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最後總結完之後,問了底下群臣一句。
“陛下胸懷寬廣,寬容無雙,仁慈蓋天下。臣等無異議。”
眾臣齊聲回道。
“新羅使臣金庾信上前回話。”
“新羅之圍已解,你等還有何異議?”
李世民直接點了新羅使臣金庾信的大名。
“臣,新羅使臣金庾信代新羅善德女王謝陛下大恩。我新羅一國定當忠誠無大唐。跟著大唐帝國的腳步前進。”
金庾信出列躬身到底,回答道。
“平身,歸列吧。”
“鴻臚寺可有高昌國的消息?”
李世民問道。
“啟稟陛下,鴻臚寺得到的最新消息,高昌國國主麴文泰,膽大包天,肆意妄為,不將我大唐放在眼裡,不僅沒有奉旨進京,反而扣留了我大唐傳旨的使臣。”
“此等行徑如不加嚴懲,難以彰顯我泱泱大唐的威嚴。”
主管外交事宜的鴻臚寺少卿莒國公唐儉出列說道。
聽完唐儉的話,眾藩國使臣心中不由的按探一聲。果然,這次有國家要倒黴了。
不用想,這高昌一國很快就要從西域那塊版圖上消失了。
各國使臣,尤其是西域眾小國,都在祈禱,此次大戰可千萬不要殃及到自己國家身上。
要是這次大唐皇帝要是派大軍征討高昌的話,順路隨便找個理由都能把他們的國家給滅了。
果然和他們想的一樣,高高的禦座上那位一句話就能決定他們國家生死的天可汗,說話了。
“既然高昌國國主麴文泰如此不識抬舉,不僅明目張膽違背朕的旨意,還敢扣留我大唐的使臣。那麼這個藩屬國他就不要當了。”
“兵部聽命。讓安北都護府大都督侯君集備軍。待糧草到位後,給朕一舉拿下高昌國。”
李世民命令道。
“兵部領旨。”
兵部尚書李績領命道。
這是早就商量好的。所以在眾藩國使臣麵前也沒有人會反駁什麼。
這場戲本來就是做給各藩國使臣看的。
高昌國主麴文泰,就他現在的形勢,李世民或者準確的說是李察,讓他三更死,他絕對活不到五更。
至於侯君集的大軍,那是隻是掩飾疾風特戰隊的存在的。
等侯君集的大軍到了,說不定隻是去接受一個開著城門投降的高昌城吧。
其實所有人都誤會麴文泰了,他本來就是一個特彆仗勢欺人,膽小怕事之人。
仗著自己是漢人,李世民對自己的厚待,為了彰顯自己的高昌國在大唐眼中不同的地方,幾次萬國朝聖都沒有去大唐。
這次大唐皇帝的旨意傳來了,他誤認為自己惹怒了大唐皇帝,李世民要把他騙到長安城裡砍他的頭。
他哪裡敢去,驚恐之下做出了最錯誤的決定,扣留了大唐使臣,拒絕了李世民的要求。直接將自己的高昌國送上了死路。
“不管是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之間的戰事。還是高昌國的事情,到此結束。不需要再討論了。”
最後皇帝李世民直接蓋棺定論了。
“各國使臣,除了常駐大唐的使臣,其餘人等勒令明天之前離開長安城。回去告訴你們的國主,誰敢幫高昌叛逆之徒麴文泰一絲一毫。朕等同他同為叛逆,朕一同伐之。”
“現在,你們都退去吧。”
李世民勒令各國使臣離開。剩下的時間才是真正的屬於大唐的大朝會。
李世民同大唐的百官正在太極殿大朝會上討論著政事。
李察在他霸占的那個蜂窩煤爐店裡帶領著一支特戰小隊忙碌著給之前定貨的國家裝蜂窩煤爐呢。
“五千的,一萬的,兩萬的。李察等人認真的清點著數字。既然收了人家的牛羊,戰馬了,那就要把人家的貨物給備齊了。”
一車又一車的蜂窩煤爐被各國的使臣清點完,拉走。
今天的各國使臣都有點奇怪,太極殿裡一聲不吭,在李察這蜂窩煤爐店裡更是一聲不吭。
一個一個明明都很熟悉,卻跟從來沒見過麵似的。
大家買這蜂窩煤爐的目的都心知肚明。誰還有空多說閒話。
第一時間把這些東西運到自己的國內才是最重要的。
要是有辦法把彆人的這些東西能搶到自己國內那就更好了。
這個想法可不是隻有一兩個人有,而且幾乎所有前來領取屬於他們國家那一份蜂窩煤爐的各國使臣都有的想法。
一場由蜂窩煤爐引起的各國大混戰,是誰也沒有想到的。
而在這個時間,那座無比神秘的鬼穀裡,又在做什麼呢?