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吏治關係天下安(二)_隆慶中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隆慶中興 > 第1139章 吏治關係天下安(二)

第1139章 吏治關係天下安(二)(1 / 1)

麵對朱載坖的這個想法,葛守禮當然是讚成的,加強科道的權力,對他這個左都禦史來說自然是好事,葛守禮隨即向朱載坖當麵陳述的自己的意見。

增加監察禦史數量,也要根據各部分的實際情況來配置,如戶部、刑部、工部這種賬目眾多、事務繁雜的目的,就要多配置禦史和給事中加以監察,同時要擴大監察的範圍,之前六科僅僅針對六部進行監察,現在太仆寺、鴻臚寺、大理寺等也要一並納入監察的對象之中。

朱載坖更加關心的是對於地方的監察,州縣吏治的好壞,對於大明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朱載坖要求都察院想方設法的加強對於州縣官員的監察。

同時要禁絕風聞言事,既然給了禦史權力,禦史、給事中們就要大膽使用,對於州縣各級衙門的所有賬目,禦史們都要堅決的清查,對於發現的問題,要立即向處理,而不是像之前一樣風聞言事,朱載坖認為禦史的彈劾必須言之有物,有理有據,朝廷才能根據彈章作出處理,而不是現在這樣,大家都通過奏疏打口水仗。

這樣對於朱載坖來說也會更加輕鬆,畢竟現在朱載坖最厭煩的就是看這些科道言官的奏疏了,對於他們的奏疏,朱載坖實在是懶得看,而現在現在朱載坖給禦史們權力,就是希望他們將州縣官員中的害群之馬給揪出來。

葛守禮向朱載坖說道:“陛下,一下子增加這麼多的言官,恐怕不易啊。”

這是葛守禮最擔心的事情,朝廷對於禦史的選擇還是非常嚴謹的,這次猛地增加這麼多的言官,有可能將一些的害群之馬給放進科道中,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朱載坖說道:“此事葛總憲不必擔憂朕自有辦法。”

葛守禮等人走後,朱載坖召見了高拱和殷士儋兩人,殷士儋是翰林院掌院學士,朱載坖於是問道:“殷師傅,翰林院現在有多少人員啊?”

翰林院作為大明的儲才之所,一般有正五品的翰林學士一人,從五品的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和正六品的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等若乾人,這些算是翰林院的正式官員,除此之外,還有經朝考選入翰林院的庶吉士若乾人。

現在翰林院有翰林學士一人,翰林官五十餘人,尚未散館的庶吉士八十七人,這些都是從千軍萬馬的科場中殺出來的精英,絕對是大明讀書人中的人尖子。

朱載坖說道:“兩位師傅,朕聞猛將必發於卒伍,宰相必起於州郡,為何本朝之輔臣,必以翰林出身者任之?”

麵對朱載坖的這個問題,高拱做了一些解釋,太祖廢丞相之後,大明從體製上來說就不再有丞相這一職務的設置了,所以宰相必起於州郡,在大明自然也就無從談起,閣臣並非宰相,而是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人員,而最初的內閣成員,並未嚴格地循資格和品秩。

成祖即位之後,選定的七名內閣輔臣中,黃淮為中書舍人,胡儼為桐城知縣,金幼孜為戶科給事中,皆不是翰林官員,可以說最開始的內閣成員選擇,幾乎就是出自聖心,天順以前,對於入閣者是否具有翰林院官的經曆並無嚴格計較,永樂以來的23位閣臣中,有9位入閣前沒有翰林官經曆。

但是到了宣德開始,入內閣者基本上為翰林官。自宣德至天順二年,入內閣者21人,隻有王文、薛暄、李賢三人不是翰林官出身。

天順二年,李賢奏定纂修專選進士。由是,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才成為大明的所謂祖製。但是即便是如此,從天順二年至今,也並非所有的內閣輔臣都是翰林出身,劉宇、曹元和楊一清三人就非翰林出身,楊一清是由於通達政務和邊功卓著入閣,而劉、曹則是因厚結劉瑾入閣。

所以說雖然說非翰林不入閣是從天順以來的規矩,但是也並非絕對的規矩。但是絕大部分的閣臣都是翰林官出身,而翰林官的遷轉又和其他官員的遷轉不同,翰林官的遷轉有一整套的規矩。

以翰林院中的數量最多的庶吉士為例,在大明初年,由於地方官員的缺乏,庶吉士的任官也沒有任何特殊,太祖、成祖時期的庶吉士,也多有擔任知縣或者科道官的幾率,但是從天順、正統以後,庶吉士的地位變得尊貴起來,庶吉士止入翰林幾乎成了潛規則。

現在的庶吉士們,被朝廷官員所推崇,認為是儲相之尊,庶吉士以留翰林為主,而翰林官職責廣泛,掌製誥、考議,負責經筵講學,編修大典,而又為皇帝的近侍顧問,受皇帝所重,翰林官的升遷基本上以自己的體係為主,和其他官員不同,翰林官首先是在翰林院內升遷,從庶吉士升檢討、編修、直到學士,然後春坊、詹事府也是翰林官的遷轉之階。

等到這些職務都曆練完了之後,翰林官們就是等待時機,一飛衝天了,從翰林院任滿的翰林官,一般有兩個出路,一是到科道擔任高級言官,一般是僉都禦史或者副都禦使,從此直接獲得出鎮地方的機會。

另外一條路就是從翰林院直接往六部任侍郎、少卿或者國子祭酒等即位親貴的職務,這其中最受翰林官的追捧的就是吏部右侍郎和禮部右侍郎這兩個職務了,吏部右侍郎自不待言,妥妥的實權職務,堂堂小天官,當然是非常好的出路。

而更加清貴的就是禮部右侍郎了,雖然看起來禮部的權力遠遠不如吏部,但是禮部確實最接近入閣的地方,大量的閣臣都是從禮部尚書或者禮部左侍郎入閣的,所以翰林官一旦升入禮部,便被認為簡在帝心,入閣有望,被官員們視為閣老的晉身之階。

但是朱載坖已經發現了這種遷轉製度的不足之處,就是缺乏庶務的鍛煉,造成實際處理政事能力的不足。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長生修魔:從折紙人開始 同時穿越,但是反派科學家 讓他生!讓他生! 直播買股:給五個大佬當金絲雀 冰封末世:我打造完美領地 在遠古和大虎一起長大 誤圓房後,冷麵軍官寵她入骨 神奇留子在紐約擺攤算命[千禧年] 全民樹屋求生:開局匹配青梅竹馬 不可名狀的路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