富,保存狀況之完好,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無論是釉色的純正,還是彩繪的精細,或是鏤空的精密,都堪稱完美無瑕,這樣的珍品即使在故宮博物院中也屬於頂級收藏。
陳陽小心翼翼地握住瓶頸,輕輕向右旋轉,隻聽得一陣輕微的摩擦聲響起,內層的瓶身開始緩緩轉動。
這種精妙的機關設計展現了清代工匠的絕頂智慧,內外兩層瓶身可以獨立轉動而不相互乾擾。
通過腹部鏤空的開光,眾人可以清晰地看到內瓶上繪製的童子戲蓮圖正在緩緩移動,那些原本靜止的童子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在荷塘中穿梭嬉戲,蓮花朵朵綻放又凋零,整個畫麵如夢如幻,栩栩如生。
“哦,我的天,陳!”帕特西亞驚訝的捂住了嘴巴,旁邊的馮·霍恩海姆夫人也驚訝的睜大了眼睛,“陳,這個為什麼會動?”
“陳,這是什麼?怎麼裡麵會有東西在轉動?”
“這叫做轉心瓶!”陳陽緩緩轉動著瓶子,裡麵還有不少沙土,轉起來不是很順利,還能聽到哢哢的聲音。
“因在鏤空的瓶內,套裝一個可以旋轉的內瓶而得名。”陳陽一邊介紹著一邊轉動瓶子,“轉心瓶又稱為旋轉瓶、套環瓶,流行於我國清乾隆時期的瓶式之一。”
“轉心瓶是由瓶體由內瓶、外瓶、底座分彆燒製組成。內瓶上部為外露的瓶口,瓶身似筒形,上有裝飾繪畫,有四季景物、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
“瓶底有內凹的槽,外瓶形狀似燈籠,內、外瓶套合後放於瓶座上,座上的立軸嵌入凹槽。外瓶通常鏤空,內瓶可隨之旋轉,瓶體上的圖案如走馬燈般可通過外瓶鏤空處看到。”
帕特西亞在旁邊聽完之後,一邊看著,一邊輕輕點頭,“簡直太令人難以置信了!”
“這就是轉心瓶的魅力所在。”陳陽微笑著解釋,輕撫著瓶身,“乾隆時期的創新之作,製作工藝極其複雜,成功率很低,所以存世量非常稀少。”
他的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你們知道嗎?製作這樣一件轉心瓶,需要同時燒製內外兩層瓷胎,還要保證鏤空開光的精確度,稍有偏差就會前功儘棄。”
“據史料記載,當年禦窯廠為了燒製成功一件轉心瓶,往往要報廢數十件半成品。”
帕特西亞仍然處於震驚之中,她的手微微顫抖著:“可是...你怎麼知道那個臟瓶子裡藏著這樣的寶貝?那看起來就像是路邊隨處可見的破罐子啊!”
她的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顫音:“我的天哪,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絕對不會相信這樣的奇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陳陽的眼神變得深邃,仿佛在回憶著什麼:“經驗、直覺,還有對細節的把握。”
“儘管被汙垢覆蓋,但我注意到了幾個關鍵點:瓶底的修足方式符合乾隆官窯特征;釉麵在汙垢下透出的光澤非同尋常;最重要的是,瓶口處隱約可見的金彩痕跡,以及鏤空開光的特殊造型...”
他停頓了一下,神秘地一笑:“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細節——當我輕輕敲擊瓶身時,那種清脆的回音告訴我,這絕對不是普通的陶器。真正的官窯瓷器,即使被汙垢掩蓋,那種獨特的音質是無法模仿的。”
謝明軒補充道,臉上帶著欽佩的表情:“最重要的是,我師傅與那攤主討價還價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場心理博弈。”
“師傅先是故意貶低物品的價值,然後通過假裝離開施加壓力,最後在我配合下,成功以最低價拿下了這件珍品。”
他搖頭讚歎:“從我師傅第一眼看瓶子的時候,眼中閃過的那種堅定,我就知道他已經百分之百確定了這件物品的價值。”
帕特西亞看了一眼謝明軒,“真羨慕,你能跟著陳這樣的人學本事。”說完,帕特西亞還抬頭眨巴著眼睛看了陳陽一眼,隻不過陳陽目光都集中在瓶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