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南涼書院的逐漸發展壯大,各項事務都步入了正軌,南涼軍的人才儲備也終於達到了一個足以支撐開疆拓土的水平。
當地的村民們在親眼目睹了納糧授爵帶來的實際利益之後,紛紛踴躍地貢獻出了他們壓在倉底的餘糧。
秦子玉見此情形,心中大喜,他立刻召集六部尚書和五虎將齊聚一堂,共同商議開疆拓土的具體事宜。
在會議上,魯肅作為兵部尚書,毫不猶豫地提出了將令居、抱罕和允梧這三個地區納入本次攻略範圍的建議。
與此同時,在另一邊,韓遂也在積極地擴充自己的勢力。他成功地吸收了楊秋、成宜、侯選、賈宜、董宣這五名山匪餘孽,並由此得到了一支多達十萬人的大軍。
然而,正當韓遂準備大展宏圖之時,成公英卻向他進言,建議他以金陽縣城作為首府,創建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北涼軍。
韓遂經過深思熟慮後,采納了成公英的建議,並任命成公英為丞相,閻行為大將軍。而楊秋等五人則搖身一變,成為了北涼軍的五驍騎。
儘管如此,韓遂似乎對秦子玉有著深深的恐懼,仿佛被他打出了心理陰影一般,完全沒有膽量向南涼發動侵略。
至於西麵的金城,由於受起到南涼的秦子玉和西涼的馬超的雙重威脅,北涼軍根本不敢對其有絲毫的覬覦之心。
韓遂的目光如鷹隼一般,緊緊地盯著允水碼頭。他心中暗自盤算著,隻要能成功渡過這條河流,就能順利地攻略北地郡。
與此同時,其他三方勢力也似乎心有靈犀一般,都沒有將目光停留在金城這個看似重要的地方。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其他方向,各自謀劃著自己的戰略。
在南涼城中,秦子玉正緊張地等待著斥候的報告。當他收到消息時,心中不禁一緊——西涼軍竟然已經在馬超的率領下攻破了海東,如今更是深入羌地,如同一頭凶猛的野獸,隨時準備撲向海西。
諸葛亮看完斥候的報告後,臉上並沒有露出過多的驚訝,他隻是平靜地對秦子玉說道:“主公,看來我們這邊也可以開始行動了。”
秦子玉深知時機已到,他當機立斷,毫不猶豫地大聲下達了作戰命令。
按照預先製定好的計劃,白起將統領三千鐵鷹銳士作為主將,柳枝則帶領五萬輔兵作為副將,負責攻打令居;韓信統領三千陷陣營為主將,周倉帶領五萬輔兵為副將,負責攻打抱罕;而趙雲則率領三千白馬義從如閃電般疾馳,直撲令居。
最後,秦子玉親自率領一萬城衛軍和十萬輔兵,同時還帶著商鞅、魯肅和諸葛亮等人,佯裝進攻金城,以迷惑敵人。
南涼軍傾巢而出,如餓虎撲食一般,向世人展示出了他們猙獰的獠牙。
這一動,馬超和韓遂頓時坐立難安。他們原本還想觀望一下局勢,看看是否有可乘之機,但秦子玉的行動讓他們意識到,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處於風暴中心的金城,卻突然起了左右逢源、待價而沽的心思。金城的官員們似乎認為,憑借金城的地理位置和自身實力,可以在三方勢力之間遊刃有餘,謀取最大的利益。
秦子玉率領大軍剛剛踏出南涼城,商鞅便毫不猶豫地站出來,主動請纓,表示願意率領一千精騎,如疾風驟雨般奔襲金城,搶占先機。
諸葛亮對商鞅的計劃深表讚同,認為此計大有可為,當即表示附議。魯肅也覺得兵貴神速,時間就是勝利,毫不猶豫地投票讚成。
麵對眾人的一致意見,秦子玉雖然心中略有疑慮,但也不好違背眾人的意願。最終,他批準了商鞅的奔襲計劃,並將城主府直屬的五百精騎也交給了他,以增強奔襲的力量。
商鞅迅速從城衛軍中抽調了五百精騎,與城主府的五百精騎會合。經過短暫而高效的整合之後,這一千精騎猶如離弦之箭,帶著七日的糧草,風馳電掣般地直奔金城而去。
金城令郭泗自以為可以在三方勢力的夾縫中巧妙周旋,因此並未對城防進行加固。他完全沒有料到,商鞅會如此果斷地采取行動,更沒有想到商鞅竟然能避開各方斥候的眼線。
