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就是草擬詔敕的人選問題,雖然說是由內閣負責草擬詔敕,但是實際上閣臣們機務繁忙,哪有功夫來負責這些詔敕的草擬,實際負責草擬這些詔敕的主要是翰林院,之前內閣和翰林院不分彼此,這麼做自無不可。
但是現在朱載坖既然要把內閣從翰林院中獨立出來,而且內閣作為處理機務的部門,肯定是要嚴加守備的,內閣不能夠再像之前那樣隨意征調翰林院的人到內閣草擬詔敕了,這個問題也需要解決。
這個問題朱載坖認為還是好解決的,朱載坖說道:“朕聞前宋有翰林學士知製誥,亦可以從翰林院選拔詞臣,入直內閣,仍加翰林學士知製誥,內閣上行走,專司詔敕之事。”
這些詔敕之事,本就不應該是內閣大學士的主業,應該由翰林學士負責,內閣大學士隻是負責審核即可,但是由於內閣事涉機要,為了保密,所以從翰林院選擇詞臣,以翰林學士知製誥入直內閣。
解決了此事之後,就是獻替可否,這就是內閣就國家事務的各方麵向皇帝提供谘詢,發表意見,也就是內閣的商機密,承顧問的職能,這是內閣從一開始就有的職能,閣臣們希望的就是能夠加強密揭和密疏的保密性,內閣遇有不宜公開建言之事,便可書密揭進呈皇帝,但是內閣的密揭和密疏要嚴格保密,尤其是不能泄露給外廷科道。
對於這點朱載坖予以答應,內閣密揭和密疏都由司禮監太監直接收取傳遞,由皇帝本人親自批答傳閱,保證消息不外傳。
確定了內閣執掌之後,就是內閣的屬官以及下屬衙門了,之前內閣是沒有什麼屬官和下屬衙門的,內閣所需要的人員,大多直接從翰林院還有其他衙門抽調,內閣之前也僅有兩個真正的下屬機構,就是製敕房和誥敕房。
製敕房負責製敕、詔旨、誥命、冊表、寶文、玉牒、講章、碑額及題奏揭帖等項,一應機密文書,及王府敕底簿。
誥敕房負責文官誥敕及翻譯、敕旨、並四夷來文揭帖、兵部紀功勘合底簿等項。
現在僅僅依靠這些衙門,顯然是不能維持內閣的正常運轉的,朱載坖再和閣臣們商量之後,認為內閣應該增加中書科,負責管理中書舍人,這些中書舍人主要負責內閣的文書整理收發,協助閣臣辦公,還有閣架庫,負責儲存各種文書檔案,還有承發等各色衙門都要重新設立。
朱載坖都予以答應,閣臣們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內閣閣臣們的選任問題,之前雖然有所謂非翰林不入內閣者的說法,但是畢竟是潛規則,對於選任閣臣,到底應該是怎麼一個標準,一直沒有一個標準,閣臣們希望朱載坖趁這次的機會,將內閣選任閣臣的標準也一道予以確定。
朱載坖詢問道:“諸位對於閣臣選任有什麼看法?”
李春芳說道:“陛下,此事宜付之公論,召閣部大臣一道商討之後再作結論。”
朱載坖說道:“卿等為朕之近臣,可先言之。”
內閣輔臣們於是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對於內閣輔臣的選任,主要從品級和出身兩個方麵來加以選擇,從品級來說,不能太低,能夠被推薦為閣臣候選人的,必須是三品及以上的官員,主要包括六部尚書、侍郎,都察院左右都禦史、大理寺卿、通政使等人。
其次就是學曆要求,閣臣們認為,內閣輔臣必須是科舉正途出身,也就是說必須是進士,翰林出身者可以優先,但是禁止舉人和吏員出身的人擔任內閣輔臣,這點朱載坖還是認同的,進士科還是要有所優待的,不過朱載坖還加上了一條,就是製科出身也可以成為內閣輔臣。
這令輔臣們很詫異,因為大明沒有製科,也從未開過製科,朱載坖的意思就是以後開製科了,朱載坖對閣臣們說道:“製科以擇不世出之才也,此前代之美政也。朕亦深羨之,日後擇機開設,以為軍國之用。”
既然朱載坖決意要開製科,閣臣們也隻得答應下來。商量完了這些這些事情,還有一件大事,就是要將此事上奏,徹底公之於眾,朱載坖責成內閣條陳上疏。
第二天內閣就是上疏朱載坖,這次是內閣全體閣臣以內閣名義向朱載坖上疏的,疏名為:乞定製以全內閣執掌疏,請求朱載坖厘清內閣執掌,理順朝廷各部院衙門之間的關係。
朱載坖禦批道:“所奏甚是,下閣臣諸臣會商。”
內閣的奏疏被朱載坖下達之後,當即引起了在京的官員們的激烈討論,各級官員的奏疏一下子淹沒了朱載坖的案頭,他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不少人認為確實是應該厘清內閣的執掌了,但是也有人認為祖製已經將內閣的執掌說明了,內閣不過就是備皇帝顧問的機構,朱載坖重新厘清所謂內閣的執掌,是否會造成違背祖訓,使得內閣成為事實上的宰輔機關。
對於這些言論,朱載坖以上諭的形式替內閣做了解答,朱載坖認為,內閣始終是皇帝的顧問機關,而不是前代的宰輔,這點是始終不變的,大明沒有所謂的宰相,也不會設立宰相。這是重八哥的祖訓,朱載坖不敢不遵。內閣與六部各司其職,內閣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六部負責行政,各不相關,內閣無權乾涉六部行政,就不能稱之為宰相。
對於朱載坖的這通上諭,最高興的六部尚書們,以吏部尚書楊博為首的部臣們當即向朱載坖上疏,認為朱載坖的上諭是恪守祖宗之法度,昭示萬代之美政也。
朱載坖命令以吏部、禮部為首,會同都察院和其他各部院衙門,商定內閣則例,擇期舉行朝議,經朱載坖批準之後,通行天下。
朱載坖命令由吏部、禮部來擬定內閣則例,限製內閣權力的意思已經是非常明顯了。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