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傑,一條非比尋常的金魚精,他的出身遠超尋常魚類。
一次洪流將他從河中卷至岸邊的小水窪,陽光無情地蒸發著水分,阿傑筋疲力儘地癱倒在泥沼,微弱地擺動尾鰭,期盼著救援的降臨。
或許是觀音菩薩慈悲為懷,途經此地,目睹了瀕臨乾涸的阿傑,伸出手將其解救出來。
自那時起,他擁有了新的名字——阿傑,成為觀音菩薩在普陀山道場中飼養的金魚。
道場的天然靈韻加之觀音菩薩的佛光沐浴,阿傑逐漸開竅,但他性情恬淡,並未選擇化為人形,而是甘願做一隻小金魚,在池塘中自在遊弋。
“阿傑!”
然而有一天,觀音菩薩如常來到荷花池看望他,忽然開口問道:“既然擁有化人的能力,為何不嘗試呢?”
那時的阿傑並未揣測菩薩的意圖,還以為這是菩薩的讚賞與關懷。然而當他變為人形,被要求四處尋覓人性的善意時,才察覺到菩薩的彆有用意,疲憊隨之而來。
這並非單純的讚賞,菩薩隻是看中了他的價值而已。
或許從最初救他那一刻起,菩薩已為他的未來設定了劇本,他隻是多了一個勞力和替罪羊罷了!
就這樣,日子艱難地流逝,阿傑暗自思量,做勞力就做勞力吧,當作報答菩薩的救命之恩。畢竟,他能化為人形全賴菩薩,不能忘恩負義。
直到他在昔日的河邊遇到一個孩子,名叫阿離,是李家莊莊主的獨子,與他父親大李的凶狠不同,阿離心地善良。
一次,阿傑化身金魚嬉戲,不慎吞下了阿離的魚餌。阿離抓住他,卻又放生了。
“多美的金魚啊!若拿回去做菜,豈不可惜!算了,放你走吧,以後可要小心,彆見啥吃啥,萬一被彆人釣走了,你就危險了。”
聽到孩子的喃喃自語,阿傑心中觸動,自此每次到河邊,都會特意等待,等待這個孩子。
阿離也很快認出了他,每次見到阿傑,總是笑容滿麵,喜悅無比。
阿傑未曾料到,他的無意之舉竟會牽連到阿離。
菩薩很快就注意到了阿離,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趁阿離獨自在河邊時,她化身為婦人,取走了阿離身上的善良。
那天,阿傑正好在河邊目睹了全部經過,他不確定菩薩是否察覺到他的存在,但那個畫麵卻深深烙印在阿傑的記憶深處,伴隨他多年。
自那以後,阿離似乎變了個人,清水河因他變得動蕩不安。
隨後,阿離精神失常,被視為瘋子,被囚禁起來。
清水河對阿傑而言,成了禁地,他也再未見過阿離。
某日,阿傑悄然逃脫,來到了魚籃國,化身為小倌阿傑。
觀音菩薩未曾尋找他,仿佛他們之間從未有過交集。
“不過,這跟每月吸取孩童的純真有何關聯呢?”聽完故事,林雅心中唯有這個疑問,她覺得觀音菩薩果然並非善良之輩。
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