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認為這種翰林院的遷轉模式還是有很大的弊端,庶吉士們在翰林院待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對於地方政務,朝廷和大明的實際情況不甚了解,這對於培養人才,尤其是培養未來的閣臣,是極為不利的。
雖然長期在朝廷的中樞可以鍛煉這些翰林官們的眼界和他們的全局思維能力,但是也使得他們缺乏對於地方的了解和處理實際政務的能力,對於這點,朱載坖是十分憂慮的。
也許很多人認為,現在閣臣們不也能夠處理政務嗎?
但是現在的閣臣們是怎麼出來的?是從嘉靖末年風雲詭譎的政局中殺出來的,當時的內閣是哪些人?嚴嵩、徐階哪一個是好相與的?他們或多或少受過這些這些的點撥或者教導,張居正更是徐階的嫡傳弟子,衣缽傳人,他們的能力,自然是不差的,能被嘉靖、嚴嵩、徐階都都看中的人,其實等閒之輩。
朱載坖對兩位閣臣們說道:“諸位以為,嘉靖時的閣臣們如何?”
平心而論,嘉靖朝的閣臣們不管清廉貪墨與否,各個都是人精,張璁、夏言、楊一清、桂萼、嚴嵩、徐階,絕對都是大明官僚中的頂級人物,他們不但精於權謀,對於治理國家也都有自己的看法。
麵對朱載坖的這個問題,高拱和殷士儋等人隻得說道:“陛下,先朝諸閣臣,確實都是頗有能力之臣。”
這點是誰也反駁不了的,嘉靖朝的這一班輔臣,沒有一個是善與之輩,否則以嘉靖朝錯綜複雜的內外形勢,他們早就被玩爆掉了,可見他們的能力之強,絕不遜色於三楊等人。
那為什麼他們的能力如此出眾?除了嘉靖本人親自簡拔之外,這些閣臣都都擁有豐富的地方行政經驗,對於大明的現實情況極為了解,朱載坖僅僅以嘉靖朝的幾位閣臣舉例,就足以說明問題的。
如嘉靖的議禮重臣桂萼,正德六年進士,曆任丹徒、武康、成安等縣知縣,隨後任南京刑部主事,詹事府詹事兼翰林學士,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直至入閣,可以看的出來,桂萼有十年的州縣經曆,使得他對於大明基層的情況是極為了解的。
而另一位收到嘉靖信重的臣子夏言,則是有著長期的科道經曆,夏言從行人任兵科給事中,然後是兵科都給事中,後因議禮而成為顯貴。
至於徐階,他的仕途就更加坎坷了,以探花任翰林院編修,後來因為得罪張璁長期在地方任職,先任延平府推官,然後是黃州府同知、浙江按察僉事、江西按察副使、提督學政、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侍講、國子祭酒、禮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任官之多,經驗之豐富,是閣臣們罕有比擬的。
朱載坖舉這些例子,就是說明這些閣臣們之所以能夠精明強乾,那是因為他們有豐富的政治經驗,而現在這些翰林官們,雖然位在中樞,能夠接受很多信息,還有閣老們的教導,可以培養他們的全局思維,但是他們對於地方的了解,是遠遠不夠的。
朱載坖認為,應該讓這些翰林官們下到地方去,去了解大明的現實情況,這樣才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麵對朱載坖的這個看法,殷士儋說道:“陛下,此事當然是好的,但是翰林官外放,一向被視為貶謫。”
雖然殷士儋沒有繼續說下去,但是朱載坖已經明白他的意思了,因為現在對於這些翰林官,朝廷都以儲相視之,所以他們也是自視甚高,他們認為他們要做的就是在翰林院熬資曆,然後一飛衝天,順利入閣,讓他們去地方任職,他們是決計不願意的,現在翰林院的唯一外差就是鄉試考官,因為這個職務能夠給他們積攢豐富的政治資源。
對於他們想法,朱載坖隻是冷笑,翰林院有多少?彆的不說,就是每一科的庶吉士,也有八九十人,又有幾人能夠官居閣老?朱載坖要的是能夠輔佐他治理國家的輔臣,也是尋章摘句的腐儒。
但是殷士儋所說的也是要考慮的,因為現在翰林官是極為清貴的,他們不願意到地方任職,而且一旦到地方,也確實會出現很多不可控的事情,朱載坖也確實不能盲目的將翰林官放到地方去。
但是朱載坖認為,將這些翰林官保留身份,調入科道任職,卻是可以的,因為翰林官最後的出路,也有科道,科道和翰苑同為清流,翰林官並不排斥前往科道任職。
朱載坖希望將翰林院翰林學士以下的官員分批調入科道任職,同時保留他們的翰林官身份,以一年為期,輪流到科道任職,協助都察院和六科從事監察工作,這樣的話,使他們能夠了解大明現在從中樞到地方的各種弊病,同時將這些翰林官也要派外差,擔任巡按禦史等職務,下到地方去,實際看看大明現在的情況。
朱載坖認為,這些翰林官相對於官場的老油條來說,貪墨的可能性還是要小的多的,畢竟他們大多中進士不久,又長期在翰林院這樣的清貴部門工作,不太能夠貪墨,還有一點赤子之心。
朱載坖希望他們能夠了解大明的現狀,當他們成為閣臣之後,能夠真的提出行之有效的辦法。
麵對朱載坖的這個提議,兩位閣老仔細思考了一下,認為確實可行,科道和翰苑本來就都是清流的集中地。互相不排斥,而且畢竟並不會改變他們的翰林官身份,在都察院和六科輪轉之後,最終還是會回到翰林院來,而且用這些翰林官擔任禦史、給事中,也能夠保證科道的清廉。
比之於從其他地方考選來的科道言官,翰林官的操守還是要好一些的。同時通過這些翰林官,也可以起到對科道內部的監察,畢竟翰林官們都是天子近臣,朱載坖也會給他們密疏陳奏的權力,允許他們將發現的東西密疏陳奏於朱載坖。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