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岱眼見形勢不妙,轉身奪路而逃,郭泗卻站在原地,一時之間竟然束手無策。
然而,這一切都在商鞅的意料之中。他早已在周圍布下天羅地網,就等著馬岱和董宣自投羅網。
當馬岱和董宣慌不擇路地逃竄時,商鞅突然現身,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你們已經被包圍了,還打算負隅頑抗嗎?”郭泗一臉得意地看著被困住的兩人,趾高氣昂地問道。
董宣對朝廷命官本就心懷怨恨,此刻更是怒不可遏,他瞪著郭泗,破口大罵道:“郭泗,你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卑鄙小人!出爾反爾,你這種人不得好死!”
郭泗卻不以為意,冷笑一聲道:“你們若是不服,儘管負隅頑抗。我倒要看看,你們能撐到幾時。”
董宣心中的怒火愈發旺盛,自然不肯輕易罷休。他緊握著手中的武器,準備與敵人決一死戰。
商鞅見狀,嘴角微微揚起,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他深知董宣的性格剛烈,若想讓他屈服,必須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
於是,商鞅決定給董宣一個“特殊待遇”——直接安排了地獄難度的馴服手段。
馬岱則相對聰明一些,他見大勢已去,乾脆把手中的刀一丟,然後舉起雙手,表示願意投降。
董宣雖然獨木難支,但他依然咬緊牙關,不肯放下武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體力逐漸不支,最終還是被擒獲。
“把人先關起來,至於如何處置,等主公到了再說。”商鞅一臉沉穩地吩咐道,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透露出一種威嚴。
郭泗連忙應道:“是!”他低著頭,不敢與商鞅對視,表現得十分順從。
商鞅並沒有分兵,而是決定親自控製著郭泗坐鎮南城門,以確保局勢的穩定。同時,他迅速派人通知走大路的秦子玉,讓他知曉這裡的情況。
與此同時,遠在他方的諸葛亮似乎對局勢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他似乎早已預判到商鞅會一鼓作氣拿下金城。於是,他向秦子玉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建議:“主公,商君的兵力實在太少了,我認為應該采取一些策略來應對。我建議由魯肅護送糧草輜重按照正常速度前進;而我和你則帶領大軍急速行軍,務必確保大軍能夠在西涼和北涼的大軍抵達之前進入金城。”
秦子玉深思熟慮後,覺得諸葛亮的建議非常合理,便果斷采納了他的提議。於是,他再次分兵,讓魯肅負責押送糧草輜重,而自己則與諸葛亮率領南涼軍的主力部隊迅速向金城進發。
兩天後,經過艱苦的急行軍,秦子玉和諸葛亮終於帶領著南涼軍的大部隊順利抵達了金城。然而,就在他們進入金城僅僅十分鐘之後,西涼軍的馬超和龐德率領著十萬西涼鐵騎如旋風般疾馳而來。
與此同時,北門也來了不速之客,韓遂和閻行帶著四位驍騎以及二十萬大軍,聲勢浩大地在北門之外安營紮寨。
諸葛亮陪同秦子玉站在高聳入雲的了望塔上,極目遠眺,觀察著城外的敵情。隻見遠處塵土飛揚,兩支龐大的軍隊如洶湧的波濤般席卷而來,氣勢磅礴,來勢洶洶。
秦子玉麵色凝重,心中暗自思忖:這兩大勢力來者不善,恐怕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就在此時,諸葛亮突然開口說道:“主公,眼下形勢危急,我們已經無法再隱瞞下去了。依臣之見,應當立刻更換旗幟,給馬超和韓遂來一個措手不及,先從心理上震懾他們一下。”
秦子玉略作思考,覺得諸葛亮的建議不無道理。目前確實沒有更好的應對之策,於是他果斷下令,讓人將原本的旗幟換下,升起了南涼的戰旗。
那麵鮮豔的南涼戰旗在了望塔上迎風招展,獵獵作響,仿佛在向城外的敵人宣告著南涼的威嚴和不可侵犯。
城外的馬超和韓遂遠遠地望見這一幕,心中都不禁為之一震。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金城竟然已經落入了秦子玉的手中,而且對方還如此大張旗鼓地亮出了自己的旗號。
龐德見狀,連忙向馬超進言道:“主公,如今的金城已被秦子玉占據,其勢力不容小覷。我們若想與之抗衡,必須聯合韓遂,共同對抗南涼軍,方有勝算啊!”
然而,馬超卻不以為然地冷哼一聲,說道:“我西涼軍戰力無雙,豈會懼怕這區區南涼?若要借助他人之力,豈不是顯得我西涼軍如爛泥一般,扶不上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