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對官員的家庭人數做了書麵規定,最高級的官員不得超過500人,低級官員可以有40人。
這個規定顯然也沒有什麼用處的,不往上報不就行了嗎,那些有外室的官員,哪一個往上報的?外室的現象不也照樣存在嗎!
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當官的都這樣了,考核他們,他們更加無法無天。
有一個富戶60多歲了,還納了一個小姑娘為妾,急的他兒子一個勁兒的跺腳:“你這是要乾嘛呀?你身子骨受得了嗎?還要不要臉了!”
老頭子卻理直氣壯的反擊:“我看著她長得漂亮,我養養眼行不行啊!”
然後老頭子再給他背誦上一段古詩:“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對,一樹梨花壓海棠。”
傳說這首古詩還是北宋大文豪蘇軾寫的,古人尚且如此,我才60多歲,我怎麼就不要臉了!
曆朝曆代,富貴人家的小妾就沒真正斷過。
亦傑這個秀才最終也沒逃掉,後來終於也納了一個小妾,人有時候還真的強不過命!
招娣自己嫁的好,也想給自己的姐妹找一個好的婆家,盼望著那些女人能有一個好歸宿,可惜哪有那麼容易呀。
想便宜了自己丈夫,偏偏亦傑還潔身自好了,弄得招娣拿他沒辦法。
這種事情其實老憨也很頭疼。
女人對老憨說道:“你不是不支持孩子們納妾的嗎?現在好幾個孩子都納了妾了,以後怎麼辦呢?”
老憨也無奈的搖了搖頭:“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我不支持孩子納妾,是害怕孩子家庭不和睦,清官難斷家務事,我們也管不過來的,弄成現在這樣,我也沒辦法了,隻能多勸勸自家的孩子了,能不納妾最好就不納妾……”
老憨的確說過,不讓孩子們納妾的,可到了實際情況卻變得難以實現了。
先是亦凡那孩子雙挑了,嚴格說起來不算是納妾,可再怎麼說也是兩個老婆。
後來又因為老秀才的托付,讓自己的大兒子亦庸收了一個小妾,可誰知道老秀才一家結果會那麼慘呢,那個小妾也隻能實實在在的收進房裡了。
後來事情就慢慢的變得不可控製了,亦能的媳婦非要給亦能納個小妾,多生幾個孩子,多要幾畝口糧田,自己沒辦法也同意了。
算了,不管了,孩子們的事情還是讓孩子們自己考慮,自己看著辦吧,好在自己的孩子還算爭氣,有的學手藝,有的種莊稼,有的做生意,一個個的都很能乾。
有的孩子有點小毛病,自己這一方麵就想辦法多幫一下。
亦福那孩子頭腦有些不拐彎兒,隻知道悶頭種莊稼,也挺好的,現在種的莊稼也比一般老百姓種的好多了。
當然自己也沒少幫忙,也沒少讓他那些兄弟們幫他,兄弟之間互相幫忙,和睦相處才是最好的,隻有這樣家族才能夠強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