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8章 分科取士擢人才(五)_隆慶中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隆慶中興 > 第1688章 分科取士擢人才(五)

第1688章 分科取士擢人才(五)(1 / 1)

張居正陳述完了自己的意見,小心的觀察著朱載坖的反應,對於張居正的這些意見,朱載坖認為有部分是可取之處的,如從進士、舉人當中選拔願意學習法律、算學的,經過培訓合格之後在分到相應的衙門任職,朱載坖認為這個辦法是很好的。

對於對於在明法、明算兩科大規模增加儒學內容,朱載坖認為要有所商榷,朱載坖認為朝廷選拔明法、明算科,首先就是要選取相應的人才,對於這兩科來說,專業能力是最重要,過分強調儒學素質對於這兩科來說就不太重要了,所以朱載坖認為,張居正所提出的以儒學定去留,以科名定等次的辦法似乎有些不妥。

朱載坖認為,既然是考試明法、明算兩科,那麼考試的科目就是明法、明算,但是儒學底子確實是要有的,朱載坖認為在明法、明算兩科考試之前,由禮部組織一次考試,專門考察這些應試生員的儒學水平,但是考試的難度不必過大,達到秀才的水平即可,在通過禮部和翰林院的考試之後,才能參加明法、明算兩科的考試,這樣以保證明法、明算兩科的應試舉子有一定的儒學底子。

但是在兩科的具體選取中,惟本科的成績作為參考,這點也得到了張居正的認同,畢竟朝廷現在所需要是專業人才,他們隻需要具備基本的儒學底子就行了,真正重要的是他們的專業能力,這點張居正也是認同的。

但是君臣分歧最大的一點就在於明法、明算兩科出身的官員是否應該設置上限的問題,朱載坖認為他們本就在法司和相關衙門中工作,沒有特旨是不能調入其他衙門,也不能夠擔任州縣正印的,他們的上限本來就不可能太高,朱載坖還不了解這幫官員們嗎?

即便是朱載坖搞了十多年的三途並進,一大批的吏員也通過考選成為官員了,但是看看現在,整個大明又有多少正印官和京官是吏員或者舉人出身呢?舉人出身的官員現在已經算日子好過的了,因為大量吏員出身的官員進入官場之後,成為了官場的底層,而原本官場的底層舉人的地位反而是有所提升,現在的底層肯定是吏員出身的官員們,其次是舉人,然後自然是進士們。

朱載坖提拔海瑞以舉人出身擔任左都禦史,執掌天下風憲之後,舉人出身的官員處境有所改善了,一些考績優良的舉人官員被吏部所舉薦提拔,現在舉人出身的官員擔任州縣正印、按察副使、兵備道、布政司參議、督糧道等地方要職和京官、科道官的已經並不鮮見了。

但是吏員出身的官員現在連州縣正印都很少,這一方麵是因為吏員出身的官員起點太低,吏員經過考選之後,出身從九品下,然後再經過考滿升遷,從從九品升遷到能夠擔任州縣正印的七品,就需要不短的時間,再加上吏部本能的認為這些從吏員出身的官員奸猾,往往都是先安排進士、舉人出身的官員,最後才輪得到這些吏員出身的官員,所以絕大部分的吏員出身的官員,仍舊是擔任主簿、縣丞、巡檢等佐貳官、雜職官、首領官等。

朱載坖很清楚,一旦朱載坖對於明法、明算兩科出身的官員設置所謂的官品上限,以這些文官的尿性,他們肯定會對這些明法、明算科出身的官員予以最嚴厲的控製,到時候不要說張居正建議的四品,他們能夠擔任六品官都算是僥天之幸了,要知道,無論怎麼說,吏部可是始終掌握在這些進士出身的官員們手中的。

所以朱載坖認為不能夠設置所謂的四品上限,對於這些明法、明算科出身的館驛,比照舉人升遷、考成即可,同時也不能把他們長期限製在法司、戶部等有限的衙門中,這樣會導致他們在這些衙門中抱團,反而影響朝廷的行政,做大朋黨勢力,朱載坖認為,要建立合適的流動機製,明法科、明算科出身的官員,一樣也可以向其他官員一樣的升遷,轉任,隻要考績優良,就應當予以升遷。

當然,明法、明算科出身的官員,必須首先分配到相關的衙門中去,必須在本衙門考績優良,考滿升遷到七品之後,才能夠向其他衙門的調動,同時調動往其他衙門,不能直接擔任正印官,必須從佐貳官做起,防止舞弊。

朱載坖對張居正說道:“張師傅,明法、明算科出身,不過九品,就算弱冠入仕,從正九品,逐級遷轉,從八品、正八品、從七品、正七品,也需要是四次遷轉,大明官員三歲一考,就是十二年,從七品到四品,六次遷轉,到四品時,已經五十了,又有幾人能夠遷轉至四品以上呢?何況哪能每考必遷,若真是能夠每考必遷的話,那也確實是不世出的人才了,朕看這樣的人,不過是刑部尚書還是都禦史都是做得的。”

所以朱載坖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對這些明法、明算科出身的官員予以設置官品的限製,朝廷對於吏員都尚且沒有設置限製,何必對於這些明算、明法出身的官員予以設置限製呢?這是完全不合情理的,朱載坖認為沒有必要,而且從現實情況來說,由於他們出身的低微,他們很難能夠遷轉到高位,這點其實朱載坖和張居正都很清楚。

偶爾能夠有一兩個天才遷轉到四品以上,不是能夠激勵天下的士子報考明法、明算科嗎?同時朱載坖還要求嚴厲考成,嚴格官員的遷轉,從前元以來,官製混亂,官品貶值,朱載坖認為要從自己這裡糾正這個問題了,唐宋之時,三品為高官,一二品等閒不授的,到了大明這裡,三品官多如牛毛,不甚值錢,朱載坖認為要珍惜官品,嚴格考成,以免官品冗濫,朝廷上下權責不清,要對大明的所以衙門、職務重新厘清職務,賦予官品。


最新小说: 全民樹屋求生:開局匹配青梅竹馬 不可名狀的路人甲 我能穿梭末日兩界 踹掉渣男穿古代,婆家吃糠我吃肉 黑化病嬌男配你不要?那歸我了! 彼岸花開!鬼祖現!三界齊跪拜 星戰之源甲紀元 太空大陸 籃球終點站 九個哥哥團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