商鞅率領著這一千精騎,專挑人跡罕至的林中小路前行。他們猶如幽靈一般,悄無聲息地穿梭在山林之間,成功地避開了各方的監視。
第七天清晨,太陽剛剛升起,商鞅便如疾風般趕到了金城。他沒有絲毫的遲疑和猶豫,徑直走向聚集在一起的眾人,然後用一種毫不掩飾的口吻說道:“我剛剛已經下令讓人把所有的糧食都煮了。這是我們最後的一頓飯,吃完之後,我們就必須攻打這座城池。如果我們能夠成功破城,那麼等待我們的將是無儘的榮華富貴,山珍海味任你們享用;但若是失敗了,那我們就隻有餓死在這裡了。”
他的話語簡潔明了,沒有任何修飾和鋪墊,卻如同一把重錘狠狠地敲在了每個人的心上。一千精騎在商鞅的帶領下,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風,疾馳而來。然而,金城方麵對此卻一無所知,仿佛這座城池已經被遺忘在了世界的角落。
千騎奔騰,如同一股洶湧的洪流,瞬間淹沒了金城的外圍防線。守軍們驚慌失措,匆忙組織起抵抗,但他們的力量在這股強大的衝擊麵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就如同螳臂當車一般。
商鞅身先士卒,率領著精騎們一路衝殺,徑直闖入了金城的府衙。他下令讓人四處搜捕郭泗,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藏身之處。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兩個小時後,終於有人在城西的一口枯井裡發現了郭泗,並將他帶回了府衙。
商鞅看著眼前這個狼狽不堪的郭泗,沒有絲毫的憐憫和同情,他開門見山地問道:“你究竟是想死,還是想活?”
郭泗嘴角泛起一絲冷笑,他毫不畏懼地回答道:“想死又怎樣?想活又如何?”
商鞅歎了口氣,緩緩說道:“想死很簡單,你隻要說一句話,我就不用再問了,直接給你一刀,讓你痛痛快快地死去。這樣對你來說也算是一種解脫,而我也可以省去很多麻煩。但如果你想活,那你就得給我一個不殺你的理由。”
郭泗內心十分糾結,身體也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他用略帶顫抖的聲音說道:“我想活!”
商鞅麵無表情地看著郭泗,語氣平靜地回應道:“給我一個理由。”
郭泗定了定神,努力讓自己的聲音不再顫抖,然後分析道:“你們來得太快了,估計還沒有驚動西涼軍和北涼軍的特使。我可以跟他們虛與委蛇,拖延時間,為南涼軍主力的到來爭取更多的時間。”
商鞅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笑容,說道:“很好,你成功地說服我了,你可以活下來了。”
郭泗聽到這句話,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他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
商鞅在心裡完善了郭泗的計劃,然後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布置。
郭泗以金城令的名義,分彆給西涼軍和北涼軍的特使寫了兩封信,信中約定在金城麵談金城的歸屬問題。
西涼軍的特使正是馬岱,當他收到郭泗的信後,便立刻起身前往金城。然而,他剛一出門,就迎麵碰到了北涼軍的特使董宣。
兩人對視一眼,瞬間都明白了對方的來意。馬岱心中暗叫不好,他立刻意識到事情可能有變,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馬岱的反應非常迅速,他毫不猶豫地翻身上馬,揚起馬鞭,如離弦之箭一般疾馳而去。
董宣也是個聰明人,他從馬岱的反應中察覺到了異樣,心中也湧起一絲恐懼。於是,他同樣毫不遲疑地緊隨其後,拚命地抽打馬匹,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